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灾厄来途 > 第十一章 分化两极

第十一章 分化两极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txt.co,最快更新灾厄来途 !

    两日后的朝堂。

    皇帝还是安静地坐在宝座的上端,而座下的群臣们早已是群情涌动。

    吏部刑部为首的一大帮官员全部站在皇帝的左手边,而以礼部户部为首的大臣们则站在另一边。

    左右两方的官僚很早前就互相不对付,对于这次钱岭事件,他们又有了巨大的想法分歧,让朝堂上的火药味越加浓烈起来。

    吏部与刑部与一大帮老臣们,年纪越大,越是怕死,他们昨夜便提前准备好了出逃的物资,这次他们准备说服皇帝领头,带他们举家避瘟,这样既可以有忠名,又能避瘟离京。

    礼部和户部这一侧的年轻官僚缺乏经验,经常在朝堂上被压制,这次他们也是有备而来,其中的户部尚书死死捏着自己腰间的金鱼袋,里面藏着的是极其危险而有利的法宝。

    吏部尚书首先发话:“其禀陛下,三日内,钱岭等三人先后死于内府,宫中或已有瘟病,情势危急,老臣请陛下与众朝臣四品以上者出宫前往清凉山避瘟。”

    清凉山位于中都西部的山区之中,距离中都四百里,有行宫在山脚。

    礼部尚书发须黑浓,身形健硕,他阔步上前,腰间的金鱼袋来回摇摆:“大人既是老臣,应知天下所谓保境安民之道,朝廷乃国之根本,天下之注目,中都之持重,一旦有变,天下震动,民心惶惶,岂能随意迁移。”

    礼部尚书身边的刑部尚书年纪更大,是二朝老臣,听到此言便立刻上前,他一手拄杖,一手持芴,拱手道:“陛下,钱岭死,一日后仵作死,再一日,衙吏亦死,脑摧头裂,病势汹汹,医官不可解,倘若不移朝,病瘟宫中流传,恐怕一旬之内,朝中已无人矣。”

    礼部尚书:“那百姓如何,也随阁老移城吗?”

    “百姓多杂,扰动则生乱,百姓无知,移城时恐怕将小瘟作大,到时候民情混乱,恐怕中都因此不安。”

    “哼。”

    “况且我等在宫,瘟病终要传入百姓家,我等离宫,瘟病无人,自不可传,百姓安居如故,这是爱民之道,礼部大人年轻,实所不知。”

    “是啊,是啊。”吏部刑部这侧的老年大臣们纷纷表示认同。

    礼部尚书偏过头,不再发言。

    借着辩论的优势,刑部和吏部二尚书齐声道:“移朝实乃天下至幸,请陛下即刻下旨。”

    就在皇帝准备口谕时,户部尚书从一另排人中走了出来,此尚书状元出生,谦虚谨慎,年轻有为,手下还掌管京城医官:“阁老所言,自有道理,但据小臣所知,两人的死因恐怕并非瘟病,自然不需大费周章避瘟。”

    礼部尚书:“三人接触,前后而死,死状一致,病程一致,若非瘟病是为何物?”

    户部尚书作揖道:“阁老不知,三人虽死,但有衙役数人,运送死尸,他们无事,处理尸体的官衙下人,也是无事,钱岭来中都,所接触人甚多,医官一一排查,还是无事,这是为何?而且……”

    户部尚书低下腰,从自己的金鱼袋中取出一包白石灰。

    这包白石灰是他的绝密武器。

    “此物从仵作颅上取下,我与众医官,人手一份,亦无人有事,这是为何?”

    旁边的大臣们本还一脸坦然,看到此物不禁大惊失色。有几人一阵腿软,甚至摔倒在地上,他们忘了自己的矜持,只连滚带爬往后躲藏,户部尚书周围空了一大圈。

    另一侧的大人们惊的嘴都合不拢,好几个人冲到御座前,拦在皇帝和户部尚书之间。

    “快,快保护陛下,你,你,你大逆不道,竟然将污秽物带于身上,还藏匿到朝中官员之间。若是有事,你该当何罪?”

    “若是有事,我昨日已死。”

    “混账!!!”

    “竖子大胆!!!”

    刑部尚书还在原地,他敲着拐棍,怒从心起:“来人,快来人,将此宵小拿下!!”

    衙军应声冲入朝堂门内,一边喊着:“保卫皇帝”,一边束缚住了户部尚书。

    户部尚书挣脱开两边束缚自己的衙军士兵,抬起双肩,将手中的那包白石灰隔空甩了过去。

    “啪——!”

    这包东西,直接飞越过空中,拍在了刑部尚书的脸上。

    “啊啊!”

    刑部尚书一把年纪,受到惊吓昏了过去。

    尚书周围的下官一哄而散,他们躲得远远的,然后伸着头焦急的喊着躺地上的刑部尚书:“大人,大人!”

    大家都怕自己头崩脑裂,没有人敢靠近脸上还贴着白石灰的尚书大人。

    趁着衙军士兵一脸懵逼,户部尚书向御座冲去。

    本来拦在御座前的官员,吓得纷纷向两边躲避。

    户部尚书冲到御前,他抓着皇帝的裳角,匍匐在地:“陛下,小臣以性命担保,此事绝非缘由瘟病。

    陛下是否忘了,今乃轮回第五十九年,年关未过,灾厄不明,世人隐有忧虑,此时若朝廷迁移,城外次日即知,到时恐怕人人猜言灾厄恐至,而朝廷弃百姓走矣。

    若是中都无主,则天下惶惶,人心散失。百姓惜命,虽有重臣解释万般又有何用,世间不公多矣,加此,怕真要使天下生乱。古来天下之乱,无不起于微末,动于人心,望陛下深计。”

    朝廷出走,中都就会陷入真空,所以再封锁消息都没用,任何一个小民,都能从空荡且安静的宫门口发现端倪。

    一旦朝廷迁移的消息传遍整个中都,结合与灾厄有关的轮回宿命,就算是之前坚信轮回结束的人都会开始疑惑。

    书上记载,灾厄必定是有关山水天地,瘟病是灾难,但不会是六十年轮回的灾厄。

    但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早就告诉大家不是灾厄,只是瘟病又有什么用呢?百姓信奉的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的实用主义,一旦有人真的开始逃难起来,天下的秩序可能很快陷入混乱。

    临近五十九年却没有发现任何灾厄的影子,本应该混乱的天下一片安然的原因,是因为无论是谶语,天象,还是占据主流的想法,都认为灾厄已经消失,一旦这种信仰崩塌,那天下的未来就不好说了。

    况且,人群中还有一些人一直认为灾厄还在,他们必定会首先将灾厄的恐惧讹传开。

    以往,提前三十年就可以发现灾厄的影子,三十年前的人因为离真正的灾厄还远,所以不害怕,等灾厄到了之时,大规模的防御工事已经铸成,害怕的人群也已经搬家到安全地区,大家无论从心理还是物理都做好了准备,也能保持有序。

    这次不同,因为没有发现灾厄的影子,所以灾厄对人类来说已是不设防,灾厄消失是对自己内心最好的交代,若是突然有灾厄当头而来的消息,无论真假,恐怕就要面临心灵的崩溃。

    户部尚书说的似乎有道理。

    皇帝在震惊中陷入了两难。

    隔了半晌,才终于说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