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txt.co,最快更新开元天宝 !
安庆绪逃到邺城,幸喜唐王没有发兵追赶,叛军得以休养生息。安庆绪命手下到河北等地招兵买马,一面下旨叫蔡西德、田承嗣、武令珣等将领驰援邺城。几人应诏率军而至,很快,安庆绪在邺城集聚起了六万人马。
其时,史思明镇守范阳,安庆绪登基之后,封他为妫川王,兼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攻占两京时,搜刮了无数财宝,全部送回了范阳。被史思明尽数纳入囊中,一时财大气粗,麾下兵精粮足。听说两京兵败,他又命人潜到西都、东都一带,到处搜罗安庆绪手下的残兵败将,扩充自家实力,
安庆绪听说之后,大为不满,遣派专使北上范阳,命史思明立即分兵前往邺城准备迎战唐军。
听安庆绪的专使转达了安庆绪的旨意,史思明声色不动:“容本镇备齐粮草、军械,就发兵邺城。”
“请大人尽早下令出兵。邺城军力匮乏,兼之囤粮不多,若是唐军攻打,支撑不过十日,因此,圣上请史大人务必要赶在唐军大军集结之前,把援兵派往邺城,万勿延宕!”
“本镇明白。”
出了馆驿,史思明暗地命令手下偏将带人把驿馆严严实实地围了起来,不许安庆绪的专使出门走动。又把几名心腹请来私宅,紧急商议对策。有人说必须派兵邺城,若是邺城失守,范阳单枝独木,难以支撑。还有人说万万不能派兵,就让安庆绪在邺城自生自灭。各说各的,莫衷一是,争论不休。
史思明一直缄默不语,听着众人争议,他也不作任何表示。大家见他不发一语,似乎心中思虑重重,就全都不说话了,齐刷刷地把目光投注在他的身上。
清了清嗓子,史思明终于开口了,他不紧不慢地问了一个问题:“你们为本镇解答一个难题:那安庆绪弑杀亲父,谋逆篡位,大逆不道,人神共愤,他的旨意,值得吾等遵从么?”
短短一句话,已经足以表明的他的心思。认为不能分兵邺城的谋士们觉得他们占了上风,决绝地说:“不能,万万不能!安庆绪虎狼之人,对自己的父亲都敢于痛下杀手,还有什么悖逆的事情干不出来?!”
“言之有理!”史思明慢悠悠地说:“我史思明手头有兵有粮,他来分兵调粮,如果我史思明手上无兵无粮,百无一用,又挡了他的路,他必定像杀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毫不犹豫地杀了我史思明。”
众人纷纷赞同。一名将领问道:“大人,如今你对他称臣,如果抗旨不遵,岂不是有违君臣之道,惹天下人嗤笑?”
史思明反诘道:“若是不向他称臣,又嗤笑我何为?!”
“大人的意思是——?”
“本镇的意思么,一兵一卒也不发往邺城。”
一个谋士说:“这是大人的第一着,接下来,必定还有第二着?”
“这第二着么,是一着险棋,但是,如果走得好了,便可逢凶化吉,绝处逢生。”
说到这里,史思明卖个关子,扫视众人一周,问道:“诸位说,本镇的这一着棋究竟要怎么走?”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史思明掀唇一笑:“诸位说,如今能与安庆绪争斗的,有谁人?”
“自然是唐王了。”
“说得对!”史思明双眉一扬:“本镇若是归顺了大唐,就是唐王的臣下,他安庆绪有什么资格下旨叫本镇发兵?!”
“大人此招妙不可言!日后方能见得好处多多。”一个谋士眉飞色舞地说:“此时,回绝了安庆绪借兵。而后,大人屯兵范阳,坐看唐王发兵攻打邺城,安庆绪困兽犹斗,抵死抗御,二虎相争,非死即伤,而大王袖手坐壁上观,等到双方争斗有了结果,大人再审时度势,视情势而用精兵,必定事半而功倍!”
