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txt.co,最快更新开元天宝 !
六月己末,是太上皇寿诞之日,他出生于龙朔二年,算来已是五十有三了。退位之后,安居于百福殿中,虽然百事无忧,却不知是怎么一回事,身体一直有些欠安,入冬就咳嗽不已,入夏又胃口极差,每天都闷闷不乐,独坐一隅。他本来就少言寡语,及至太平离世之后,就更加不爱开口,话越来越少,到了后来,连说话都有些吃力了。口齿不清,“呜呜浓浓”的,自己的意思都说不清楚。明皇为此深为忧心。这一年虽不是整寿,但李隆基觉得这是自己登基后上皇第一个寿诞,理应隆重庆祝。因此,他亲力而为,在大明宫麟德殿为上皇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庆典。
那一天,丹凤门前车马如同长龙一样,逶迤而至,见头不见尾。宏伟的麟德殿披红挂彩,无数个巨大的寿字遍布于三殿内外,连四周的廊庑也被贴得满满。皇亲国戚文武百官齐来朝贺,任是麟德殿宏伟宽大,也挤了个满满登登。
吉时来临,鼓乐声大作,李隆基春风满面,搀扶着太上皇步出了大殿,顿时“万岁”声山呼而起,在场的人纷纷跪倒在地,只见麟德殿前上上下下五颜六色,全是恭恭敬敬俯伏在地的皇族、官员和内眷们。
拜寿仪式一项一项有条不紊地进行,太上皇坐在大殿正中,脸上一直浮现着笑容,只是这笑容有些木呆,眼光也显得有些散漫。不时地东看看西瞅瞅,似乎不太明白自己置身在什么地方,这么多人聚在一起是做什么来了。
礼部侍郎亲自担当司仪,他在殿前大声宣告:圣上要亲为上皇奏一曲他刚刚谱就的琵琶曲《南山万年》。话音刚落,欢呼声就轰然而起,几乎把麟德殿的屋宇都要掀开了。这时,上皇也笑得更痴了,笑得口水从嘴里流出来,“滴滴答答,长长地挂在他的下颌上,上皇却浑然不觉,轻轻地拍了几下巴掌,等着儿子为他弹奏贺寿。
李隆基不慌不忙地在上皇面前坐下,早有人把一柄琵琶递了过来。李隆基调了调弦,抬眼观看四方,最后把目光落到上皇身上,右手四指在弦上一滑而过,尔后拇指重重一拨,琴弦铿锵而鸣。一路弹拨,南山松南山泉南山明月南山危岩一时尽来眼前,一曲终了,李隆基食指轻轻一勾,余音缭绕,回旋于麟德殿上空,犹如一条丝带,眷恋于这繁华富丽,飞绕着不肯离去。少时,尾音散尽,殿下又是一阵山呼万岁。
李隆基起身,把琵琶交付给身边随侍,舞动双手,欣然接受殿下雷动的欢呼声。回头看上皇,却见上皇方才还灿烂的笑脸不见了,他苍颜枯槁,一脸落寞地坐着,眼前这这一切的热闹一切的热烈似乎与他一丝一毫的关系也无有。
明皇赶紧上前,小心地搀扶起上皇,扶着他走到丹墀前面,一同享受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上皇还是不笑,却突然连声呛咳起来,咳得腰都伸不直了。明皇脸上掠过了一丝不快,这一丝不快一闪而过,瞬目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一手扶着上皇,一手为上皇轻轻地捶背。好不容易,上皇的嗽声才止息下来,这时,下面的欢呼声也早已停息了,全场数千人都默不作声地看着明皇父子,一丝儿声响也没有,所有的人都在为上皇担心不已。
见上皇咳出了泪来,明皇转身接过内侍递过来的丝巾,为上皇揩干了眼泪,上皇推开他的手,突然敞声大笑起来,笑着笑着,眼前的盛大的场景不知触动了他的什么心事,没有一点征兆,上皇突然大声地喊起了一个人的名字:令月啊,太平,你在哪里?怎么不来陪陪你的四哥!
“令月”二字一出上皇之口,李隆基不由得浑身一震,他急中生智,举起一只手,放声大喊:上皇万岁,上皇万万岁!文武百官和贵戚们立时应声附和,上皇后面的话完全被淹没在这如雷一般的欢呼声中,除了李隆基,再没有第二个人听见。而上皇说完了他想说的,又陷入了麻木呆滞的状态,嘴巴张着,一缕口水不知什么时候又挂在他的嘴角上,顺着下巴向下静静地流淌。明皇回头看见了,怒骂百福殿的内侍:你们一个个眼睛瞎了,还不赶快给上皇擦了!
