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戍边三年,朱元璋请我当皇帝! > 第283章 谢君恩

第283章 谢君恩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txt.co,最快更新戍边三年,朱元璋请我当皇帝! !

    一甲第一名……杨荣!

    差役们响亮的唱榜声响彻在贡院,然后大声问道:“谁是杨荣?!”

    差役们之所以这么询问,完全是按照仪式流程来的,按照流程,一甲第一名唱榜也就是状元唱榜,是要唱三次的,然后鸿胪寺的官员领着状元,去皇宫的御道谢恩。

    杨荣整了整衣衫,大跨步走了出来。

    当他走出来时,不少学子眼中流露出嫉妒的神色。

    娘的,为什么是他?而不是我呢?

    虽然有一些学子心中质疑,杨荣身为肃王的徒弟,肃王又是当今藩王,说不定杨荣靠作弊取得殿试第一,这殿试也不公。

    但是他们只能在心里想,却不敢说出来。

    因为会试的主考官是刘三吾,他们敢咋呼。

    而殿试的主考官是当今陛下。

    他们要是敢说一个不字,质疑当今圣上,恐怕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杨荣昂着头,目视前方,脸上一片淡然,这副宠辱不惊的模样,让鸿胪寺官员在心中赞叹,此人有大才,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学子杨荣,拜见各位大人!”杨荣微微行礼。

    鸿胪寺的官员连忙扶起他,笑着说道:“请随我来!”

    杨荣在众人一脸羡慕的目光中,随着鸿胪寺的官员,走出来队列,走到了御道上。

    御道,顾名思义,就是专门供皇帝走的道,也就是每三年一次的殿试,状元、榜眼、探花才有这么一次例外,其他任何时间任何人都没机会。

    杨荣昂首阔步走在御道上,不由的心潮澎湃,从今日起,他杨荣就要正式步入政坛了,他不再是师父不成器的弟子,而是在师父受到攻讦时,他也能在朝堂上给师父助力了!

    “臣杨荣,谢主隆恩!”

    杨荣跪拜后,站在左侧。

    紧接着,便是一甲第二名、第三名的唱榜,也是重复三遍,其中第二名就是在牢狱中与朱拓有一面之缘的陈安,第三名就是石景同,两人也是依次站在御道上,叩谢皇恩。

    唱榜一直持续到傍晚时分,仪式才算是结束,宫殿外的乐师开始奏起了乐曲,刘三吾带着百名进士再次行三跪九叩的大礼,之后,金榜前三名依次拜见皇帝朱元璋。

    聆听朱元璋训话。

    “不必多礼,起来吧。”龙椅上的朱元璋抬了抬手,示意杨荣起身。

    杨荣恭敬地站起身,余光小心翼翼的打量着圣上,他这一生,还没有见过朱元璋,只是听传闻说,当今陛下雄才大略、文治武功。

    但传闻也有不好的一面,比如说皇帝陛下不近人情、心狠手辣。

    “既然你是今科状元,想必有过人之处。如今朕顺应天命,当了这大明的皇帝,要庇护天下,要让全天下的百姓有耕种的土地,有养家糊口的工作,免受忍饥挨饿的困难,除此之外,还要平定天下,不能让盗贼和战乱侵扰百姓,这样才能无愧于心。”

    “朕励精图治三十年,百姓生活虽然大为改善,但还没有完成这样的理想。江山社稷也不安定,有水灾,有旱灾,还有人叛乱……朕想问你,可有什么治国安邦的好方法。”

    杨荣闻言,皱眉思索了起来。

    开国帝王,主动纳谏,看起来皇帝朱元璋在虚心问策。

    但是杨荣却不敢瞎几把胡说。

    因为前车之鉴就是解缙那家伙,满肚子的书生意气,在考中金榜后,又得到朱元璋的赏识,当朱元璋笑眯眯的问策时,解缙激动坏了。

    连夜写了《太平十策》递了上去,在这奏章上,他挥斥方遒,对大明的吏治、民生、军事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朱元璋对此表示很赞,讲的很好,下次不要再讲了。然后一纸诏书,让他回乡十年,好好琢磨琢磨什么是为臣之道!

    所以说,提出的治国良策既要符合实际,又要有针对性,还不能引起陛下的反感。

    杨荣不是愣头青,他沉吟着回答道:“现如今大明四海升平,天下大治,乃是百年不见的盛世。虽有些小问题,但那也是个别官员作乱。我辈读书人只要以陛下为核心,贯彻执行陛下的治国方略,就一定能让大明变得海晏河清……”

    朱元璋一愣,狐疑的看着杨荣。

    按理来说,还未踏入仕途的学子们,满腔都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朱元璋还以为杨荣会大谈特谈,讲讲大明存在的问题呢。

    没想到上来就是一顿彩虹屁。

    不愧是朱拓的弟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着朱拓净学会吹牛皮了。

    朱元璋一时间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生气。

    但是,杨荣也明白不能光这样拍马屁,当今圣上不好糊弄,于是紧接着,针对吏治提出来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开创性的提出要保护百姓的生存权。

    “生存权是什么意思?”朱元璋询问道。

    “这是殿下说过的话,下官又想了一些。下官认为,所谓生存权,就是要让百姓们吃饱肚子。对于官员来说,考核他们不是用贡献了多少税收,而是要用辖区内的百姓有没有被饿死、冻死的情况……”

    杨荣又说了很多,大多都是关于民生的事情,提到了很多新奇的观点。

    朱元璋忍不住点头称是,一连问了几个问题,见杨荣都不紧不慢的回答了出来,心中好感大增,询问道:“你老家是哪里的?”

    “福建建安人。”

    “哦,福建人,那打渔的应该很多吧。”朱元璋干脆不问政务,而是和他闲聊起家乡的事情,朱元璋对福建也很了解,各个吃食、风俗、文化都能聊得上来。

    两人越聊越深入,一直聊了半个时辰,杨荣才走出大殿,见到了等候的石景同,一脸赞叹道:“咱们当今陛下,真是无所不知,无所不会啊,连我们客家话都懂。”

    “而且陛下和蔼可亲,远没有传闻中的那么吓人。”

    而此时的朱元璋,手指敲击着龙椅扶手,眯着眼说道:“杨荣此人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今后有杨荣辅佐朱拓,朕也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