全本小说网 > 抗战雄心 > 中国远征军(四)

中国远征军(四)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txt.co,最快更新抗战雄心 !

    中国远征军(四)

    卡萨转战掩护撤退

    全团撤退

    仁安羌战役实际上只是新三十八师一一三团投入战场的开始,艰苦随后而来。四月二十一日新三十八师奉令掩护英车及我车撤退,一一三团还未得喘息又再置身怆林弹雨中,原以为可以稍事休息,却又因归第五军军长杜聿明指挥,奉令掩护第五军撤退,一一三团单独被派往卡萨占领阵地,戒备八莫方向,以掩护我军撤退。

    对于卡萨转战至全团撤退印度归队,刘放吾将军亲笔手写并保存的战报,有非常详细的记载。标题是:“仁安羌痛歼日寇记!!最光荣的一团,最后离出战场!”

    详细内容

    全文如下:“陆军新三十八师第一一三团,民国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春四月十七日晨,于缅甸巧克柏当奉英军司令史莱姆将军亲颁手令(手稿犹存),解救被困仁安羌英军之围,击溃日军樱井省三中将所部之第三十三师团万余人之众,完成任务,获得最大胜利,声震盟邦。旋以盟军调整战略关系,于四月二十日晨奉令转造,经免扬二十五日抵瓦城南端大铁桥附近,归还建制,掩护盟军大转造,此时陆军新三十八师已经被任命为盟军殿后军。五月五日师部在时威堡会报时,师长为体恤一一三团官兵仁安羌作战辛劳,指示即免除服勤,特令其乘火车先行,并说小火车烧劈柴,行走慢比走路好,可以利用休息,但未指示到达点。如是遵令乘火车,车行时间少,停车时间多,六日午前八时,车抵温藻车站,站内挤满各型车辆,车道阻塞,全部下车,准备午餐,利用时间检查武器装备毕,刚进餐时,忽有长官部派来两员少校参谋,声言请刘团长放吾即赴长官部杜副长官召见,大有君命召,不俟驾而行。随行约一英里之遥,进入林内民房中,尚属初次晋竭,只见杜公威而不猛,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见面礼毕,承蒙赐坐,随即询问人员和武器装备等,甚为详尽,旋即面谕:八莫方向情况不明,你先率兵一营,本部汽车输运,另配属山炮兵一连,直赴卡萨拒止敌人渡河,严密搜索敌情,随时具报,其余部队,由副团长率领继续跟进,等谕。

    当遵谕率领先遣营于午后二时到达卡萨,偕杨振汉营长侦察地形部署部队,占领阵地,构筑工事,派兵一连渡河对岸,对八莫方向搜索敌情。此时河面中流时有稻草丛草以及树枝带叶浮游漂过,但未发现其它征候,后续部队亦于日夕前到齐,加强部署,待敌人网。七日卡萨情况异常平静。晚七时,杜公副长官偕同参谋护卫等人员,分乘装甲车四辆,亲临卡萨阵地视察一周,有嘉许亦有指示,曾在河岸阵地,用望远镜观察河面游动情形良久,指示注意征候,计巡察时间一小时又半,安全归去。

    八日至九日卡萨情况虽平静,然而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据侦知敌主力正由八莫方向利用隐蔽草渡河而来,在我左翼阵地前两英里处,蓄势进犯,箭头指向我左翼阵地。十日敌进行拂晓攻击,经过一昼夜之激战。此后因战况激变,陷入重围,与师主力失去联络;副师长齐学启奉命前来指挥,亦在激战混乱中失踪。五月十一日午后九时许,奉令由卡萨向腊八、印岛方向撤退,敌仅以小部队尾追,此后并无激烈战斗。十二日拂晓,抵印岛时,由卡萨上游渡河之敌,原似在截我后路,此时敌北上之先头部队,已到腊八车站,仅隔五英里之遥,我即兼程向品列库前进。十三日午后一时,与由温藻沿铁路北上之敌遭遇于南坑车站,战斗约三小时,敌约伤亡四十员名,我团伤亡约二十余员名。此时前有敌截,后有敌追,复有敌机一队(三架)助战,且敌北上之后续部队,沿铁路源源而来,因为避免被敌包围计,乃转入孟放大山之东南麓。