内侍们屁滚尿流一用而上,替上皇揩了口水,又扶着他回到椅子上坐下。上皇怯生生地偷眼看着玄宗,似乎认不得面前这个威风凛凛的人是谁了。他眨眨眼睛,低声地央求道:“饿了,朕要回百福殿去,你们带朕回去。”说着,站起来,推开围在他四周的随侍,固执地要离开。
明皇又是气又是急,想不到自己一番苦心,上皇竟然丝毫也不领情,还心心念念地想着姑母太平公主。他压下心中火气,攘开众人,拉住了拼命挣扎的上皇:“上皇,儿子知道你饿了,儿子这就叫他们传膳,你吃了,儿子跟几个兄弟还要打一场马球,给你老人家祝寿哩。”
听说有饭吃,上皇也不闹了,被人搀扶着,到后面用膳去了。随后,为上皇祝寿的寿宴也开了席,麟德殿三个大殿里里外外,还有外面的廊庑和庭院都摆上了席面,一共有一千多桌,上千个上菜的太监和宫人排成了几条长龙,来来往往,穿梭在大殿和廊庑之间。因为是在天子面前,客人们都不敢太放肆,斯斯文文地吃喝,无人敢于猜拳行酒令。
上皇不能露面,明皇就代替父皇,站在主殿前面,举杯向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们敬酒,几千人一起起身,举杯齐声回敬:敬祝上皇万寿无疆,万寿无疆,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那场面煞是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寿宴结束,明皇和几个弟兄还有十几位王爷披挂上场,在麟德殿下的广场击踘为上皇庆寿。明皇身着暗红色窄袖袍,戴一顶杏黄色幞头,足蹬黑色小鹿皮靴,骑一匹白马,英姿勃勃率先进场,他本是马球高手,又是九五之尊,其他的人不敢过于拦阻,明皇驱着坐骑,在场上横冲直撞,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舞着手中球杖,在烦乱的马腿之中,找准空挡,把小球赶到球门之中,每进一球,四周观球的人群中必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喊声,“万岁”之声响入云霄。明皇更是逞起威风,抖擞起精神,接二连三地把球击中对方球门。到后来,以章怀太子之子豳王李守礼为首的一方完全抵挡不住明皇屡屡发起的攻势,见他驱马过来,赶紧四下散开,听任他把球击入自家球门。
广场上人喊马嘶,热闹非凡,上皇坐在大殿外的平台上观球,开头还饶有兴致,看了一阵,瞌睡袭来,他昏昏欲睡,想强打起精神,眼皮却抬不起来,不知什么时候,竟然齁齁地入了睡乡。内侍们不敢惊动他,想把他抬进大殿里去,又怕扫了皇上的兴,只好拿一床黄色锦被盖在他身上,由他呼呼大睡。
击踘结束,明皇一身汗水津津,上来看视上皇,见上皇睡得沉沉,忙命内侍把他连人带椅一起抬进了大殿内一间僻静的偏殿,又亲自把上皇移到睡榻上,吩咐不要叫醒他,让他好生地睡。
出了偏殿,迎头撞见了大哥李成器带着二哥李成义。四弟李范、五弟李业鱼贯地进来,要给上皇请安。明皇拦住了他们:“上皇刚刚入睡,就不要打搅他了。”
李成器等人闻说,默默地退了出去。明皇想了想,抬手叫住了他们:“大哥、二哥且慢,平时不容易碰面,今天既然都聚在了一起,有几句话想和你们说一说,走,我们找个清静的所在去。”
李隆基走在前面,几个兄弟随后而行,有内侍想跟上来奉事,明皇挥开了他们:“我们兄弟几个有话要说,你们都离得远远的,谁也不许靠近。”
到了外的一处平台,一股凉风扑面而来,李隆基顿觉神清气爽,他走到雕栏旁,向下俯看着麟德殿下,下面一遍人头攒动,悠扬的鼓乐声随风荡漾。他一屁股坐下,说:“此地甚好,我们弟兄就在这里聊聊吧。大哥二哥,四弟五弟,你们也都坐。”
李成器等人哪里敢坐,排成一字,下跪欲行大礼。李隆基一下跳起身来:“免了,免了,你我弟兄,用不着这样。”
他过去,亲手搀起了大哥李成器:“以后当着外人的面,你们可行君臣之礼,背着人,我们就是自己弟兄,还是随便些好。”
把李成器扶到自己刚才坐过的地方,按着他坐下,明皇又招呼二哥李成义和两个弟弟坐下,恳切地说:“弟兄永远都是弟兄,不论是当了什么样的人物,同袍之谊万不能轻废!大哥二哥,以后兄弟们独处的时候,你们还叫朕三郎,四弟五弟,你们还像从前一样,叫朕三哥。”
四个人相互看看,没有人敢先开口应承。虽说是从小一块儿长大,小时候亲密无间,一天到晚厮混在一堆,一块上房爬树掏鸟蛋捉蛐蛐儿,藏猫猫躲迷藏。但是,君臣分际之后,难免有了几分生疏的感觉,好像这个皇帝三郎一下子成了一个陌生人,变得捉摸不透,难以亲近。
明皇见兄长和弟弟们一时还是放不开,就对李成器说:“大哥,你先喊一声三郎,喊哪!”
