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你好,1983 > 第一百三十章 过小年

第一百三十章 过小年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txt.co,最快更新你好,1983 !

    事实上,在刘青山看来,需要去巩固和加深的关系,还有很多。

    人情社会,人和人之间走动的多了,感情自然也就会不断加深。

    所以在第二天,他就拿着拟定的一份名单,找到了支书爷爷和张队长,一起商量。

    “啥,给县领导送礼,这算不算是搞不正之风啊?”

    老支书一贯稳重,觉得这样似乎有点不妥。

    “也就是送一些蔬菜,过年尝尝鲜而已,也表示一下咱们夹皮沟,对领导们大力支持的感谢。”

    刘青山并不准备送别的东西:一大捆韭菜,一大捆芹菜,再加上几斤黄瓜。

    张队长点点头,表示支持:“对对对,县里的王县长还有郑县长,公社的孙书记这些领导,都来参观过咱们的大棚,看望下,表示一下心意,还是很有必要的。”

    嗯,好像也是这个理儿,亲戚朋友,过年还要串个门呢,老支书也就不再阻拦,把这件事交给刘青山和张队长进行操办。

    不过也不着急,怎么也得过了腊月二十五,快要过年了,再把蔬菜送过去。

    太早的话,没等过年就烂了。

    这几天时间,刘青山就天天跟着杀猪,就连猪血都没扔,用喂得罗冻成一个个的血坨子,吃的时候放到盆子里一化,照样可以吃。

    所说的喂得罗,就是一种小水桶,下面细,上面粗。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因为这东西是从毛子那边传过来的,其实是俄语的音译,跟木刻楞的道理一样。

    除了杀猪,顺带着,刘青山也把家里那些二串子小公鸡也都宰了,一共二百多只。

    等汽车厂来人,直接也拉走,别说二百只,就算是两万只,人家那边也能消化掉。

    宰杀完的小鸡,一个个都盘成一团,鸡皮黄灿灿的,一看就有食欲。

    平均一个也就三斤多,大概能值四块钱左右,二百多只,将近一千块呢。

    去除成本,也能赚五百多,惹得村民都羡慕不已。

    不少人都暗暗下定决心:来年也要开始养鸡。

    只是现在是冬季,刘金凤的蛋鸡也就没有繁殖,怎么也得到天气暖和之后,再挑选二三十只健壮的小母鸡,跟那两只种鸡合群。

    这时候再下的蛋,就全部用来孵化鸡雏了。

    杀了这么多鸡,留几只过年吃,另外还剩了不少鸡杂。

    包括鸡心鸡肝和鸡胗,尤其是鸡胗,绝对是好东西,无论是爆炒,还是酱鸡胗,都是一等一的美味。

    忙忙活活中,就到了腊月二十三,按照这边的习惯,这一天叫小年儿,是仅次于春节的隆重日子。

    过了小年,大年就进入倒计时,家家户户,都开始为过年忙碌。

    小娃子们,一到这时候,就会唱着一辈辈传下来的歌谣: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福字。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出门走……

    刘青山照例早起上山,锻炼完之后,跟着师父一起回家过小年。

    按照当地的习俗,小年的早上要包饺子,一大家子人,众口难调,所以还是一荤一素两种馅儿。

    素馅是韭菜鸡蛋,再剁点碎粉条头;另一样就是酸菜,加上前几天熬猪油剩下的油滋啦。

    酸菜和油渣是绝配,酸菜喜油,油渣则比较油腻,中和到一起,吃起来贼拉香。

    一大家子,加上王教授老两口,十好几口人,热热闹闹,凑到一起包饺子,一个面板根本都不够用。

    过年过啥?

    刘青山认为,过年过得就是人气,没人当然不热闹。

    就像后来过年,家里两三口人,有时候孩子过年都不回来,那能热闹吗?

    等刘青山煮完饺子,先用笊篱捞出来几个,放到锅台后边,然后把一直放在碗架子后面的灶王爷像请出来。

    他是一家之主,所以祭祀名义上的一家之主的事儿,就归他了。

    前些年闹得凶的时候,这些东西统统扫清,这两年,又有卖灶王爷的了,就是画在纸上的,比较简陋。

    在灶台上又摆了一盘子灶糖,也就是上些日子赶集买回来的关东糖,然后,刘青山嘴里就开始念叨:

    他们这边祭灶,专门有一套磕儿:“灶王爷,本姓张,骑白马,拿银枪……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念完这些,把灶王爷的像放到用秫秸扎的一只大公鸡上,塞进灶膛里一烧,灶王爷就去玉帝那边报到去了。

    等到年三十,再把灶王爷接回来,继续担任一家之主。

    简单的仪式结束之后,老四老五在外面放了两挂鞭炮,大伙就进屋吃饺子,满满的两大桌子,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我要吃麦穗饺子!”

    小老四嘴里咋咋呼呼的,从盘子里夹了一个麦穗形状的饺子,先放到山杏碗里,然后自己又夹了一个,美滋滋地吃着。

    这麦穗饺子,都是林芝包的,她手巧,麦穗饺子寓意着丰收。

    其实无论是饺子皮儿还是饺子馅,都是一样的,不过小孩子图个稀奇,总觉得这样的饺子更好吃。

    “那俺就吃这个合子,一家人和和美美的。”

    刘青山夹了一个两层皮中间是馅儿的合子,一般这个都是包到最后,用来蹭盆边子的,没啥馅儿,不过寓意很好。

    等吃完早饭,小老四和老五出去跑了一圈,就回来汇报:“哥,支书爷爷家的灯笼杆都竖起来啦!”