    十四日在盂放大山辗转前进至穷山绝谷无路可走,几经绝粮,不得已,再折向北行,拟经邦毛克,而该地早为敌所窜据。于十五日午后五时在邦毛克南八英里处,团便衣侦探组与敌骑遭遇常被击退。是晚由邦毛克西端黑夜穿过敞之警戒绝,敌虽以机步枪断续向团射击,我亦以小部队掩护安全通过。十六日抵他易康途中时,遭敌机扫射与轰炸,幸无损伤。十七日抵达好要以一昼夜之急行军,爬过四十余英里之满根大山,途中虽水粮缺乏,然官兵精神焕发与团结,尤倍于前。二十日午前十一时,团先头部队遭遇敌于他阳东七英里之林宝寺附近,未几,敌即退去。此时,团闻敌炮击西岸唐海尤烈,当晚拟由他阳夜渡,诅由旁滨沿河北上约一联队之敌,先团占据他阳;再与敌黑夜遭遇,敌我机步枪顿起,相持一小时之久,团无伤亡,仅搜兵被俘去一名。本可与敌一战,连日尾追之敌虽以越满根山而脱离,惟当面沿河岸之敌两倍于我团,复有清得温大河阻于前,给养与药品弹药均告缺乏,不敢久战,乃于当晚秘密脱离敌人北向南先庆渡口前进。二十二日午后五时抵南先庆时,该地又于午前被沿河北上之敌所窜据,无机渡河。为避免敌之追截起见,利用敌夜间不敢出击与追击之弱点,黑夜行军,昼则没伏以待,二十三日抵海宁。二十四日抵河马林,曾先后与敌黑夜发生遭遇达四次之多,此时与师部无绕电两天未能联络,第五军去向不明,既不知地利人民早已迁移一空,并将大部分房屋焚毁,给养无从征发,且途中饮水缺乏,而敌之追击尤甚于前。二十五日及二十六日黑夜渡过拿安普雁及南木勒卡与纪养光等据点,虽数度与敌遭遇均通过无恙。二十七日午后三时,我便探在明开英道上与一联队附有炮之敌遭遇,该敌并向印度难民声言专找中国军队等语。我团于是夜悉数由明开英徒步渡过乌有河,亦放言此行经野人山回中国,而敌之大部队竟向北追逐。我团于二十八日夜以迅速秘密之行动复回渡乌有河向南转进,以雨夜之强行军走七十余英里之途程,在纪养光、南木勒卡、董知等处数遭敌袭,均以机敏行动通过未受损伤。两三日来昼夜不敢升火,官兵仅食炒谷度日,然官兵团结愈增,并无落伍者,均愿为玉碎不为瓦全,决由海宁、南先庆之间乘机抢渡,成功成仁在所不计,并电报师部。三十日,在距渡河点十二英里处之大山中,官兵各准备四公尺长大毛竹一根为渡河工具,午后十时开始抢渡。正值第三营掩护部队渡河时,岸上敌枪忽起,由河马林南下之汽艇(民船装汽车马达)进扰甚急,幸托总理在天之灵,均能安全渡过清得温大江。