李成器嗫嚅一阵,觉得喊不出口,摇摇头作罢。
明皇也不再强求,躬身作礼:“大哥,三弟李隆基有礼了。”
李成器吓得脸色煞白,嘴巴半张,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明皇却笑嘻嘻地说:“大哥,你不理会,三郎只好再给你见礼了。”
李成器好不容易才喊出了口:“三郎。”
明皇笑着说:“你们看,大哥都喊了,就是如此好,三郎听了,说不出的痛快,好像一下子就回到了从前的时候。我们就这么说定了,人前,你们行君臣礼,人后我们见了面,朕还像从前一样,给大哥二哥行家人礼。”
他走到李成器旁边坐下,侃侃而论:“我大唐开国已经数十年之久,历经天后乱政,韦后谋逆,社稷几堕万劫不复,幸而有天神佑助,终于重新归于我李氏掌控之中。先是上皇要让位于三郎,后来,又是大哥力推三郎即位。这一个江山,万几涵宸之重,上要不负列祖列宗,下要不伤黎民百姓。朕既然接在了手上,自然要勉力而为之,让大唐基业历万世千秋。”他抬手指了指天平下熙攘的人群:“世上人不计其数,亲近的人不过百十。而除了上皇,你们就是朕至亲的亲人了,有话道:兄弟谗,侮人百里。朕要发愤图强,外靠群臣,在内,唯有靠大哥二哥四弟五弟你们了。”
推心置腹的言语,不由李成器几人不感激涕零。李成器说:“三郎,你一番苦心兄长和弟弟们都知道。有什么用得着大哥和几个兄弟们的地方,三郎你只管开口就是了。”
明皇欣慰地笑了:“其实也用不着大哥你们赴汤蹈火,只是想请你们暂且离京出刺外州,为朕镇守几处要冲之地,以免朕顾了朝务又疏离了地方政务。旁人朕信不过,只有自己兄弟才能放心托付,不知大哥和弟兄们肯否?”
明皇话已出口,李成器等人哪敢说个不字,唯唯诺诺地答应了下来。李隆基面带悦色,继续说道:“你们去了,也不用太劳心费力,诸事只管总领大纲即可,其他的具体事务,交由其他官员署理。”
其实明皇这一番举措,是采取了姚崇的奏议,把军政大权和御林军统领权从诸王手中收回,剥夺实权,只享爵禄,进而消除了任何人与明皇争夺最高权力的任何可能。几个兄弟不知是蒙在鼓中还是心中有数,明皇寥寥数语,不费一番周折,便削除了他们手中的实权。李成器等人更无二话可说。
二哥李成义开口说道:“陛下,还有一事请你恩准。”
不知李隆基是疏漏了还是装没有听见,他没有纠正李成义对他的称呼:“二哥。你请说。”
“臣奏请即刻迁离兴庆坊。”
兴庆坊原名隆庆坊,李隆基当藩王时,临淄王府就在那里。其他的几个兄弟的府邸也在坊间,因此人称“五王坊”。李隆基登基之后,为避讳改名为兴庆坊。他以为那里是他的风水宝地,十分珍爱,时不时地回去居停几日。
明皇还没有说话,小弟李业也起身恭恭敬敬地说:“臣弟也恳请搬离兴庆坊,请圣上恩准。”
李成器说:“兴庆坊是陛下龙潜之地,如今吾等再在那里居住,是对陛下的大不敬。吾等搬离之后,陛下可在兴庆坊兴建一座离宫,也好令世人瞻仰礼拜。”
“好啊。”明皇笑着说:“你们要搬家可以,但是,不能搬得太远。在兴庆坊修建一座兴庆宫,朕也早有此意。你们的府宅呢,就建造在兴庆宫附近,朕不愿意你们离得远了,有什么事情,急切中找不到你们。”
兄弟们无话,告辞退去。
不久之后,明皇下制,命宋王李成器兼岐州刺史,申王李成义兼豳州刺史,豳王李守礼兼虢州刺史,薛王李范兼同州刺史。诸王大权旁落,分头赴任,长安城从此也更见清静天和。
而后,为了顾及骨肉亲情,明皇又补下一道诏书,自宋王李成器起,每三个月,可有两位亲王入朝,与圣上及家人重叙骨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