史思明颔首赞同:“一语中的也!”
“结果如果是安庆绪覆灭,大唐经过此乱,也是元气大伤,而我军在范阳养精蓄锐,如蛟龙潜藏于深潭,如猛虎蛰伏于山冈,伺机而动,趁乱而出,势如破竹,锐不可当,到那时,说不定江山就此就姓了——”
“哈哈哈哈——,”史思明仰天大笑:“本镇的心思被你等窥破了!”他很快又敛起笑容,说道:“就是不知道,上天给不给史某这个契机啊!”
“大人——,”一个谋士正色道:“一介布衣张角都敢于喊出:苍天已死,黄道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大人堂堂一方诸侯,改天换日正是英雄本色!何故还心怀疑虑?!”
“本镇只是敬畏天地而已。”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大唐已是末日景象,而安庆绪悖逆天理,为天道所不容。只有大人才是顺应天道,不思进取,便是辜负了上天的托付了!”
史思明被几个人说得血脉贲张:“好,本镇就听你们的,既然天降大任,史某就该顺应天地,否则,必定为天地所不容!。”
“未来可期,一代圣主明君正龙潜于范阳!一旦君临天下,神州定然是海晏河清,瑞气蒸腾!”
一遍哄笑声中,几个将军谋士离座,在史思明面前跪下,山呼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史思明洋洋自得,满面欣喜地领受了众人跪拜。
是夜,史思明命人给宣帝写了一封书信,并且派遣专人把书信送往长安。信中说:久食朝廷俸禄,久得皇家恩宠,不思报效,却跟随安禄山反叛朝廷,心中无限愧怍。为迷途知返,愿领范阳十三郡及兵马八万,归降朝廷。
宣帝见信大喜,以为史思明是真心归顺,立即派宣慰使去往范阳,向史思明宣旨:封史思明为归义王,兼领范阳节度使。
乾元元年九月,宣帝命天下兵马副元帅、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关内节度使王思礼等九镇节度使领各部步骑军共二十万攻打相州,此次九节镇大军会战,他没有任命元帅总领各军行动,而是命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随军监督九节镇兵马行动。鱼朝恩自恃有宣帝宠信,把郭子仪等节度使都不放在眼里,刚愎自用,专横无度。
十月,郭子仪等几路兵马北渡黄河,与李嗣业所部合兵攻打卫州。卫州守城将领向安庆绪求救,安庆绪亲率七万兵马驰援,李嗣业预先埋伏弓箭手于途中,待安庆绪兵马经过,万箭齐发,七万援兵猝不及防,死伤大半。剩余的跟随安庆绪退到了邺城以南,进退维谷,狼狈不堪。
阻击了前来救援的安庆绪,官军大举进攻卫城,一日之内,顺利攻下卫州城,诛杀了叛将安庆和。继而又乘胜追击,在邺城西南愁思冈与安庆绪的队伍交手。安军屡遭败绩,斗志全无,几个会合冲杀,叛军一败涂地,被唐军斩首三万。在手下的掩护下,安庆绪得以脱逃,带领残兵败将退回了邺城
几十万唐军大军把邺城死死围困。从四面八方,黄河两岸,唐军后援还在源源不断地开来,先后共有六十万兵马赶来参与围城,把一个小小邺城围得水泄不通。安庆绪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万般无奈,只得向范阳的史思明求救。为了说动史思明,他在信中说:如果将军带兵驰援,解了邺城之围,情愿将大燕国皇位拱手相让。如果将军作壁上观,安庆绪的今天,也就是史将军的明天。
自归降唐王之后,史思明表面上恭顺从命,暗地里却与安庆绪藕断丝连,互相勾搭。并且一直在河北招兵买马,扩充兵力。这些动作早已被宣帝察觉,宣帝十分恼怒,命兵部暗里拟定计划,准备发兵剿灭史思明。