三十一日在西岸收容一天,芦苇深处无路可走,给养亦告断绝,经一天之开路方离危境。午后一时,目睹东岸海宁、南先庆之敌先后到达本团渡河点,对之亦无可如何。六月一日午前六时,侦知窜据河马林之敌,一沿西岸南下,企图截击本团人印道路,我团迅速加强行动。继续前行,走上光秃茅山道,无树阴又缺水,正值炎暑夏天,烈日当空,日晒夜露,饿渴交迫,赤痢流行,死亡载道,腐尸遍途,尤以老弱妇孺为甚,惨不忍睹,仅见稍健男人来回搬行李、扶老弱。这些人全属印度侨民,为避战乱,举家带眷回家乡,多遭惨死途中,纯由于日奉帝国主义者的罪魁祸首妄想并吞弱小民族统一世界野心所造成。我们经过蜿蜒曲折长达五英里的茅山死亡道,时近向晚,跋上标高四千多英尺的山巅!印缅分水界,极目向西望,祇见青翠林海无涯,霞光连天,大放异彩,从北走上印度国境的丛山峻岭中。六月二日突遭连夜雨,停止阿克陇暂作避雨休息。六月四日,值此雨天,忽有三名青壮少年,携带弓箭刀棒进入我营区,形态异于山地人,声言射猎被截留住。第二天午前,又有类似情形者,被截住两人仍如前者所言,坚不吐实。经过数小时后,其中一名机警者,自行曝光,首先赞扬我们官兵很能吃苦,很团结,守纪律,精神振奋,确实令人敬佩,当初认为日军侵入境内,现已了解。他同时表明身份,说:我是英陆军此地边防守备军的上尉侦探队长贾克,昨天留住的三人,是我的学生,如果相信让我们全回去,你们的食粮,我可以帮忙供应,绝无问题二我们见此君如斯盛情豪语,有点疑信参半,只好就计论事,来一个君子协商,谢谢他见义勇为,解决我们食的问题,并立刻放回他的四名学生,队长暂时留住,也请再帮一个忙,因几天前黑夜抢渡更的宛大江(即清德温江)时,发报机淹水失灵,与上级失去联络迄今,请队长代为沟通驻英法尔中国陆军新三十八师司令部,直至我获得回电为止。贾队长慷慨承诺。翌日午前,有十余名山地大汉由贾的学生领队,每人头顶大麻包一袋,计食米十二袋,大豆两大袋,各种零星罐头以及香烟等一大袋送来,另有司令部回电一件,由贾上尉亲自交来。贾以诺言兑现,任务完成,抱着很愉快的精神旅获得我们诚心诚意致谢,道别归去。六月七日部队遵电续向英军营区附近力打得前进,师长孙仲公亲率吉普车队携药载粮前来接队。见面时喜从天降,皆大欢喜。本团最后离去战地,归还建制。缅甸即日寇侵占,盟军缅甸抗日阶段暂时中止。

