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铁血强宋 > 第六百五十四章 整顿京师(四)

第六百五十四章 整顿京师(四)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txt.co,最快更新铁血强宋 !

    姚平仲喃喃道:“爹爹,该如何是好?”姚古回首看看道路上仍然稀稀拉拉不成队列,已然是筋疲力尽的两千多军马,废然长叹:“掉头跑罢!运气好还能逃入西京,闭门自守!”姚平仲犹自追问:“运气不好呢?”

    姚古呸了一声,恨恨道:“若是运气不好被追及,要是晋王要俺们父子性命,说不得就拼死罢了,要是晋王许诺得活,俺们就只有降了!西军主力尚在,天下未附,晋王在河东又抗女真,他是与胡虏打到底的性子,俺们父子这脑袋,晋王还轻易砍不得,不过夺职编管罢了!”

    这一句话说完,姚古已经拨马就下山而走,不顾辛辛苦苦才赶到汴梁左近,恨不得三步就并作两步回转而去。

    纵然是对落入杨凌掌中之后活命还有很大指望,可是权势地位就全没有了,带出来的熙河精锐,除了尾巴上那点之外,其余都得变成杨凌囊中之物,剩下熙河那点基业,小种面前也守不住,如果能逃走,还是逃走为佳,了不得回去朝小种哭嚎乞求庇护,从此再为种家鞍前马后奔走!

    黎阳津侧,胜捷军营地,自从杨凌燕地军马大举南下事先抢得黎阳津之后,胜捷军已然彻底进退失据,杨凌新练中军与燕地军马这么多,转运回汴梁最多也就七成,船队装运能力也有限,剩下近万军马,就近监视着同样被扯得七零八落的胜捷军。

    而王禀和李若水,倒也沉得住气,或者说是破罐子破摔了,就地收拢胜捷军人马,在黎阳津附近扎下营盘,但有给养所需,老实不客气的就向附近晋王驻军讨要,晋王这支军马还当真给,汴梁变乱,在三人料想,已然是杨凌必胜之局,唯一担心的就是杨凌会不会行事过猛,让这个大宋天下彻底四分五裂!

    三人几日来,都似乎在等待着什么,然后果然如三人预料,一舟自上游飘然而来,舟上载来宇文虚中,诏谕王禀李若水入京,王禀李若水二话不说,就随天使登舟而去,宇文虚中也一笑跟随,弃了胜捷军就这般走了,而胜捷军上下也似乎知道早有这么一天,只是默送而已,黄河滔滔,夜色如漆,已然深夜,三人仍然久久立在船头,王禀突然开口:“叔通,李大人,想些什么?”

    李若水轻轻道:“若是晋王大开杀戒,此刻就有谋朝篡逆之心,则某做鬼也不放过他。”宇文虚中轻笑一声:“若是晋王仍以大局为重,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只是争取到点时间用以集中麾下实力,与已然在云内的女真决战,更要抗很可能也随之南下的宗望所部,那时候又如何?”

    李若水默然,半晌之后才艰难的道:“先战女真!”

    王禀仍然不肯放过宇文虚中,问道:“叔通,你到底如何想?”

    宇文虚中沉吟一下,终于道:“若是没有女真这大敌在侧,则晋王两次在汴梁兴乱之举,不论是怎样获取了好处,最后都是自取灭亡,曹魏篡汉,司马代曹,两晋南朝东晋宋齐梁陈相禅代,北则隋文代宇文氏,莫不是在旧朝就有绝大根基!晋王纵然一时凭借兵强压服中枢,根基不固却是绝症,杀得越多,则异日反弹愈烈!然则异日女真南下,天崩地陷之际,晋王若能千里转战,击破女真卫此社稷,则根基虽不固,功业却补之有余,那时晋王才有深固不摇之势!以杨代赵,未可知也!”

    这番话却是宇文虚中这等智谋之士才能看清,才能说出,对于短暂共经患难的王禀和李若水,已然算得是推心置腹了,王禀喃喃道:“晋王是赌这个么?外有女真强敌,内则总有只盼晋王失败之人,这场战事,晋王就打得赢么?”

