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位面商人之强国梦 > 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国琐事5-开国大典之唐装国服

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国琐事5-开国大典之唐装国服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txt.co,最快更新位面商人之强国梦 !

    炎黄后世对于民国岁月的本民族服装记忆是简单又深刻的,好似那年月就是大褂、旗袍、中山装的衣衫世界,而且这些还是中层上流社会的穿着打扮,一般老百姓基本是接触不到,也负担不起的。这些和50年代的“蓝海洋”、60年代的“绿军装”、70年代的“绿灰蓝三色虫”、80年代的“百花齐放”、90年代的“国际迷狂”构成了半个多世纪的炎黄国人服饰“家谱”。

    主位面进入21世纪后,炎黄国内百姓对于重振大国国威,实现民族复兴,重拾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文化诉求,与商品市场经济不断要求细分发现市场的特性集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国内比较小众但很稳定的唐装汉服消费市场。

    对于唐装和汉服的定义,其实比较模糊。媒体、报刊、互联网等等都有自己的标准和定义。可无论如何描述定义,它们都有一个相通的地方:唐装不是仅指唐朝的服装,汉服也不是只限汉代的衣着。

    由于唐朝是让炎黄国人为之骄傲兴奋的朝代,唐代盛世威名盛誉远及海外。所以自唐代以后,世界诸国必称炎黄人为“唐人”,欧洲、星条旗等国家的华人居住区,亦因而被称为“唐人街”,且国外华侨们大多也自称唐人,因而很自然的和顺理成章的,住在唐人街的唐人,身穿的具有炎黄传统风格的服装被称为“唐装”。

    汉服一词的提出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其早就自然存在。从商代开始,汉人的服装形式就确定了:大襟、右衽、上襦下裳。到周代,更出现了“深衣”,也就是后来国内老百姓那种“长衫形式的衣服”。汉服是平面剪裁,不强调人体的特征,而且是用式样、色彩和装饰来区别男女身份,形成了和西方服装截然不同的形态样式。且炎黄传统服装的基本元素无论如何演变,却始终有一个一脉相传的内核没有变化,那就是宽大、随和、飘逸。

    第一目标位面。

    炎黄红党的开国大典已经进入倒计时,可是领导人穿什么服装登上**城楼,却还在讨论中。如果参考主位面历史,那么中山装和大褂则是非常应景的选择。不过从复兴民族文化的角度来看,假如让老mao等人,身穿具有炎黄传统特色的唐装汉服登上**,并宣布新炎黄民主共和国成立。那么不但可以为这些衣装服饰正名定位,从“野路子”服饰变为可登大雅之堂,还可以进一步增强炎黄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淡化西服等西洋符号在炎黄国内的民间影响。

    此时,北京老城的一所四合院宅院里,二十多人正围坐在一起讨论开会,他们四周放置了很多布料与服饰,红的、绿的、褐色的、花的、素的、条纹的,可谓颜色丰富,样式繁多。

    在炎黄红党解放光复全国倭寇占据的沦陷区以前,张爱玲《更衣记》已经火遍了大江南北。里面的时装灵感,有不少借鉴了西方服饰。但这些均是京沪等大都市有产阶级的尊贵生活。在古城扬州,平民还是以着原汁原味的炎黄传统中装为主流。

    陆学浩,是一名手艺精湛的民间裁缝,自小在扬州生活,师从父亲家传技艺。他父亲陆长山,就是以为普通平民制作汉服为营生,由于当时兵荒马乱,服务对象又都是穷苦人家,故而衣饰品类比较单调,多是青衣长衫、瓜皮小帽之类,但手艺是绝对保障的,剪裁、盘扣、滚边、上线,丝毫马虎不得。正是凭着朴实的职业良心,在战乱不已物质贫乏的民国年代,唐装汉服工艺的精湛品质才得以保存,并传承下来。

    民国中期,扬州城的彩衣街上(包括附近地段),制衣店林林总总排在一起,名气比较响亮的有靠近财神庙的吴正奎家;羊总门的张裁缝家;弥陀巷的李宏泉和袁学海家;天宁门的樊聋子和朱老二家;彩衣街陆长山家等等。这些店铺一律以制作具有炎黄民族特色的成衣为收入生计。不过很可惜,尽管彩衣街的裁缝们个个技艺精良,但因为军阀割据、天下战乱,百姓吃饭都快成了问题,像衣服这样的次要因素,自然就往后排了。所以各裁缝们的家道撑持,也仅仅保持艰难度日、温饱上下。