消息传到了史思明的耳朵里,他更加紧了与安庆绪的勾搭。现在,安庆绪被困邺城,六十万大军四面合围,眼看安庆绪已是来日无多,史思明不免有兔死狐悲,唇亡齿寒之感。也确如安庆绪信中所言,若此番安庆绪被唐王剿灭,唐王腾出手来,下一个要收拾的自不必说就轮到了他史思明的头上。越思越想,史思明越是觉得决不能坐视不管,于是,亲率十三万兵马出范阳南下驰援邺城。
兵至滏阳,史思明派遣了一万步骑兵驻防,对安庆绪遥相呼应。十二月,大军到达了魏州。魏州城由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所部镇守。史思明率领手下精兵,一鼓作气,攻陷了魏州。而后,十三万兵马入魏州城安营扎寨,遥遥观望邺城战事进程,意图是等待时机,前去解救安庆绪。
唐军六十万大军列阵于邺城城下,九位节镇都没有受到宣帝亲授的统一调动军队的权利,连天下兵马大元帅郭子仪也只能指挥麾下的朔方兵马,俯首听命于鱼朝恩调度。鱼朝恩不学无术,妄自尊大,只善于在宣帝面前讨好逢迎,却全然不谙用兵之道,没有制定统一攻城时间,各节镇只好各自为阵,各守各的地段,围而不攻。在邺城下渡过了寒冬,迎来了乾元二年。
正月,官军围困邺城已经是数月之久,史思明占据魏州也已逾一月。两军依然对垒在邺城内外,而史思明则在魏州据守观望。战事胶着,似乎敌我双方都耐心地在等待对方先动作打开僵持局面。
为了打破僵持的战局,李光弼来见观军容宣慰使鱼朝恩,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来意:“鱼大人,史思明在魏州按兵不动,意图是相机援救安庆绪。末将以为,趁史思明尚未向邺城靠近,我军可以分出部分军力,进击魏州,打乱史思明阵脚,使他无力前来解救邺城之围。”
鱼朝恩却不以为然:“李将军,安庆绪兵不过八万,史思明兵将号称十三万,二者相加,不过只有我军三停人马。只要我军六十万人马把邺城紧紧围住,使安庆绪不能脱逃,而史思明又找不到破袭我围城之机会,请问将军,他史思明纵使有三头六臂,又如何能解得了邺城之围?”
“鱼大人,分出一部兵力,于围城并无妨碍。进击魏州,可以给史思明以震慑,他若是知难而退,邺城的安庆绪就唯有束手就擒。”
鱼朝恩固执地说:“我军全力围困邺城,以逸待劳,以静待动,有何不好?若是出兵魏州,则要行军赶路,一路辛苦,到了魏州,与史思明交战,胜算又有几何?其中利弊关系,老夫虽不是久经沙场,也盘算得一清二楚。李将军打了几十年仗,难道就看不明白。”
李光弼还想尽力说服鱼朝恩:“大人,分兵魏州,就能将叛胡分别围困在魏州和邺城两地,分而歼之,如果两股叛军合为一股,安庆绪的数万人马,加上史思明的十三万,就是二十余万,虽不过我军三分之一,但是,叛匪能征惯战,又有同罗、契丹部落精骑,二股合二为一,集中了兵力,如此,我军作战就要艰难许多,若想此一役全歼叛胡,也是谈何容易!”
“这有什么不容易的!其实一点不难,只要隔离魏州、邺城,不让他们合为一股就是了,先下邺城,再破魏州,谅他安庆绪、史思明不过强弩之末,还能与我大唐对峙几日!”
“史思明精明过人,狡黠阴狠,要防他突然动作,突入邺城,彼时,我军恐无暇应对。”
鱼朝恩有些恼怒了:“他有什么了不起,在鱼某眼中,不过虫豸鸟兽!将军堂堂节镇,何故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苦口陈说,不起任何作用,李光弼只得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