    孙立人将军在回忆录里提到:八月八日,在卡萨担任掩护任务的第一一三团也在刘放吾团长率领下来到普拉村。他同时引用并记录下第一一三团团长刘放吾根据战报整理的《卡萨之役及转进印度经过》:

    卡萨战斗的经过

    一、五月九日下午二时,我团派出对岸搜索警戒队(第二营第五连》发现敌人,经抵抗后撤回,敌人即向我警戒部队施行威力搜索,我团所有部队均进阵地.完成战斗准备,严阵以待。迄五时,敌先遣部队从河上游渡河,袭击我警戒阵地,展开战斗。七时许,敌集中各种炮火,向我沿河阵地猛烈轰击,复以汽艇运输大部队强渡,企图迫使我撤离。当晚九时至十一时,战斗最猛烈,我军伤亡较重,斯时齐副师长赶抵我团部指挥所,巡视敌我状况,指示机宜后,率领受伤官兵后撤。迄晚十二时战况肃沉,察敌似有迂迥行动之态势,为避免次日与敌胶着而遭受包围起见,遂请示师长指示尔后行动,奉电示,向英都、旁滨方向相机撤退,此时配属之炮兵连(第五军)已奉令归建,我团陷于孤军奋斗,形势甚为不利。

    二、因战况所逼,乃决计于十日凌晨二时许,向英都方面逐步撤退,在撤退途中,又奉师部电示温藻发现敌坦克车五辆,为我一一三团击退,此后情况日劣。

    三、奉团五月十一日行至南坎车站,遭遇敌人向我攻击,为避免无谓伤亡,即转入满根山山麓,并以伪行动沿铁路撤退,诱敌沿铁路追击。

    四、五月十三日下午四时,我团抵达旁滨,此处为敌人大部队占据,我搜索斥候亦被俘去一名,行进受阻,乃回抵山区,十四日夜问,向北行进,穿过班毛克敌之封锁线,我扬言向密支那方向回国。

    五、我团自进入山区后,意欲横渡清德温江(又名更的宛河》,均受敌阻,行动异常困难,被迫沿山区向北行进,在山区内粮食缺乏,地形险阻,兼之昼伏夜行,辗转于丛林河谷之间,以求脱离。

    六、五月二十二日拟由荷马林渡河,此处亦为敌人占据,几于无路可行,乃涉乌有河,不幸无线电台落入江中,通讯发生问题,与师部失去联络,全团官兵万分焦急,三日后电台修复,二十五日晚与师部取得联络,大家欢欣鼓舞,信心倍增,复奉师长指示,转回南先庆,设法渡河。

    南先庆渡河准备

    一、五月二十八日,率领全团官兵,转向西南前进,经一昼夜奔走,于三十日上午抵达南先庆东方约十公里处之森林内。该处毛竹甚多,即召开连长以上团务会议,指示渡河注意事宜,并派遣便衣军官三组,分赴南先庆,侦察敌情、地形及渡河点。

    二、通知各营连准备渡河器材,每人必须准备毛竹一根,以六人为一组,并以最长于游泳人员为组长。

    三、指定第八、九雨连先至南先庆占领要点,担任警戒,第八连对渡河点下游方向担任警戒,第九连对渡河点上游担任警戒,掩护全团渡河,俟全团渡河完成后,迅速渡河跟进。

    四、班长以上各级干部,每人必绘要图一份,渡河后即向指定目标前进,官兵不分彼此,士兵向官长集合,服从指挥,一致向指定目标地区集结归队。

    五、大家要抱定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生死板头,在此一举,团务会议结束后,即将渡河时间报告师长。

    六、各连营准备完成后,待命出发,此时便衣队回来报告,南先庆并无敌情,遂令八、九两连即出发,占领要点,担任警戒,各营、连预先派遣联络人员至渡河点,侦察集结地区,捆扎竹筏地点,以免到达河场发生纷乱。

    七、各单位务须于黄昏前进人集结地区,完成渡河准备,并定于六时三十分开始渡河。

    渡河经过

    一、各单位均能遵照规定时间,完成渡河准备工作,六时三十分,第一营先遣部队开始渡河,一切尚称顺利,各部队相继渡河,惟第二营机枪连因竹筏被水推翻,重机枪数挺遣落水中,人员亦淹没十余人。

    二、延至深夜二时许,全团所有部队人员先后到达指定地区集结,根据各营、连报告,被淹没官兵共计三十余人,轻重机枪损失数挺,此为本团自入缅甸作战以来最大的一次损失。

    三、六月一日黎明,又发现敌人抵达渡河地点南先庆,向我袭击,八时三十分,敌机亦临空侦察,同时据报一股约千余人日本军队本日下午二时可抵达我团渡河集结地区,要切断我军归路,此时本团官兵,尽一切努力,不顾饥寒与疲惫,即向印缅交界大山挺进,脱离敌人,避免跟踪追击。当我团进入印缅交界之大山巅俯视集结地区,发现敌人在焚烧民房。