    他们这边的风俗,过年都要竖一个挂灯笼的木头杆子,最上面绑上树杈,用彩纸装饰得花花绿绿的。

    和外国的圣诞树,倒是有几分相近,也不知道是不是从毛子那边传过来的?

    这个灯笼杆的来历也挺多,流传比较广的,与姜太公有关。

    姜子牙封神之后,发现忘记封自己了,没法子,就蹲到灯笼杆的上面。

    比较靠谱的说法,是从满族传过来的,努尔哈赤祭天用索罗杆,老百姓弄不了索罗杆,就竖个简化版的,慢慢就演变成灯笼杆。

    过年的时候,竖起高高的灯笼杆,挂起打灯笼,亮亮堂堂的,过年的气氛不是一下子就有了吗?

    听了俩小不点的汇报,刘青山也一挥手:“那咱们也把灯笼杆竖起来!”

    俩小家伙立刻乐得直蹦,刘青山说完自己也笑了:“咱们这么做,俺咋有点傻子过年看街坊的感觉呢。”

    他们要竖灯笼杆,二姐刘银凤就开始扎灯笼。

    二姐手巧,年年扎灯笼的活儿,都是她的,先用秫秸扎出骨架,然后贴上白色的灯笼纸,最后再用彩纸来装饰,描龙画凤的,非常好看。

    刘青山则拎着一把斧头,领着俩小不点去砍树枝子。

    这个最好是用松树的树头,因为松针是绿的,再配上彩纸,显得特别有生机。

    不过一个灯笼杆就破坏一棵小树,刘青山是不会这么干的,他还计划着,等开春领着大伙栽树呢。

    来到房后,找了两个比较圆溜的榆树杈子,爬到树上砍下来,两个小家伙各自扛着一个,拖拖捞捞地往家走。

    他家和爷爷家,所以弄了俩树杈子。

    刚走到大门口,就听身后有动静,是一阵低沉浑厚的呦呦声。

    山杏不用回头,就欢呼一声:“是大鹿鹿回来啦!”

    不好!

    刘青山撒腿要跑,可是哪跑得过四条腿的梅花鹿呀。

    后背还是被轻轻顶了一下,他也顺势趴在地上,打完招呼就好了。

    爬起来之后,山杏和彩凤,已经在那里和梅花鹿亲近。

    还有几只今年生的小鹿仔,也凑上来,大眼睛水汪汪的,显得那么驯良和懵懂。

    小鹿的脑袋还没山杏高呢,仰着头,正好舔到小丫头脸上,舔得她咯咯直笑。

    在后面,则是大部队,这帮家伙现在也不怎么怕人,都用蹄子刨着地上的积雪。

    瞧那样子是着急了:咋还不开饭涅?

    自打入冬以来,鹿群基本上半个月左右,就会来一趟,刘青山家的苞米,都吃了好几百斤。

    早晚连利息一起讨回来!

    他嘴里叨咕着,又去收苞米,小老四还弄了一些大粒儿盐。

    山杏一边喂鹿,嘴里还一边说:“今天是小年,给你们多吃点,就当过年喽。”

    这小丫头,还真是善良。

    鹿群这样亲近她,或许就是感受到了这种善良吧?

    刘青山给她们俩拍了几张照片,有骑大梅花鹿的,也有和小鹿仔亲近的,然后就进屋扎灯笼头去了。

    这活儿大伙都能上手,大姐把五彩纸剪成小三角旗,大姐夫负责抹浆糊。

    四凤五凤喂完梅花鹿,也回屋帮着递小旗子,刘青山和母亲一起,负责把一张张彩旗,粘贴到树枝儿上。

    等一个灯笼头粘完,就弄另一个,这个粘完,第一个也差不多干了,就拿到外面,绑到灯笼杆上。

    灯笼头的下面,用木头钉一个三脚架,固定到杆子上,最前端帮一个圆铁环,然后就把灯笼杆竖起来,绑到园门的木头桩子上。

    “真好看!”

    五颜六色的小彩旗,被风吹得哗哗响,老四老五在下面直拍小巴掌。

    这时候,二姐的灯笼也糊好了,有六个面,向周围伸出六条龙身,最末端挑着一个彩色的穗子,灯笼下面则是一个彩纸叠成的大红球,非常漂亮。

    “挂灯笼,挂灯笼!”

    老四嘴里一个劲吆喝着,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

    刘青山心中颇有些感慨:以后过年,都说年味越来越淡,主要原因,还是自己动手越来越少,啥东西都买现成的,也就不那么珍惜了。

    就像现在,啥啥都需要自己动手,自然就融入到过年的气氛之中。

    他正琢磨着呢,就听二姐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三凤儿,你没往铁环里穿绳子,怎么挂灯笼呀?”

    刘青山抬头瞅瞅,可不是吗,忘记拴绳子,灯笼自然带不上去。

    要是把灯笼杆放倒,好像不大吉利啊。

    刘青山往掌心吐了两口吐沫:“那只能俺顺着杆子爬上去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