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开元天宝 > 第三十一章 千金买壁

第三十一章 千金买壁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txt.co,最快更新开元天宝 !

    李白在山东过了几年悠闲自在的日子,夫人十分贤惠,对待伯禽平阳如同己出,料理家务更是一把好手。李白春日秋时外出游山玩水,访朋问友,求仙觅道,冬天一到,就返回家园,与夫人围炉向火,吟诗赋词,饮酒作乐。儿女绕膝,笑语欢声终日不断,过的是神仙一般的生活,李白心满意足,也断了求功名济苍生的念头,安安稳稳地在齐鲁大地度春秋寒暑。

    可惜天公不不作美,夫人身怀六甲,临盆时难产,稳婆束手无策,眼看着夫人一命归西,婴儿也没有保得住。

    埋葬了夫人,李白心灰意懒,不愿意留在这伤心之地。女儿平阳已经十五岁,十分懂事,看父亲终日愁眉不展,就劝父亲出外云游散心。

    李白摇头道:“为父走了,你们怎么办?”

    “爹爹只管去,平阳今年已经年满十五岁了,平日里跟着阿娘,她已经教会了平阳如何操持家务。爹爹要走,只管把家业和两个弟弟都交给平阳,平阳一定照顾好弟弟,请爹爹勿念。”

    李白还是不太放心:“这么大的家业,你拿得下来么?”

    平阳笑着说:“阿娘已经教了平阳好多,果园如何打理,田地如何收租,平阳早就心中有数了。再说,不懂的地方,平阳还可以请教管家。”

    李白眼中噙泪,看着平阳:“只好辛苦你了,平阳。”

    临行时,平阳带着伯禽,牵着只有四岁的二弟来为爹爹送行,平阳再三地说:“爹爹尽兴游玩,不要牵念我们,秋凉时,请爹爹一定返回,以免在外面受了风寒,有了病痛,无人侍候。”

    伯禽也说:“爹爹你一定要早些回来。”

    李白频频点头:“为父放心不下你们,一定早些回来。”

    最小的儿子颇黎拉着李白的衣襟不放手:“爹爹不走,爹爹不走。”

    李白摸着小儿子的头,不禁黯然神伤:“乖乖儿跟着阿姐,听阿姐的话,不要顽皮,爹爹很快就会回来看你。”

    小儿子却一把抱住了李白的大腿:“爹爹,你不要走,孩儿的娘亲去了哪里,她怎么不要孩儿了?!”

    “儿啊——”李白忍不住潸然泪下:“可怜的孩儿啊!”

    懂事的平阳抱起了弟弟,噙着泪说:“爹爹,你快走吧,不要耽搁了。”

    “好,爹爹走了。”

    李白一步三回头,离开了任城。想起了梁园美景,正是排解忧思的好去处,而且,几位知己都喜欢去梁园游玩,说不定在那里还可以遇见一位,诉诉别后衷肠,解解胸中愁苦,于是,租了一头驿驴,直奔梁园而去。

    正是深秋时节,梁园中的林木树叶枯黄,随着风过,一片片如同蝴蝶漫天飘飞,打着旋落到了地上,地上已经铺了厚厚的一层,踩上去软绵绵的,发出轻微的“沙沙”声,春日里如锦的繁花早已烟消玉殒,只剩下枯枝败叶,在风中无奈地瑟瑟抖动,河水清冽,只是似乎放慢了流动的速度,在秋阳的辉耀下,懒洋洋地无语东去。一座座楼台亭阁怅然地望着天上成“一”字飞过的一队队雁阵,为远行的候鸟群送行,期望它们来年早早归来。

    在梁园中驻留数日,没有遇见一个朋友。萧瑟的秋景更添了心头的郁郁不乐。李白每天淹留在酒肆之中,天天喝得酩酊大醉,思念亡妻,思念留在任城的几个儿女,一腔忧郁,难以排解。常常借醉放声大哭,哭得肝肠寸断,哭得草木含悲。