    转进印度

    我团进入印缅交界大山之后,略加整顿,并派出数个小组向英法尔急进,与师长取得联络,部队则受倾盆大雨之苦,攀山越岭,忍饥挨饿,当时因迁就病患,难于行动,只能徒步向印度前进。斯时由缅甸逃向印度之难民,因沿路霍乱盛行,横尸遍野,道路为之阻塞,情形之惨,目不忍睹。我全团官兵,虽遭此艰危,犹能与环境挣扎,而不为病魔所困扰者几希,适时师长派人迎接伤员,使免遭重大死亡

    英帕尔会战

    英帕尔会战是为了清出英军的这个反攻基地,日军大本营于1944年1月7日以“大陆指第1776号”的指令,下达了代号为“乌”号的英帕尔作战计划,企图占领英帕尔和科希马等要地,进而控制整个东印度地区。

    简介

    英帕尔是印度东部与缅甸交界地区的一座边境城市,位于吉大港(今属孟加拉)通往印度东部阿萨姆邦的交通干线上。该城周围是曼尼普尔山脉,近郊是长40英里,宽20英里的英帕尔平原。自英军兵败缅甸撤退至此后,英国人就把英帕尔建成了一个巨大的军事和后勤补给基地。平原上遍布着军营、医院、军械库、弹药库和军需库。为了清出英军的这个反攻基地,日军大本营于1944年1月7日以“大陆指第1776号”的指令,下达了代号为“乌”号的英帕尔作战计划,企图占领英帕尔和科希马等要地,进而控制整个东印度地区。

    经过

    日军担任进攻任务的是缅甸方面军第15军,由素有“小东条”之称的牟田口廉也中将指挥,辖有第15、第31和第33师团。英军驻守英帕尔和科希马等地区的是斯利姆将军指挥的第14集团军,下辖第4、第15和第33军。

    1944年3月8日,牟田口廉也率领第15军的3个师团共约10万人的兵力,赶着作为肉食给养品的大批活牛、活羊渡过了印缅边界地区的钦敦江,拉开了英帕尔会战的序幕。牟田口廉也站在钦敦江畔,口出狂言,宣称:“陆军现已达到天下无敌的地步,太阳旗将宣告我们在印度肯定胜利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英东南亚军总司令蒙巴顿勋爵得知日军渡过钦敦江的消息后,迅即亲临英军第14集团军司令部。在听取了集团军司令斯利姆的军情汇报后,蒙巴顿决定:把钦敦江以西沿边境进行防御的部队,撤至英帕尔附近高地上来组织防御,使日军的进攻部队远离自己的后方基地,日本军不仅要被迫背靠宽阔的钦敦江作战,而且还得完全依赖很不安全的丛林运输线。此外,盟军的空中优势不仅会保证可能遭到包围的一些英军部队的补给供应,而且还能轰炸日军的地面运输队,阻止其获得补给品。又由于雨季即将使一些干涸的河床变成汹涌的急流,日军必须在雨季到来之前迅速取得胜利,否则就不得不面临一场灾难。对蒙巴顿的这一决策,战后日本防卫厅的战史专家们称:“它正中日军的要害,而牟田口廉也中将却没有怎么在意这些。”

    日军第15军全部渡过钦敦江后,随即兵分三路,以第33师团和第15师团分别从南面和东向英帕尔进攻,而第31师团则向英帕尔以北的科希马进攻。日军初期的进展比较顺利,3月28日,第33师团打到了距英帕尔西南约20公里的比辛布尔地区,封锁住了英帕尔的南部通道。与此同时,第15师团攻占了英帕尔至科希马之间的密宣,封锁住了英帕尔的北部通道。向科希马进攻的的31师团也打到了科希马的外围。

    面对日军的两个师团已对英帕尔形成南北合围之势,驻守英帕尔地区的只有由斯库纳斯中将指挥的英军第4军的英印第17师和英印第20师两个不满员师。斯库纳斯急电集团军司令斯利姆派兵增援,而集团军下辖的第15军主力尚在300英里以外的若开地区,从地面赶到需时3个星期。蒙巴顿立即向美国人求助,请求美军帮助空运部队。美方很快同意了英方的请求,从3月下旬开始把用于喜马拉雅山“驼峰”运输线的45架“达科他”式运输机借给蒙巴顿使用。美国的“达科他”确实是救命恩物,这45架运输机满载着第15军之第5英印师及全部枪炮,从若开飞往英帕尔平原,协同第4军的部队保卫英帕尔。

