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大清巨鳄 > 第八百一十五章 铁路干线

第八百一十五章 铁路干线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txt.co,最快更新大清巨鳄 !

    对于建筑,易知足是个十足的外行,不过他的见识却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能比的,他走过的桥比别人走的路还多,这话可能一点也不夸张,后世他见过的路过的各种各样的大桥多了,别说是跨江大桥,跨海大桥也不稀奇。

    有没有水下凝固的水泥,他不知道,但他知道有很多特种水泥,这年头拉索桥显然是不现实的,要修建跨越长江的大桥肯定是要有桥墩的,而修筑桥墩需要的应该就是一种特种水泥。

    在华尔森面前,他自然不会露怯,当即便含笑道:“看来贵国对于水泥的研究还停留在初步阶段,我国的水泥厂正在研究一系列的具有特使用途的水泥,为了早日出成果,早日完成跨江大桥,我希望贵国也可以抽调一批化学家来我国共同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共享。”

    华尔森敏锐的主意到了对方说的‘也’字,略微沉吟才问道:“还有其他国家参与?”

    “当然。”易知足颌首道:“美利坚和俄国也会参与。”

    一听美利坚和俄国也会参与,华尔森自然不希望英国被排挤正在外,当即便道:“我想我国的化学家对这个研究课题也应该十分感兴趣。”

    “我们也很期待贵国的参与。”易知足微笑着道:“科技无国界,造福全人类的科技成果,应该是属于全世界的,不应该有国界之分。”

    对于这话,华尔森差点嗤之以鼻,心里暗忖这家伙倒真是适合做政客,这话说的还真是冠冕堂皇,清国若非是缺乏人才,会有如此好心?

    易知足如此做确实是因为人才的匮缺,这些年大清虽然在源源不断的培育西学人才,但因为日时太短,人才还没能完全成长起来,因此,他需要借调各国的精英人才集中进行一些课题研究,如此既能加快国内的人才成长,也不至于让大清落于人后。

    当然,这种事情不是人人都能做的,唯有他有这个本事,他可以为众多的科研人员指明方向,也有雄厚的财力作为后盾,这才是他是元奇最大的资本。

    华尔森关心的是铁路,略微沉吟便径直问道:“不知道元奇计划修建哪几条铁路?”

    “元奇计划修建的铁路不少.......。”易知足斟酌着道:“有一条最为适合贵国承建,元奇计划修建一条北京至广州的铁路,这将是一条横贯南北的大干线,全长二千多公里。”

    京广铁路!全长二千多公里!华尔森心里一跳,元奇果真是大手笔!如果真能承揽这条铁路,国内所有积压的铁轨全部运来都不够,仅这一条铁路就足以拉动国内与之相关的工业,足以让无数工厂起死回生!

    很快他就冷静下来,就算现在的物价大幅下跌,铁路的修建成本大幅降低,但每公里的造价也要合三、四万银元,二千多公里,就是将近一亿银元的造价,他不怀疑元奇的财力,毕竟这几年元奇在欧洲的棉花贸易和金融市场大赚特赚,这是众所周知之事,他考虑是英国要不要投资这条铁路。

    北京至广州,这是横贯清国南北的大干线,绝对是一条极具商业价值的铁路,绝对不亚于京沪铁路!

    “非常感谢阁下对我国铁路公司的信任。”华尔森满面笑容的微微欠身道:“请允许我代表他们向殿下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易知足含笑道:“这条铁路牵扯甚广,相关细节还须仔细磋商。”

    牵扯甚广?是牵扯到清国的朝廷吗?华尔森一点也不在乎,对于这条铁路,英吉利是志在必得!他站起身来,“我会尽快发电报回国,并且着在贵国境内的铁路公司派人前来与贵方磋商。”

    送走华尔森一行,赵烈文忍不住道:“大掌柜怎会平白给英国人诺大一个彩头?”

    望着华尔森的背影,易知足嘴角擒着笑道:“京广铁路也就英国人能修,咱们若是提出,朝廷必然是百般推诿,再则,欧洲的这次经济危机对咱们大清也必然是有冲击的,这个时候修建这条铁路干线最为合适,利于刺激经济,拉动消费。

    正好元奇手里也有些富裕的银子,总不能都放在仓库睡觉,钱必须流通起来才能体现它真正的价值。

    另外,总得给英国人一些甜头,这样,咱们降价抵制西洋低价倾销的时间会大幅缩短,这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这条南北干线迟早要修,选择这个时候修建,至少能节约上千万白银。”

    赵烈文担忧的道:“消息传开,其他各国怕是会纷纷求上门来。”

    “咱们又不是有求必应,担心什么?”易知足笑道:“美利坚目前处于战后恢复阶段,而且因为战争损失惨重,他们没有实力承接如此大的工程........。”说到这里,他沉吟了下才道:“着解修元给北德意志联邦发封电报,看看他们是否有意竞标我国境内的铁路。”

    赵烈文愕然道:“还要修建铁路?资金周转的过来?”