    那一日,进了酒肆,把一锭银子掼在桌上,李白独坐独酹,从清早一直喝到红日西坠,只觉得胸中似有万语千言,一生际遇甘苦并存,如今滞留落魄梁园,诗情澎湃,搜尽枯肠,一时却找不出妙语佳句,来一吐胸臆,一展胸襟,只有旧作《梁园吟》的词句在心头萦绕不去,一种非要把它们写出来列在眼前的冲动不可抑止。李白趔趔趄趄地走过去,问酒肆老板借用纸笔。

    老板说:“客官,笔有,纸却没有。”

    “你这里竟然无有纸?”

    “是呀,小可这里只有账本,其他,一片纸张也无有了。”

    李白想了想:“把笔砚拿来!”

    老板双手递上:“客官又发诗兴了?”

    “发了,发了,一发而不可收拾也!”

    李白拿了笔砚,摇摇晃晃地走出酒肆,四下寻觅,没有找到下笔之处。一展醉眼,看见前面有一面粉墙,浑似一张直立的大幅白纸,于是乎踉踉跄跄地走过去,挽起袖子,磨了一砚台墨,提起笔来,饱蘸了墨汁,在粉白的墙上挥笔就写,一鼓作气,把《梁园吟》写上了墙。落下最后一笔,他掷笔于地,泪流满面,高声吟道:舞影歌声散绿池,空余汴水东流海!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

    写完吟罢,李白转身又进了酒肆,拿过酒壶,把装牛肉的大腕倒空,满当当地筛了一碗酒,一仰头,倒进了喉咙。接着,又倒满一碗,又是一饮而尽。

    也不知道那天到底喝了多少,李白醉得不省人事,伏在案上呼呼大睡,到了掌灯时分,酒保进来收拾碗盏,才发现了酣睡不醒的李白,使劲摇他喊他,又摇又喊,半天才把他叫醒。

    李白眼睛还没有睁开,嘴里兀自哼哼唧唧地念道:座中客常满,杯中酒不干,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酒保笑着说道:“客官,你今日可能还不止三百杯了吧,你看你,醉成这般模样,真正成了一摊烂泥!”

    李白立刻鼓起了眼睛:“哪个醉了?哪个醉了?!拿酒来,拿酒来,老子有的是钱,怕喝干了你们的酒瓮不成?!”

    酒保赶快陪着笑脸说:“好好好,没醉没醉,还可以再饮三百杯,只是今日小店已经关门了,只好委屈客官明日再来了。”

    李白睁开醉眼,迷迷糊糊地把一锭银子掼在案上,酒保拿起来掂了掂:“客官,多了,多了。

    李白一挥手:“收了,明日的酒钱,一并在这里了!”

    一步三晃地地离开酒肆,李白回到馆驿,和衣睡下,把大醉题诗的事情忘了个一干二净。

    第二天一大早,梁园里正路过一看,好好的一面墙壁涂写得污七八糟,看清了是李白所题,顿时就动了气:“这个李翰林,实为大狂人,糟蹋了俺一面粉墙,晦气晦气,只好去找些人来,把这些涂鸦铲了。”

    恰在这时,一个意态飘然的大家闺秀带着侍女路过这里,听见里正正在大发雷霆,便站下,命侍女过去询问。

    侍女走到里长面前,深施一礼:“请问这位太爷,为什么大发雷霆?”

    “没有看见么,好好一面墙壁,被他题诗在上面,涂写得污浊不堪!”

    侍女回去禀报道:“只因为一面粉墙被人题了诗,污浊不堪,实在是看不得,太爷因此生气。”

    “墙上的诗句是何人题写?”

    侍女只好又去讯问。里长正没有好气:“你没有看见呀,那后面的题名:蜀中李太白。”

    “蜀中李太白?”

