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万里归来年更少 > 第二章 朝斗

第二章 朝斗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txt.co,最快更新万里归来年更少 !

    洪欣待马车走远,回到前堂,见年龄稍大的李叔气急咳喘,服用两遍汤药却不见好转,到了夜里情况越发不好,打发伙计歇息,自己不眠不休精心照料,好容易挨过一日,两个年轻人精神好转,李叔病更加危急,只得唤伙计去请城东的一个世交医官前来商量。

    那黄医官乃本地名医,到达堂前诊视良久,退出门外道:“宇文兄,此三人所患却不是疠疫?此症凶险难治,疠气由口鼻而入,病气转相染易,其死亡者,三分有一,须的呈报官府,再做商议,你小心防范。”

    洪欣暗思良久,唤两伙计至后堂,取银命两人即远去庐州池州采购药材,不愿他二人在此沾染送命。

    到了第三日傍晚,天已全黑下来,外面也没有行人,风呼呼的刮着,几只不知名的鸟在树上不停的叫,声音有些凄厉,洪欣不由的惊惧,眼见李叔情势危急,另外两人也昏昏沉沉,见厅中木炭要烧尽,正要开门出去拿些,突然大门打开,一阵风刮过,却是安氏一人匆匆而回。

    洪欣惊问:“夫人怎么回来了?”

    安氏微笑道:“你我夫妻同心也同命,我怎的不回来!”

    洪欣叹道:“你只是不听话!此病凶险易传染,避之不及呀!”取了面罩给安氏遮住口鼻,半日一换,自己忙起来却顾不上了。

    原来安氏到田庄后安顿了女儿,心中却挂念不下,想到那三人病症凶急怪异,自己也懂医道,若是疠气相窜,丈夫也是危险,如何不去帮忙?就是受责也须回家方心安,嘱咐允娘看顾柔儿,不可乱跑,自己叫马车回城,见堂上除了丈夫和三个病人,伙计一个也无,忙至后堂端来热水,又去厨房做饭。

    这边洪欣不眠不休照料病人,安氏以乳香,苍术,细辛,川穹,甘草熬汤数次与三人洗浴,两个年轻人渐渐好转,眼看没有大碍了,李叔第四日已经不能说话,只是大口呼气,傍晚脸色渐渐转黑,双足挺了几下,便已死去。矮些的汉子李进惊惶道:“请问先生如何料理?”

    洪欣顿足道:“令叔之疾乃是疠疫,须得连夜处理。”夫妻赶车与二人将李叔尸体运出城外,在林中寻一块荒地,找些树枝枯草烧化了,让两人不必回城,就在林中空地歇息,道:“你二人疫气已消,只需人少处歇息几日便可痊愈了。小可不才,未能救得李叔性命。”二人情知先生尽了全力,李进大哭起来,李济先面色也是凄然,拱手道谢,便在树林中寻地方躺倒休息。

    洪欣回城自觉混混沉沉,目不能睁,知道自己染疾病重,与夫人道:“医家治病救人是本分,此乃天命。”半日后竟也亡去,幸亏黄医官带了数人过来,几人都用数层白布遮住口鼻,帮忙料理后事烧化遗体,安氏心痛嚎啕,又恐药铺留有疫毒,脱下外衣面罩,请黄医官命人把屋中沾有毒物的衣物,木器,药箱一起烧去,药铺前堂几成白屋。

    那日安氏回城,嘱咐允娘看顾柔奴,允娘心中着急,也不知洪欣夫妻怎么样了,只是安氏再三嘱咐她与柔奴不得离开田庄,正惶急时,忽然闻知洪欣亡去,与安氏一起痛哭不已,同时带书与大伯宇文洪浩,等大伯来料理家中事务。

    柔奴大伯宇文洪浩已年过五十,早些年屡试不中,因为人心思细密,又有贤名,被几位朝廷官吏请去做了书吏,尤其为吕惠卿重用,府中文案都请洪浩帮忙处理,几年前又去参加一次科举考试,一举考中,外放做知县两年,被吕惠卿调回汴京,甚得信任。

    洪欣亡故的书信送到汴京时,宇文洪浩受朝廷委派离开京城,与大儿子宇文方勇一同去了河间府公干,已经走了三天,宇文洪浩妻子徐氏没奈何,忙差人送信给那父子倆,路途遥远,估计难以追到,只得让小儿子宇文方强去洛阳吊唁叔父,接安氏母子来汴京居住,方强年方十七岁,本来也是一个大孩子,不由惶然,忙着和仆人宋叔收拾东西,他的朋友御史李定的儿子李瑞国进门,拱手道:“不期令叔竟亡故,令人惋惜。”

    方强叹了口气道:“老天也不保佑好人,我叔叔一辈子治病救人,怜贫惜弱,这才不到四十岁呢!”

