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我的眼睛能鉴定万物 > 第531章庙里的东西不能卖

第531章庙里的东西不能卖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txt.co,最快更新我的眼睛能鉴定万物 !

    反正,他不透露那些信息就好,其他的无所谓。

    紧接着,李叔和沈世杰也追了上来,看到叶君手里的那个圆筒,竹子做的。

    竹筒的表面有浮雕,有八仙过海的画面场景,相当精妙。

    签筒表面颜色经过数百年的摩娑抚弄,颜色已经转变成琥珀红色,包浆一流。估计也因为这是寺庙的东西,所以保存得比较完整。

    "大叔,这签筒卖吗?"叶君问道。

    他发现,这个签筒竟然还是明代的。明代遗留下来的竹刻作品相当稀少,尤其是名家名作,常常能拍出上百万的高价。

    竹雕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最早的品类之一。

    虽然竹雕多为小器,但一器之微,往往穷工极巧,精雕细琢,所以竹雕历来是收藏者的珍爱之物。其与木雕、象牙雕、犀角雕合称为"竹、木、牙、角"。

    近几年来,明清竹雕作品的价格不断攀升,个别竹雕作品的成交价更是达到令人瞠目的天价。

    "不能卖的,这是庙里的东西。”大叔坚决地摇头。

    "五百。"叶君直接报价。

    大叔愣了一下,还是揺头:"庙里的东西,真不能卖。”

    "五千。"叶君立即升了十倍。

    大叔犹豫起来:"这寺庙的东西,卖了不好吧?”

    两万,不行就

    叶君还没说完,大叔就连忙说道:"正好,庙里的东西也应该换点新的了。”

    李叔和沈世杰直接无语。

    好家伙!

    不是说庙里的东西不能卖吗?

    看来,非卖品都是扯淡,说到底还是钱不够。

    李叔拿上手,看了一会,发现是朱鹤的作品,顿时有点羡慕了。

    要知道,朱鹤刻竹擅长深刻法,为嘉定派竹刻的开山始祖。他竹刻的传世品极少,一件五子戏弥勒竹刻极具代表性,作品形象生动,雕刻五个童子攀爬于弥勒身上,意态十分顽皮。

    朱鹤之后,其子小松、孙三松均为嘉定派竹刻传人,为一时高手,并称"嘉定三松"竹三松”。

    "竹三松"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几十万都是小意思,通常能破百万。

    "叶哥,李叔的这个盘子怎么回事?”沈世杰则是问道。

    一说到这个话题,李叔都认真起来。就连走在前面的那位村民大叔,也都立起耳朵,心里发笑:"你们被人坑了呀!”

    能设下那样的局,怎么可能拿出真正的宝贝给你们?

    因此,在这位大叔眼中,叶君三个人都是菜鸟,否则怎么会被骗?

    也正是这样,那个庙里的签筒,他两万元就赶紧卖掉。这笔钱,自己留着,以后买一个新的回去,跟庙祝说之前的不小心丢了就好。

    "这应该是毛瓷,李叔应该知道吧?”

    前面的那些话,都是麻木那家伙的,反套路回去。

    "这是毛瓷?”

    李叔当然知道呀!

    毛瓷,指的是专门为毛领导设计制作的生活和办公用瓷,代表了我国陶瓷制造的最局水平。

    其中以醴陵生产的7041毛瓷最为著名,毛瓷胎质细腻坚韧,胎壁厚度不足毫米,光源照射下,几近透明,声如警,做工精致,品相精美。

    毛瓷工艺复杂、用料昂贵,国家用瓷办公室为制作"毛瓷",原材料选用花重金购买来的濒临绝迹的临川高岭土,有色金属矿物质研制,手工磨成的色料,瓷质细腻,手工绘图,绘于釉下,透过釉层溢于瓷表,因此具有永不褪色的特点,不含铅、镉等有害物质,耐酸碱,使用有益健康。

    20年来,这批带有神秘色彩的瓷器从当初的每只几千元涨到了现在的几十万元,还有一些"毛瓷"精品价格能够达到百万元。

    "你看,这是毛瓷典型的‘水点桃花‘装饰纹样,先用玻璃白水点花瓣,画出花形,再用水调彩料,在玻璃白上进行第二次点染,下笔准确、轻捷,达到花头娇嫩的效果。

    可惜,只有一个盘子。毛瓷最好是成套的,单独一件,卖不了太高的价格。”

    前些年,有拍卖行拍卖了一套釉下五彩毛瓷碗,拍出八百多万的高价。

    看到李叔和叶哥都有收获,轮到沈世杰羡慕了。

    "我们现在去哪里?"他问道。

    "村里的寺庙重建,我们去看看。”

    此话一出,李叔和沈世杰瞬间很默契地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而带路的大叔,犹豫了一下,开口道:"那个签筒,能收起来吗?”

    叶君秒懂,知道这家伙不愿意分享那两万元,于是就把签筒放到背包里。

    李叔凑过来,小声说道:"这应该是个笔筒吧?”

    至于为什么会被当成签筒,就不得而知了。

    古玩界的故事,很离谱都有。比如价值连城的青铜鼎,被村民当成猪食槽,用了十多二十年,说出去有人可能不相信。

    "笔筒?那更加值钱呀!”沈世杰也加入进来,小声讨论。

    前面走的大叔,因为脚步快,已经甩下叶君他们十多米远,根本听不见他们的议论声。

    "没错!这应该是一个笔筒。”

    笔筒也是文房宝物之一。

    在古代,文房的东西,通常都很有艺术价值。笔筒作为文房比较重要的用品之一,价值自然不菲。

    它一般呈圆筒状,材质多样,可见竹、木、瓷、漆、玉、象牙、紫砂等,是文人书案上的常设之物。在古代,笔筒以其艺术个性和较高的文化品位,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

    竹、木的笔筒大约出现在明朝中晚期,很快就风靡天下,至今仍盛而不衰。

    但它的历史,其实可以追溯到宋代,那时候就出现过瓷做的笔筒,只是遗留下来的非常少,导致后世很多人以为,笔筒是明代才有的。

    事实上,明代的笔筒遗留下来的也并不多。

    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都是清代传下来的。

    从年代上讲,康熙笔筒属藏家难得之物,市场上大量带康熙款和画风的瓷笔筒其实大多为晚清同治、光绪年间仿造。

    鉴定两者区别,需要从釉色、造型、画意笔法仔细研究。

    聊着聊着,他们就尾随那位大叔,来到庙的施工现场,眼下正在拆顶部。原本庙里的菩萨等神像都被搬出来,请到了临时的"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