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谋定天下之扶明 > 第一百三十八章 陛见(四)

第一百三十八章 陛见(四)

作者:真版王启年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txt.co,最快更新谋定天下之扶明 !

    瞧见圣上竟然如此轻易的就信任了自己,周祥春也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谢过崇祯之后,周祥春便继续开口了:“既蒙陛下信任,微臣敢不效死。只是自古以来,恩出自上。微臣不敢私下示恩,亦不敢私下结党。敢请陛下亲笔手书诏书一道,以让诸御史言官明白此乃圣恩。”

    崇祯点了点头,这周祥春果然是忠贞之士。倘若是一般人,有了皇帝的默许,肯定打着皇帝的旗号培植党羽了,哪里还想着让下面人知道大家效忠的对象是皇帝。转头对着一旁的王承恩便开口道:“速去准备诏书。”

    大明此时下诏的流程却是这样:对于正规的诏书,往往需要招来当值翰林,把圣上的意思写成圣旨。皇帝确认无误之后,送往司礼监用印。最终下发通政司,科道看过无误,不用驳回,才能下发到收诏人手中。

    即使下的是中旨,也要经过很多人手。秉笔太监书写诏书,皇帝过目之后,送去司礼监用印,然后直接下发收诏人。

    这下可把周祥春吓坏了,真要下诏的话,岂不是弄得天下人人皆知,自己以后还要不要混了?

    倘若东林察觉了此事,只怕自己还没出宫门,弹劾自己的奏章就已经在送往内阁的路上了。赶紧开口拦住道:“陛下,此事不可过于张扬,谨防隔墙有耳。除了咱们三人外,必不可让第四人知晓。还请陛下亲笔书写诏书,亦无需用大宝之印,只需盖上陛下随身小印即可。”

    崇祯登基以来,亲笔写诏书的经历还没有过,平时往往是太监或者翰林代笔。闻听此言之后,回到了御案旁,提笔之后却开始踌躇起来。

    周祥春赶紧在一边提醒道:“陛下无需写的过于明白,只需写‘命都察院佥都御史周祥春搜罗人才,以供朕驱使’即可。”

    崇祯闻言,便依照周祥春的意思写下了下来。掏出随身携带的小印,旁边的王承恩赶紧送过印泥。

    须臾之后,一纸鲜鲜出炉的密诏便已经到了周祥春手里。

    拿到这道密诏,周祥春真心实意的跪了下来叩谢。混官场的,哪个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来,哪个不想入了圣上的青眼。有了这道诏书,自己拉拢底下的官员就易如反掌。

    双方重新坐下后,崇祯继续开口道:“请先生继续。”

    周祥春便继续开口道:“至于地方官员方面。如今满朝皆东林,京师官员之中,咱们能争取的就只有这些了。东林既然已经把持了朝政,每年科举之后,新进士之中,非东林的新进士往往被赶去了地方。真正的大才,其实地方更多。”

    崇祯开口问道:“然则当如何?”

    周祥春开口道:“其实此事也不要太过担心。人才处世,若锥置囊中,久之必脱颖而出。微臣既然掌握了巡视地方的御史言官,自然会让他们用心查访,倘若发现地方上有卓越之士,必然会暗中报与陛下。到时候还请陛下不次提拔,使彼等饱受天恩。彼等受东林欺压,自然仇视东林,再受陛下天恩,自然会一心效忠陛下。”

    崇祯点了点头。

    周祥春继续开口道:“依照大明惯例,三年一举。自崇祯元年大比之后,后年又是大比之年。此事着实紧要,陛下务必要抓在自己手中。倘若得便,则尽量少取江南士子,多取其它地方士子,培植帝党的潜在势力。何况大明官场陋习,官员间喜欢以师生、同门、同年之类的关系而结交。其中师生关系尤为重要,新科进士待座师犹如以子事父。倘若下科主考为帝党之人,必然能为陛下争取更多的新科进士。”

    崇祯想了想,这话很对,自己还年轻,等得起。倘若以后科举之时不取东林士子,很快东林就没了优势。

    周先生这主意出的好,这样的人才,比起东林那群说起来天下无敌,做起来有心无力的人强多了。放在都察院委实屈才,得尽快调入内阁才好。于是,崇祯开口道:“先生大才,都察院只怕委屈了先生。如今阁臣尚且有缺,不知先生可有意?”

    一听到‘入阁’二字,周祥春双眼都能放出光来。要不是想起王启年的一再警告,只怕当场就要答应下来。即便如此,周祥春还是没有死心,开口试探道:“此事只怕没这么容易,东林必然出来作梗。”

    崇祯想了半天,终于憋出了一句话来:“只要先生愿意入阁,即使有东林作梗,朕也可以下中旨。”

    科普一下明朝的大臣入阁流程,自从仁宣之后,帝权旁落。明朝的大臣入阁,皇帝几乎没有说话的权力,几乎都是通过廷推的方式。六部九卿齐聚朝廷之上,用投票的方式,决定哪些人员能够入阁,类似于后世的选举。往往多选出一两人以备皇帝挑选,例如要选三个阁臣,则会用投票的方式推举出五个备选人员,最后皇帝在五人之中挑选三人。

    当然其中也有过奇葩皇帝,例如嘉靖皇帝,便是放着群臣推举的阁臣不用,自己直接下中旨提拔张璁为首辅。提拔过程不符合规矩,张璁自然受到百官的集体杯葛。上位不久就被弹劾了下去,接下来又被嘉靖再次提拔上来,又再次被弹劾下去。反复几次之后,嘉靖到底还是没有斗过百官,最后张璁黯然下野。万历皇帝也有过同样的经历。