    李瑞国问道:“你叔叔家中几个儿子?可有长大些的?”

    方强叹道:“只有小妹柔奴一个女儿,这丫头这会子不知怎么哭呢!”

    李瑞国也跟着叹息,半日后方强和宋叔宋婶一起动身,李瑞国一直把他们送出城门方回。

    李瑞国回到家中,迈进大门就觉得气氛不对,几个家仆走路小心翼翼,进了堂屋见父亲李定铁青着脸坐着,旁边刘师爷轻声说着什么,李定忽的一怒,拍桌子道:“欺人太甚!”

    刘师爷道:“大人不必激怒,那苏轼等人不明就里,胡乱写些诗词,没人理会他们,有王宰辅信任,皇上护佑,他们能奈大人何?”

    李定道:“刘兄不知,我虽问心无愧,但我大宋朝最重人伦孝道,苏轼他们指责我几年前不为母守孝,我非裘氏所生,如何轻易带孝?偏老父得了痴呆症,竟没法证明此事,我也是百口莫辩啊。”

    刘师爷道:“君子坦荡荡,大人问心无愧,不必生气了。”

    李瑞国见父亲发怒,蹑手蹑脚想从侧门进入,刚好被李定看到,呵斥道:“你怎的现在回家,不是该在书馆吗?”

    李瑞国忙道:“宇文方强的叔父去世了,他去洛阳吊唁,儿子出城送送他。”

    李定怒道:“管好你自己的事就行了!做什么管别人家的事情!”

    又道:“苏轼自恃才高,若有把柄到我手里,也要叫你知道厉害!”

    李定本江西人,是现任宰相王安石的同乡,也是王安石的学生,他办事利落干练,甚得王安石喜爱,去年李定自江西进京去看望老师,王安石问起新法在江西实施的情况,李定说青苗法推行顺利,老百姓很拥护,这确是江西地方实情,王安石大喜,带了李定去见神宗皇帝,皇帝听了也很高兴,颁旨调入中书省任职,李定感谢王安石赏识,成了王安石坚定的拥护者和政策执行人,正是大展身手之时,不料前段时间被人传言不孝,朝中保守派大作文章,苏轼还写了一首讽刺诗,一时弄得人尽皆知,怎能不恼火?

    不谈李定恼火,宰相王安石这阵子也因变法之事饱受攻击,王安石字介甫,江西临川人,自幼随父移居江宁,二十出头便中了甲科进士,不论在朝廷地方做官都颇有建树,文章才能天下闻名,仁宗朝时,王安石认为大宋朝看似天下太平,其实百年以来积弊甚多,他给宋仁宗皇帝上了改革朝政的万言书,可是仁宗皇帝已经年老,不愿改变现状,让王安石颇为失望,此后他一直要求到地方任职,不肯进京做官,到宋英宗即位,这位皇帝没几年就去世,中间还疯了一年,王安石自然也不能实现他富国强兵的愿望,神宗即位后,这位二十岁的年轻皇帝一心要做有为之君,面对前朝留下的巨额亏空,再三诏王安石回京,君臣二人一见如故,神宗听了王安石的改革变法之策大为振奋,听从王安石意见,专门成立了指导变法的部门,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统筹财政。先后颁布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马法等一系列法令,变法成效显现,朝廷税赋增加,农民生产积极性得以大大提高,不过变法也带来一系列弊端,争议最大的是青苗法和免役法,为此司马光与王安石在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这已经是天下皆知的事情了。

    今天刚一上殿,司马光就大谈特谈“萧规曹随”,神宗皇帝年方二十五岁,虽然年纪尚轻,但勤奋好学,这几年在几位宰相的调教下成熟不少,已经颇有帝王气度,他对司马光的话不以为然,不过碍着他三朝大臣的脸面,还是没奈何的听着,司马光大王安石两岁,已经五十有三,今天身穿紫色朝服,容貌端方,可是在堂上一站,却气势凛然,他是有名的史学家,凡事喜欢引经据典。听他言道:“当年汉高祖时萧何定下的政策规章,曹参任宰相时被继承下来,朝政稳定,大汉朝方有后来的盛世,到了武帝元帝,将祖宗法度置之不理,民不聊生纲常崩坏,皇上要引以为戒啊!”