    宇文虚中指指头顶天空:“唯有上天,才能查察,我辈沉浮而已,若女真胜,则殉社稷,若晋王胜,为前朝遗民而已,若说学生的打算,就是这般。”

    三人又沉默下来,千疮百孔的大宋,崛起的强人,始终潜流涌动的内争之势,还有比辽人更强大的女真强敌在侧,这天下,究竟会变成何等模样?

    轩辕关外数十里处,杨凌已然临时设下营地,才定汴梁之乱,就闪电一般转袭姚古,席不暇暖,辛苦备尝,终于在轩辕关外追上姚古大队,将其合围,而杨凌就草草扎下营地,只等前面消息传来。

    所谓营地,也不过就是几百名晋王直甲士卫护着杨凌,生起了几堆篝火,连帐幕都未曾设下,而杨凌就在篝火之侧,坐在一块大石上静静等候而已,前面夜色中,突然传来了隐隐的欢呼声,接着就有人马前来,晋王直甲士上前接住,就见着一大队甲士押送着多少熙河军军将而来,姚古姚平仲也在其间,围上姚古军马之后,所有军将士卒都按照杨凌吩咐,只是呐喊:“投降即姚家父子,亦免死罪!”

    来回喊了两三遍之后,已然累得口吐白沫的熙河军将士就投降了,包括姚家父子在内,像是熙河军军将,可以遣下去安置,姚家父子,必须要将来见杨凌,晋王直甲士将姚家父子接过,直送到杨凌面前,甲士低低喝令姚家父子拜见,姚古和姚平仲两人还最后撑持着一点大将气度,姚古上前一步:“晋王,终于见面了,既不欲杀俺们父子,就寻一个富丽所在将俺们编管了就是,这一局算是你赢了!”

    姚古说完,杨凌只是不做声,姚古有些恼怒,却又不敢发作,再定睛一看,就见杨凌坐在大石之上,已然睡着了,杨凌就穿着寻常军将甲胄,外面披风已然敝旧脏污不堪,脸上如其他军士一般全是黑灰汗迹混成一处,这个时候就坐在大石之上,双手扶着佩剑,下巴就杵在剑柄上,发出微微的鼾声,

    杨凌没有戴头盔,姚古就见这位燕云初见时候不过才二十一二岁的青年,这个时候鬓边头发已经纯然雪白,几根白发散乱下来,为篝火热气带动,微微颤动,汴梁都城,在这几日当中,已然完全平静下来,一场在许多人预料之中的变乱,果然发作了,也如同上一次宫变一般,一夜之间就平息了下来,赵桓再一次被乱军拥立,将父亲逼迫到禁中环攻,这一次多少文臣连老公相都参与了这次乱事,结果晋王杨凌主持平乱,调来多少外镇强军,一举荡平了这场乱事,新君再一次被擒,老公相他们据说也被囚系。

    在城中,在城外,晋王砍了上千颗乱军的脑袋,然后又去扫荡不奉诏书而擅自进军汴梁的西军姚古所部了,汴梁城一夜之间,千余间房舍被火,牵连到乱事中的死伤百姓五六百名,本来这场乱事后来已然完全失控,死伤应该更多。

    特别是蔡京奉太子走后欲烧路堵截追兵,一时间各处烟焰腾天,乱兵到处乱窜,个个都红了眼睛,亏得晋王大军到得及时,军纪森严,四处擒斩抢掠乱兵,并奉率军入城的方宣抚腾的严令,参与救火,这场乱事才迅速的平息下来。

    汴梁中百姓虽然贪安逸了些,好说嘴了些,更瞧不起除了汴梁之外所有地方之人了些,可毕竟是有眼睛的,这场乱事此前就有风声传出,乱军都是那些不愿意奉命赶赴河东出战女真的人马,据说朝中诸公就通过开封府尹一直在对他们进行勾连,所以才最后发作,就是为了扳倒晋王,晋王在其间未必是纯然清白无辜,可将卷起兵乱归结到他头上,那就太说不过去了些。

    说实在的,杨凌真是一点都不想这场政争以兵乱收尾,要是能奉赵家两代君王御驾亲征河东,文臣士大夫辈不要拼命扯后腿,杨凌真是说走就走,在女真东路军还未曾南下,西路军却已然深入之际,不趁着这个时候赶紧集中一切力量,先将女真西路军击破,难道真还等着女真两路大军并举么?