    20世纪30年代中期,学有所成的陆学浩到民国首都南京闯荡世界,一年后又辗转至上海。那年月的上海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也是炎黄的文化重镇。三十年代的上海服饰观念就是标新立异,趋合时尚。也正是这种观念,形成了上海当时“只重衣衫不重人”的社会风尚。适时又恰逢旗袍大行其道,令唐装汉服手艺出身的陆学浩更是如鱼得水。在他灵巧的双手下,旗袍样式被不断更新,领口高低、袖子短长、开叉高矮及搭配物饰等频繁更易,获得了客户的交口称赞。甚至不少老上海三十年代的旧电影里,某个镜头定格下的那位风情万种的明星,其身着的妖艳旗袍,就是由陆学浩亲手缝制的。

    正是在业内有着出众的口碑,自身也具备令人佩服的手艺,陆学浩才和不少行内顶尖师傅一起被请到北京,和国内美学文化大师们一起,商讨新式“唐装汉服”的具体设计思路和剪裁款式。

    “我自己认为,炎黄的国服,即所谓唐装汉服,应该重点体现出,国人借自己身体和内在民族语言表现出的那种传统文化魅力。男子着唐装,要重点表现神采飘逸,气度非凡,一派儒雅俊朗;女士旗袍加身,则突出雍容华贵、端庄典雅、娇媚玲珑,尽显温婉含蓄的东方韵味。”国内传统文化专家赵时刚,先开口道。

    “我同意赵老的建议。”炎黄画院画师的王禔点头道,“国服要留出足够的可变部件,比如颜色:它既可以是大红色的华丽,穿上这样的衣服,便能听到中式婚礼中的锣鼓喧天;也可以是浅紫色的高贵淡然,衣服褶皱里的闪烁光影,隐隐约约的体现出那种欲拒还迎;还可以是黑色的迷醉,穿上便可经历一场被岁月荡涤的华贵。总之,它应是一种民族文化‘具现化’的集合体。”

    “陆先生,你是多年从事实际唐装制作的,应该有自己的想法,能不能说出来,和我们大家交流一下?”齐白石看到坐在椅子上,不停点头思考的陆学浩,建议道。

    “这个,各位都是先生学者,我自己没读过多少书,就只简要谈谈自己多年来的裁缝经验。我们这行做唐装有口诀,叫‘五款、四口、六领、十八扣’,这是最基本的要领,无论衣饰如何变,这个不能改,如此,才能保证做出来的衣服品质;此外,关于立领、敞领、斜襟、对襟、滚边、盘花扣,我都带来了具体样衣,一会儿大家可以先看看,一边评一边考虑如何应用到新式国服(唐装汉服)上去;还有唐装自古传承使用下来的团花状图案,如龙凤呈祥、龙飞凤舞、九龙戏珠等,和鹤鹿同春、喜鹊登梅、凤戏牡丹等图案,我也带了来,这些能不能用,该不该用,希望可以先定个章程;最后,传统中式服装是不收腰的,因为女士穿着缺乏曲线美,现在已经有客人要求改成收腰的。过去的裙子下摆非常窄,走路只能迈碎步,现在则把裙摆做大了等等,这些需不需要也考虑进去?”

    “我觉得很有必要,像旗袍的开襟,传统的特别高,我的朋友们就感觉很不舒服,穿起来总感觉有点别扭,如果开襟低些就舒服了。”一名女性代表听到陆学浩的发言后,立刻很有同感地接话道。这是一位岁数较大的中年女士,也是民国社会名流中的一位。早些日子,红党刚刚光复北京时,因为不清楚红党的政策,很是约束了自己一段时间,等到后来红党政策逐渐对外公布,她发现谣传共产共妻的炎黄红党,对于自己秋毫无犯,并且鼓励她们走出去,鼓励百花争鸣。她便在书画协会谋得了一个差事,教授青年学生炎黄传统国画丹青,既发挥了自己的兴趣特长,也多了一份稳定的收入,从而维持家里并不便宜的生活水准。

    今天她为了体现传统国服之美,特意盛装出席。此时她身着青色暗花软缎通袖旗袍,袍边、领口、袖口都压镶着三分宽的滚花锦边。旗袍之上,另套青紬背心。脚上,是双黑色软底绣花鞋,呈现出一种清虚疏朗的神韵。烫染过的头发起伏闪亮,并整齐地覆盖着额头。秀丽的眼睛上面,眉毛仿佛出自画家之手。粉红的唇膏衬托出一口整齐的牙齿,系在脖子上的淡紫褐色丝巾和胸前的肉色珊瑚别针,在阳光折射下似一道流波,平添出几许生动之气。

    “闵先生(民国管女士也叫先生)说的很对,其他还有吗?”齐白石鼓励道。

    “我还有一些,刚才说的女性衣服居多,可此次领导人多为男性,所以沉稳应该是第一要位的,这样颜色上就要做出取舍。比如青色...”

    就这样,在你一言我一语中,于炎黄文化大师和各行各业与服饰沾边的专家里手意见中,第一目标位面的炎黄新国(汉)服、唐装慢慢孕育成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