    英军在守卫阵地

    日军第33师团和第15师团形成了对英帕尔的南北夹击态势后,4月上旬,牟田口廉也决定以第33师团为主攻部队,逐步从东南向英帕尔推进。为了加强该部的攻击力量,他从山本支队调来坦克和重炮联队,又从新编入第15军的第53师团调来两个步兵大队增援,并亲临第33师团指挥战斗。4月10日,日军攻占了英帕尔东南面的伯莱尔公路上的谢阿姆山口,英印军被迫退守直接俯瞰着公路干线的坦努帕尔。牟田口廉也认为胜利已经在望,又调集了一批新锐部队,企图在坦努帕尔突破防线。经过一连几昼夜的疯狂进攻,日军取得了一些进展,英印军的防线被迫向后移动。此时的牟田口廉也,确实已接近于突破对方防线。但是,他的部队经连日激战,疲惫不堪,官兵们缺乏给养,口粮从出发时的6两降到4两、3两、1.5两,甚至0.3两,战斗力大为下降。而英印军却大不一样,他们每天除了获得基本生活物资外,还能得到诸如香烟、甜酒之类的物品。

    雨季很快就到来了,地面逐渐变成得泥泞难行。为了再尽最后一次努力,牟田口廉也决定变更主攻方向,向英帕尔以北迂回,企图从北面打入英帕尔。为此日军通过滑溜难行的丛林小道向前推进。6月10日,日军第33师团和配署的第15师团一部与英印第20师在丛林里迎面相撞,随即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日军士兵在“武士道”精神的支撑下和各级军官的督促下,忍着饥饿在连绵的阴雨中拼死战斗。6月22日,他们竟奇迹般地闯过了英印军的堵击,冲出了丛林,打到了英帕尔的边沿。日军官兵们,“遥望英帕尔市街,祁祷着作战成功”。不过,此时他们已经没有力量发起攻击了。他们经过数月一系列苦战,打到了英帕尔英军的家门口,却发觉自己无力再迈进去,对日本人来说确实是件天大的讽刺。与英帕尔方面的战况相似,日军第31师团在科希马方向上的进攻也成了强弩之末。

    随着雨季的到来,日军士兵有3万多人染上了疟疾、痢疾、霍乱、流感等疾病,尤其是军队的克星——伤寒,更是蔓延猖獗。由于缺乏药品和医疗器械,只好眼巴巴地看着那些患病的士兵遭受病痛的折磨。“士兵们的皮肤常常布满溃疡和脓疮,穿着湿透了的衣服躺着任随蚂蚁去叮咬。”雨季的丛林就像是一座蒸气弥漫的绿色地狱,那些被饥饿和疾病折磨的士兵一个个瘦骨嶙峋,成千成千死去。牟田口廉也感到他应当全线撤退了,而在科希马战线上的第31师团司令官佐藤中将未经他同意就先行率第31师团主力撤退了。

    6月25日,进攻科希马的日军第31师团那些忍饥挨饿、疾病缠身的官兵开始沿着一条山谷小路向乌克鲁尔撤退。英军第33旅旅长刘易斯.皮尤后来回忆当时日军的狼狈情形时说:“我旅置身于那些随带着大量伤病员撤退的日军部队及其最近的目的地——乌克鲁尔之间。敌军已不存任何希望,他们得不到食物,得不到药品,什么也得不到了。他们衰弱不堪,嘴里塞满野草在路上深可陷足的泥浆里,漂浮着日本兵的尸体。四下里零乱丢散的装备,正是不体面溃败的见证那些当初想成为印度征服者的士兵,现在从炮火下得以逃身,带着一身的疾病,正沿着无数条丛林小道,痛苦地向前挣扎前进着。”