    汴梁百姓,第一次感受到了文臣士大夫辈为了政争,也可以做得这般刻毒,都城百姓子女,都远不及他们权势的万一,比起五代时候藩镇兵乱杀戮,也不差似什么了,对于文臣士大夫辈而言,用刀笔就能轻松维持统治,他们自然也懒得吃那份统兵的辛苦,可是一旦需要动刀兵的时候,文臣士大夫辈也毫不会手软!

    反倒是晋王,在这上头还有点节操,一旦乱事稍歇,就立刻安抚城中秩序,救火定乱,收治伤员,给两次政争弄得有些怕了的汴梁百姓,家业都在这里,百余年市民生活也没了种田的本事,只能生在汴梁,死在汴梁。

    这个时候大多数人忍不住就期望,晋王现在实力如此,就稳稳的保护着汴梁也罢,再不要有不开眼之辈跳出来,又卷起一场乱事了!怀着这样的心思,汴梁百姓对于此刻汴梁城中,成千上万犹自在戒严维持秩序,收拾废墟余烬,清扫火场的那么多晋王从外镇调来的军马,表现出了难得的善意。

    在城西南的开封府衙门处,此刻戒备的晋王军马最多,开封府衙数百有编制的做公的,还有那么多依附与做公之人的白役,在勾连乱军当中出力最多,结果自然就是毫不意外的大清洗,杨凌善后,纵然对文臣辈还得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对于这些地头蛇吏员及做公人还有依附于他们的市井无赖,则是毫无顾忌,放手施为,要是对他们处断还要瞻前顾后,这晋王地位未免就太没趣味了一些。

    这几日中,禁中下诏,以援河东宣抚使李若水权判开封府,更监勾当新君郊祭大典事,主持汴梁城中一应庶务,李若水就在此间坐衙,一边清洗开封府中事,一边主持善后事宜,一边还要收押一应乱事中牵连的人物,同时还得主持操持赵恒郊祭改元诸般事宜,真是忙乱得不可开交。

    而在开封府前,方圆里许范围,也是驻军极多,怕不有上千之数,现在开封府中原来公人不足,作为权宜手段,一时间只能用兵马操持诸般事宜,暂且顶上了,反正此前都中禁军除了不能打仗,什么用场都派得上,这也算是大宋的传统了。

    差不多一都军马,现在就驻于开封府旁保善坊中,原来这坊中有处官产,却被小吏占据,用来开了个赌坊,现在这些小吏公人都被逐出,甚而被收押起来,这都军马就进驻此间,每日忙忙碌碌,给上司号令差遣得满城奔走,或者收拾火场,或者去搜捕罪人,或者给调出去清理通往南郊道路,天黑才能回来。

    开封府一个号令,散驻周围的这些军马就得奔忙得团团乱转,这都军马都是北地汉子,说话大声武气,喉咙个个极壮,有的人说的汉话,却简直让人听不明白,个个高壮结实,面庞漆黑,偶尔歇下来在院中比试两下,自家临时赶制出来的石锁石担,能摆弄得跟风车也似,不少人身上还能隐约感受到血腥气。

    路上撞到,互相对眼,他们下意识就在来人颈项胸腹要害处打量,只是觉得让人身上发毛,这群军汉还个个几乎都是罗圈腿,走路跟钉子砸在路上也似,冬冬作响,也不懂什么享用,汴梁禁军,纵然是每日只寻得三四十文,也知晓去个路边小店寻一杯饮子,一小碟茶食,慢慢的饮了消闲,吃食也是饭毕之后,总要弄两个便宜果子过口,才算是了结。

    这些军汉,却是每日从军中司马处按都建制领来谷米,直娘贼的烧几大甑,一人捧着个比脑袋还大的海碗,压得结实,放开腮帮子简直就朝喉咙里倒也似!佐餐下饭全不讲究,现下到处忙乱,军**应一时未曾理顺,盐豆子就算不错,塞一肚子之后,井中拔上凉水来,咕咚咕咚喝得那叫一个山摇地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