    “正是他,天天在梁园喝得大醉,不是哭就是笑,撒赖发酒疯,哪里有一点翰墨文人的样儿,倒像个市井泼皮。”

    侍女回去,把里正的话禀告了那位闺秀:“小姐,里正说,诗是一个发酒疯的人题在壁上的。”

    “糊涂,让你问是何人题写,没有让你去问他发不发酒疯。”

    “哦,里正说,是中书李太白所题。”

    “中书?”

    “哦,不是,是书中李太白!”

    “蜀中李太白?”

    “对了,对了,就是这个名字。”

    李白诗名誉满天下,这位小姐早有耳闻,过来一看,默诵一遍,顿时被豪放不羁遣词收放自如的《梁园吟》深深吸引,连看了几遍,只觉得心旷神怡,不禁对题壁的人大感兴趣。一面漫步走开,一面低声对身边的侍女说:“你再过去问问,这位李太白现在何处?”

    侍女只得又去打问:“太爷,我家小姐又叫小女子来问你,这位题壁的李太白他现在何处?”

    “在下只知道他住在附近的馆驿之中,至于是哪一家嘛,在下也不甚清楚。”

    “要是再见到他,你就帮忙问一问嘛。”

    “在下与他两不相干,问他作甚。”

    “你就问一问嘛,我家小姐想要知道。”

    “你家小姐?”

    侍女点点头:“就是我家小姐。”

    “你又是哪家的?”

    “说出来唬你一大跳,多的不说,只给你说一句,我家小姐祖父曾在朝中当过大官。”她又加了一句:“告诉你,是宰相哟!”

    “哦——,在下知道了。怨不得远远一看,你家小姐就是大家风范。”

    “你知道了就好,知道了就帮着我家小姐打听打听。”

    “好,请回禀你家小姐,小可当得效劳。”

    侍女自觉为小姐做了件大事,喜笑颜开地回到小姐身边:“小姐,奴婢已经问了,李太白就住在附近的馆驿,至于是哪一家,太爷说他不甚知道,奴婢就说,我家小姐祖父曾在朝中为相,你须要帮着我家小姐打听清楚,他到底住在哪里。”

    谁想那位小姐听了,竖起柳叶眉嗔道:“又开口胡说,什么为相不为相的,说出来很有光彩么!”

    “奴婢只说了小姐祖父曾经在朝为相,他眉毛胡子都是笑,这才答应下来,一定要想方设法地替小姐你问明白的。”

    小姐一抬头,看见里正招来了两个工匠模样的人,手中拿着铁铲,似乎是要铲掉墙上的字迹,不由得有些着忙,也顾不得身份,高声喊了起来:“且慢动手!”

    里正吃了一惊,忙命两人住手,低眉弓腰,恭恭敬敬地向这边问道:“请问小姐有何示下?”

    “把那题诗留下好吗?”

    “这,恐有不妥。”

    “有何不妥?”

    “虽然是李翰林所题,但是,题诗时他已是酩酊大醉,站立不稳,因此,这些字迹东歪西倒,杂乱不堪,留在这里,实在是有碍观瞻。”

    那位大家闺秀轻言细语地说:“虽然是醉中所题,但那些字迹狂放而不失端庄,大气严整,自成一家,十分看得,还是留着吧,也称得上是梁园一景。”

    里正婉拒道:“实在是不能从命,如果有那些存心不良的人看了,传讲出去,说我梁园有狂人污浊了粉墙,我等却置之于不顾,小可就臭名远扬了,梁园的名声就此也不好听了。”

    那位大家闺秀瞬动一双美目,想了一阵,问道:“如果小女把这面墙壁买下来,它就归小女所有,你就不能铲去字迹了吧?”

    “那当然再好不过了,如果有人闲话,小可就说,这墙是一位大家小姐买下了的,谁也无权动手。”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小女回府后,就差人把银两送来。收了银两,这面墙就是我家的,任他是谁,也不许碰一下。”

    “是,小可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