    7月2日午夜,经东京大本营同意后,日本南方军司令部正式下达了停止“乌”号作战的命令。为了好听一些,该命令将这次行动冠以“退却作战”的名义。日军所谓的“退却作战”,实际上是一场真正的大溃败。当英军沿着铁定公路向钦敦江追击推进时,他们见到了战败者的全部情景:“到处是赤脚露体的尸体,士兵像骷骸一样躺在泥地上;行驶中遭到轰炸的运输车和烧毁的坦克;被精疲力竭的士兵扔得满地都是的枪支弹药和军事装备。”

    日军的悲惨之状,据日方自己记载:“这次退却作战是日军战史上未曾有过的艰苦作战。各师团既处于艰苦环境中,而将士还由于长期苦战和补给断绝,早已疲惫不堪;众多的伤病员即使用全部兵力也不能抬着护送,而且处于第一线上的人员也大都患有疟疾、痢疾和脚气病,医药用品的补给,却毫无准备由于道路的泥泞崩坍,车辆完全不能行动。而且时值雨季顶峰,横在我军道路上的曼尼普河、雅纳河、尼瓦河和钦敦江几条大河自不待说,所有河床干道也都泛滥,洪水奔流。至于我军渡河器材、设备、则寥寥无几,无济于事有些部队伤病员徒步先行,行动困难的大部分选择了自杀的办法。徒步的病人,在沿途的密林中力尽倒下的、被浊流吞没下落不明的人不计其数,真是鬼哭啾啾,凄惨万状。

    8月20日,日军溃退至钦敦江边。此时钦敦江因暴雨和山洪,江面宽度已达1500米以上,而且各渡河点均暴露在英军炮火和飞机扫射轰炸之下。日方材料称:“当时我军有5000多名重伤病员猥集呻吟在各渡河点,8月25日,我军就在这种情况下开始渡河退却。经过第31师团、第15师团后卫部队的拼死战斗和渡河战斗队的奋斗,终于在8月30夜半,使最后一兵渡至钦敦江东岸第33师团早已损失惨重,且要抗击腹背之敌。然而军部无法援助他们,只好信任该师团的勇敢奋斗精神,期待他们靠自力突破敌人包围,向后撤退。”至9月初,日军第15军在钦敦江西岸已没有一兵一卒,半年前他们越过钦敦江发起的英帕尔战役,就这样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影响

    英帕尔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著名战役。西方和日本的军史学家评价这是日本历史上在陆战中遭到最惨重失败的一次战役。日军在开始发动进攻时约有10万人,结果有53000多人在战斗中死亡或失踪,并且败退回原来进攻的出发地。日军之所以在英帕尔惨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后勤保障。日军在进攻前,片面强调“就粮于敌”的传统补给思想,对后勤保障问题不仅计划不周,而且准备不足。担任进攻任务的第15军,直到向部队下达展开命令时,原定的后勤保障计划仅完成了18%。部队出击时,只携带了1—2周口粮、1.5—2个基数的弹药,牵了2万余匹马、牛和象,数千只山羊。他们计划用这些牲畜驮运物资并兼作食用,估计可支持一个月,至于尔后的后勤补给,只待“打下英帕尔,坐吃丘吉尔”了。英军在战后总结这场战役时写道:“由于对后勤供应需要的估计不足,由于对英军部队战斗素质的估计过低,这就导致了日军的毁灭。”日军在战后总结这次场战役失败的教训时也承认,对后勤保障重视不够是造成这场劫难的重要原因,他们在英帕尔是打了一场“忽视后勤的无谋之战”。

    作用

    英帕尔会战后,作为日军驻缅方面军主力部队的15军,已不再具有一个战役兵团的战斗力了。盟军在印缅战场,从此转入了总进攻的战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