    听他说来倒去都是不可随意更改祖宗法度,神宗皇帝皱着眉不做声,手摸座椅上雕了龙风的扶手,只看着对面王安石,王安石身材高瘦,头发已花白,胡子有些乱蓬蓬的,平日面容严肃的他此时有些不耐烦,这两人都是有名的拗脾气,知道谁也不能说服谁,也不理会司马光,见皇帝看他,上前一步道:“启禀陛下,范纯仁辜负圣恩,他到了江西,竟然下令在管辖范围内一律不得实施新法,臣请罢免他江南西路长官之职,另选得力之人。”

    神宗皱眉道:“当年仁宗朝时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锐意进取,怎么这做儿子的与老子完全不同,思想僵化,令朕失望。”

    范纯仁乃前朝宰相范仲淹之子,司马光知道这话是说给他听的,上前一步道:“范纯仁身在地方,自然知道民情,比如这青苗法,看起来利国,实则害民,下面的官员靠权柄放钱收息,比平民放贷收息危害更大,此乃残民之术!从古自今未曾有之,请陛下还是不要实施此法,要效法古人,不要与民争利啊!”

    司马光接着道:“青黄不接的时候,农民在县衙领了青苗钱,解了燃眉之急,听着是好事,不过世事常变,谁能保证下年一定风调雨顺呢?若又遇到灾年,富户只好卖地还债,越过越穷,贫户就只有卖儿卖女,逃亡流浪了。青苗法规定取利息二成,原比民间高利贷低的多,只是官吏为了政绩强迫贷款,少数农户拿到钱乱用掉了,还不上贷款的农户比比皆是,可是差吏催收利钱却一点不会手软,民间因此鸡飞狗跳,此非瑞象啊!”

    王安石实在耐不住,反辩道:“司马大人之语,本官实在有些疑惑,若依司马大人所言,青苗法本身并无错误,主要在与实施是否得当,只要整顿吏治,避免强贷,允许遭了灾的农户缓一年还贷,这些不利之处都是可以消除的,此乃执行问题,并非改革之误。”

    殿上吕惠卿也按耐不住,他比较年轻,思维敏捷,能言善辩,是王安石最得意的学生,他先向神宗行礼,得到神宗允许转身向司马光道:“请问司马大人,先王法令怎么可能一直不变呢!有些法令一年一变,有些法令数年一变,不变的是尊尊亲亲,不变的乃是道德原则,此非法令也!就说曹参制定法令,从起初的约法三章,后来也变为到九章律法,也是一直在变的呀!天不变道亦不变,天若有变道亦须变,比如人口,比如灾荒,年年不同,朝廷应对之策也须改变方可,我大宋建国以来,辽国一直虎视眈眈,西夏已成心腹之患,国库空虚到处要用钱,如若一直墨守陈规,不思进取,怎能面对豺狼之邻呢!”

    他这一番话有礼有据,侃侃而谈,王安石听了暗喜,神宗也频频点头,司马光有些语塞,只得对神宗道:“微臣也不是说一成不变,只是凡事要考虑地方实情,朝廷每制定一策,必将影响天下万民,还需谨慎才是。”

    王安石凛然道:“按司马大人的方法,一切因循守旧,什么都不做,又怎能富国强兵!”他虽干瘦,声音却似洪钟般响亮。

    神宗有些挠头,他也知司马光一片忠心,双方据理力争都是为了大宋天下,只是目前财政吃紧,若按照司马光的法子,一味节俭,只言道德,实在是难解当前困境,因此言道:“诸爱卿所言均有道理,暂且搁下争论,待朕仔细考虑。”

    又道:王宰辅和吕爱卿留下,其他人退朝。”

    诸朝臣见皇上言语不置可否,纷纷退出大殿,神宗走下台阶,对王安石,曾公亮道:“莫理会司马光的言论,爱卿先把制定的均输法条例给朕说说。”

    王安石忙道:“谢陛下信任,针对各地货物盲目流动,到达各地时间太长,微臣早拟定了条例。”

    从怀里拿出文书一一陈述道:“各地新鲜货物须事先调配,臣已设立发运使,按个府衙和宫廷的需要情况,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这样既节省时间,又省了很多人力,福建浙江均已实施,反响不错。”

    神宗听着王安石的陈述,突然发现曾公亮神情有些古怪,看着王安石有些想笑又不敢笑,朝王安石脸上仔细看去,也不由要笑,王安石见两人神情有些诧异,看看自己身上并无异常,道:“臣言语有什么不周吗?”

    神宗忙道:“爱卿所言甚好,继续继续。”

    王安石继续认真的陈述条例,神宗点点头,用手摸摸自己的脸道:“相公考虑甚是周到,颁布下去,让各州参照执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