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寒门母子 > 第一千三十七章 本侯配合

第一千三十七章 本侯配合

作者:东方红不败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txt.co,最快更新寒门母子 !

    即便是村长的家,也不过是泥糊的房子草搭的棚,只是比别家多几间屋、大些而已,

    郭正彪走进简陋院子,来到正房前,郑重地正帽冠、整披风、再掸掉裤腿和鞋面上的沙土。

    唐知县错在郭正彪身后,赶紧有样学样。

    跟在他们后面的卓耀,向留在院外和村民混在一处的鱼籽酱作坊的小子们递了个眼色,小子们立刻不为人注意地包围在村长家周围,替换掉已经守着楚清一上午的其他小子。

    天实在太冷,要轮换着来。

    小子们的动作看起来自然而然,与那些赶来帮忙和看热闹的村民没什么区别,却是糊弄不住蒙原府理事处的潘大义潘副千户。

    潘大义不禁心里直羡慕:密侦司唯一的女性官员,真不是摆设,看看人家的家丁,不比自己手下的专职人员差不说,人家还主动性极强。

    一行四人进得屋来,卓耀往门口一站,当起“门神”,连村长都没放进去。

    村长欲言又止——他家,不让他进!

    不过也好,他婆娘还在里面,总也能听听这些大人们都是个啥意思,咱村儿会不会“沾上事儿”?

    这次会面,是为了让这些当官的把楚清归来的消息传到皇帝耳中,所以楚清只表达对他们慰问的谢意,再讲述一下如何被“八风”甩到礁石岛上、如何失去方向、漂泊许久的过程。

    这个过程其实只有一句话:“唉,不堪回首。”

    看着楚清似乎无语凝噎的样子,和消瘦的面庞,几位来访者都唏嘘不已。

    楚元看着楚清根本就没咋晒黑的脸,生怕露馅:“我找到我们侯爷的时候,她都已经被海风吹掉一层皮了。”

    楚清恨不得踹他,用不着卖惨吧?就算是真有其事,还能有谁同情是咋滴?

    “诸位,感谢前来看望楚某了,”楚清再次感(打)谢(发),“楚某歇过今天,明日便回返封地,不必诸位劳心。”

    几人坐着没动。

    看一眼就走,不合适。

    再说,皇上可是有令:一旦发现临洋侯,定要护送她进京。

    郭正彪抿了抿嘴,看了几人一眼,把皇帝的旨意说了,然后给唐知县下令:“你且回去,帮忙筹备临洋侯的仪仗。”

    筹备仪仗只是個借口,其实并不需要,郭正彪如此说只是想打发走唐知县,接下来又打发潘大义:“潘副千户,郭某斗胆,还得请理事处派人护送;郭某还需要就蒙原府与楚家协作的事宜进行商谈,您若无事,自先去忙?”

    官阶上郭正彪与潘大义同级,但谁敢对纪检部门不敬,故而郭正彪尽管想撵人走却依然客气。

    潘大义确实无事,他就是代表密侦司来亲眼确定楚清归来,然后等着护送楚清上京;且他与楚清不熟,楚清身份又高于他,自不太好让人误会有巴结之嫌。

    潘大义便递给楚清一套密侦司冬季常服及副千户该有的装备,让楚清签字:“突然听说您回来了,怕您行李不全,特给带了来,不过临洋侯也知道,咱密侦司向来抠门,这些东西都是有数的,需得您签字才行。”

    楚清笑笑,接过潘大义递来的竹管蘸水笔,签字;再掏出腰牌,腰牌的挂扣上还挂着楚清的私印,盖章。

    潘大义看来是个圆滑的,用这种方式检验楚清的身份。

    按说,潘大义没见过楚清,但是密侦司是有楚清画像和公函字迹的,他应该有所了解,而且蒙原知府是认识楚清的,有郭正彪在,应该也不用怀疑。

    而且,潘大义几乎是刚一见到楚清的时候就已经在心里肯定了对方的身份——鬓边的两缕白发,斜插入发髻,太有标志性了。

    可是密侦司做事就得谨慎,楚清必须拿出能证明自己身份的东西才行,其实腰牌才是最证明身份的。

    可潘大义怕万一楚清真的海上遇险,腰牌丢失,不能证明身份,也总得有其他方式来证明。

    就比方这个蘸水笔,是密侦司里关于“楚爷”传说中的一项,所以他特地带了来验证楚清会不会用、是不是从左往右写字、以及确认字迹。

    而盖章,是楚清自己加的动作,意在把腰牌展示给他看,也是告诉他:本侯知道你那点儿心思,本侯配合。

    再说了,这不多得一套密侦司的专用匕首和绣春刀,回头送给小宝玩儿,也不算亏。

    “楚副千户见谅!”潘大义说道,不提楚清的其他身份,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不给自己落半点口实——这里还有两个行政官员看着呢。

    唐知县毕恭毕敬跟在潘大义身后一起走了,这是他难得的与密侦司套交情的机会,平时他连见都没机会见到理事处负责人呢。

    郭正彪松了一口气,楚清看到了,便问:“郭大人可有事?”

    “唔……”郭正彪确实有事,可还没等他酝酿好怎么说,楚清先发问了,让他措手不及。

    他想提醒楚清一些事情,可又觉得自己级别不够:“呃……这个……嗯……”

    “郭大人,”楚清说道:“我倒是有话同你讲,有笔生意,你要不要做,就是赚不到多少钱?”

    “哦?”郭正彪的思路还没转过来。

    楚清:“是这样,早饭时,我听村长娘子的话音,这边渔村几乎家家都有昆布卖不出去?”

    郭正彪:“哦,是,那东西有腥味儿,本地人不当好玩意儿,都不怎么买;

    可是外地人买也只买新鲜的,因为干的不好吃,可新鲜的根本存不住啊,所以想卖就得腌制;

    盐又太贵,老百姓买盐……哦,临洋侯别介意,就算您把精盐的价格都控制到粗盐价格,老百姓也吃不起;

    就像这里的渔民吧,他们基本上吃的都是自己煮海水滤出的盐,那种焦黄的盐,他们用这种盐腌制昆布,没人买;

    好盐又买不起,所以到最后,只有一些大商家偶尔会来买一些,一年到头也碰不到几次这样的机会;

    也就近海的渔民买不起粮食的时候吃这个,县城里都没人吃。”

    楚清:“渔民手里的昆布、紫菜……这么说吧,所有的海物我都收,要晒干的,只是价格不会很高,行吗?”

    郭正彪当即就说:“行啊!太行啦!渔民没有土地,一切都得靠买,要是这些干海货能挣来钱,他们得高兴死!不过你收海货干嘛?”

    楚清:“听说好多地方内涝严重,粮价一涨再涨,百姓多有饿死,我运到内地州府去,有吃的就饿不死人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