    崇祯刚刚即位,眼下真被东林欺负的狠呢,哪里斗得过百官。周祥春一听‘中旨入阁’四字,心就凉了大半。周廷儒、温体仁虽然也不是廷推出来的,不过人家好歹出身东林,手下还是有一批拥趸,和其它东林多少也有点香火情分,顶多算的上东林内讧,不用担心被集体杯葛。

    倘若自己用这个办法入阁,只怕就如王启年说的那样,用不了三五天就得收拾包袱回老家了,而且永远没有起复之日。

    于是周祥春赶紧拒绝道:“眼下东林势大,只可徐徐图之。倘若陛下中旨提拔微臣入阁,只怕立马就会引起百官弹劾。微臣入阁之后,位置也坐不稳。”

    入阁之事,崇祯其实也是随口一说,心里没底。听到周祥春拒绝,便顺水推舟道:“即然先让暂时无意入阁,朕就把督查院全数委托于先生如何,也好方便先生日后行事。”

    果然又被王启年猜中了,这圣上果然偏偏就选择了下策,周祥春赶紧继续拒绝道:“万万不可,微臣受陛下所托,组建帝党以对抗东林,此事只能暗地里进行。咱们势弱,东林势强。唯有咱们在暗,东林在明,偷袭才有一丝胜算。倘若陛下越次提拔微臣,必然引起东林的注意,倘若双方都站到了明处,胜负就难说了。”

    崇祯想了想,也有道理,便继续开口道:“倘若都察院不在先生手中,只怕下面的御史言官难以听命。”

    这是王启年早就交代过对策,周祥春便装起高人来,开口说道:“此事甚易,微臣正要请陛下援手。”

    崇祯便开口道:“该如何援手,先生尽管说。”

    周祥春便开口道:“请陛下于近日挑督查院一个错处,将都察院上下集体贬职即可。”

    这下崇祯有些想不通了,这世上哪有求着给自己降职的人?何况此事对周祥春又有何好处?便开口问道:“先生此是何意?”

    周祥春便开口道:“若要不引起东林主意,唯有行此明降暗升之法。挑出都察院错处后,陛下请降旨责罚都察院众人。将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副都御史尽数降职调往其它各部。至于微臣,也请罚俸一年。等到都御史、副都御使尽数调走之后,都察院还是微臣说了算。微臣既然被圣上处罚,则必然不会引起东林注意。”

    崇祯听完后,不由得大为赞叹,这明降暗升之法,果然绝妙,周先生果然好计策。

    赞叹之余,崇祯心中也浮起了一丝疑惑。这周祥春一点好处不要,反而宁可吃亏也要给自己站台,莫非另有所图?周祥春主动帮自己的忙,却没有求自己的地方,实在不让自己放心。

    心中有点疑问,得先确认一下,崇祯便继续开口问道:“先生升迁入京已经半年多,何以此时才肯出声?”

    周祥春继续装起高人来,回答道:“非但君择其臣,臣亦择其君。请陛下恕罪,这些日子微臣也正在观察陛下的言行。倘若陛下没有中兴之志,或为昏庸之主。微臣也决不会出声,唯有混迹朝廷,和光同尘而已。既然圣上天纵英才,又心怀大志,微臣也自然有了出世之意,惟愿辅陛下,中兴大明,再肇万世之基。”

    这话却没有回答到点子上,崇祯应付着笑了笑,开口说道:“好一个中兴大明,好一个再肇万世之基。”

    心中的疑问还是没有释去,于是崇祯挑明了问道:“依照先生之才,倘若肯投靠东林,内阁之中亦必然有一席之地。何以?”

    这下子周祥春听明白了,崇祯是在问自己为何宁愿吃亏也要帮皇帝而和东林作对。

    于是周祥春便跪下答道:“微臣幼年进学之时,所学却与众不同。其余众人学字之时,先从‘人’字学起,谓之一撇为仁义,一捺为忠信。微臣学字之时,却是自‘天’字学起,家父亲书‘天地君亲师’于纸上,教导微臣,天者万物之本,地者万物之母,君者万物之主。唯‘忠’之一字,乃微臣立人之本。”

    东林比你说的更动听呢,崇祯任然不相信,继续淡淡的开口道:“好一个‘君者,万物之主’。倘若人人都像先生一样以忠事君,何愁天下不平。”

    到了这里,周祥春完全明白了过来,果然如同王启年猜测的那样,自己一无所求反而会引起圣上的怀疑,便继续开口道:“下月初五,乃微臣父亲六十大寿,微臣斗胆请陛下赐字一幅。此外,微臣有一犬子,尚算聪明,敢请陛下开恩,补入禁卫之中,以备宿卫。”

    听到周祥春主动送了儿子入禁卫中做人质,崇祯这才疑心尽去,呵呵大笑道:“准了,准了。朕借唐玄宗一句诗词送与先生。‘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周祥春听了此言,心里长吁了一口气,总算过关了。

    没想到崇祯又开口了:“令郎年岁几何?”

    周祥春支支吾吾半天,回答道:“回陛下,犬子今年七岁有余。”

    七岁!做毛的禁卫啊!崇祯也支支吾吾半天,开口道:“皇后临盆在即,且把令郎先送入宫,到时做皇子的伴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