    “元奇又不需要全额出资,只要超过百分之五十的股份就成。””易知足不以为意的道:“京广铁路,英国人至少会投资三成左右,他们国内的资金正愁没地方去,岂会放过如此好的机会。”

    赵烈文不解的道:“元奇又不是没银子,为何还要让他们投资,平白的背负利息。”

    “不要怕背负利息。”易知足说着转过身缓步踱向书房,边走边道:“大量的资金涌入的同时也会带来技术和人才,大清若能吸纳欧洲的富裕资金,必将会极大的促进大清的经济和工业。

    也不要怕人家赚咱们的钱,咱们要抱着开放的心态,以海纳百川的姿态吸纳全世界的资金和技术人才,唯有如此,咱们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发展起来,再过几年,咱们就应该主动放开内陆省份,鼓励提倡自由贸易,欢迎世界各国前来投资。”

    赵烈文听的一呆,半晌说不出话来,广州厦门宁波上海四口通商这是与英吉利打死打活,才迫不得已开放的,天津算是朝廷主动对外开放的,实则也是迫于元奇的压力,为了抗衡元奇发展工业才开放的,而且英法等多次提出要求,开放内陆省份,朝廷都没答应,如今易知足居然说要主动开放。

    见他不吭声,易知足也不理会,径直缓步回房,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唯有开放,全面开放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富国强军,封闭半封闭,只会导致积贫积弱,若不是考虑到大清目前的情况经受不住冲击,他早几年就想逐步的开放内陆几个城市。

    堪堪才走到书房门口,林美莲从后面快步追了上来禀报道:“大掌柜,南洋总督马制台求见。”

    马仪清来了?易知足转过身笑道:“快让他进来。”

    马仪清是行商子弟中官位最为显赫,能与其相提并论的也唯有伍长青,堪称是易知足的左膀右臂,自南洋建省便一直呆在南洋,由吕宋巡抚迁升南洋总督,掌管南洋两省,年纪不大,仅比易知足年长两岁,是大清所有总督中最年轻的。

    一身便装快步而来的马仪清抬眼看见易知足在院子门口迎接,不由的加快了脚步,还离着十余步他就拱手笑道:“大掌柜藩王之尊,可不敢当大掌柜远迎。”

    易知足笑道:“君湖兄一声不吭就来了上海,准没好事,我这是刚刚送人。”

    “大掌柜一猜就着。”马仪清笑嘻嘻的走到跟前,“在下是来打秋风的。”

    “你这个南洋总督还用得着打秋风?”易知足皱了下眉头,“没听说说南洋遭灾啊。”

    “托大掌柜的福,南洋风调雨顺。”马仪清笑道,说着又向赵烈文拱手见礼。

    “进去再说。”易知足说着回头吩咐林美莲道:“吩咐后厨,办一桌酒宴,另外,着人将伍长青、严世宽、吴云栋几人请来,君湖兄难得来一遭,大家也聚聚。”

    三人寒暄着进了书房,落座闲谈了几句之后,马仪清便抱怨道:“大掌柜可不能太偏心,东南铁路修的热火朝天,咱们南洋两省却是一条铁路也没有......。”

    “合着是打擂台来的?”易知足笑道:“刚送走一个要铁路项目的,君湖兄可可的就来诉苦,还真是凑巧了。”

    “英国人?”马仪清皱了下眉头道:“英国是海上强国,即便是要修铁路也不能让英国人插手。”

    易知足点了点头,转而道:“元奇一直没有南洋两省修建铁路的计划.......。”

    一听这话,马仪清急了,连忙道:“南洋两省经过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如今民间已经颇为富足,不少商贾呼吁修建贯通南北的铁路,我们可以就地募集资金。”

    易知足打趣他道:“能募集足够的资金,君湖兄还用得着来打秋风?”

    马仪清讪笑道:“在下琢磨着,修建铁路,元奇总得占股一半罢。”

    略微沉吟,易知足才道:“之所以没有计划在吕宋修建铁路,是考虑到吕宋的铁路商业价值不大,铁路造价不菲,动辄数百上千万银元,投资总要考虑收益不是......。”

    沉默了一阵,马仪清才开口道:“吕宋这些年虽然人口增长迅速,但要跟内陆比却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人口流动也不大,不过,从南到北,却是遍布大大小小的种植园,而且也分布有不少矿藏,修建铁路,不至于亏损严重......。”

    点了支烟,易知足才道:“咱们不是将南洋两省作为殖民地经营,不能完全从投资收益方面考虑,既是地方士绅商贾积极呼吁,咱们也应该顺应民心,这样,元奇出资百分之五十一,剩下的南洋自行筹备。”

    见他如此轻易的就同意了,马仪清不由的大喜过望,连忙拱手道:“谢大掌柜体贴!”

    “君湖兄说的对,吕宋修建铁路不能假手外人。”易知足沉吟着道:“这条铁路让我们自己的铁路公司承建,我会吩咐下去,着他们尽快进行线路勘测,打出预算。”顿了顿,他接着问道:“君湖兄就是专门为这事跑来上海?”

    “这不是小事。”马仪清笑道:“在下要不跑这一趟,大掌柜能轻易同意?”

    易知足笑了笑,道:“元奇对吕宋的基础建设这些年可没少投钱,一则是给移民提供就业机会,再则也是为了改善吕宋的基础条件,修建铁路确实是没有计划,因为在我看来,至少应该等到十年之后,等到橡胶成为热门商品供不应求的时候,再考虑修建铁路。

    着实是没想到吕宋的士绅商贾会呼吁官府修建铁路,看来,吕宋的富裕已经超过来我的想象,虽然孤悬海外,却也知道与时俱进,君湖兄功不可没。”

    马仪清连忙摆手道:“大掌柜可别给在下脸上贴金,吕宋富足,那是因为轻徭薄赋,是因为橡胶价格节节高升,是因为元奇在马尼拉开办的一系列工厂,知道与时俱进,那是因为长期不间断的推行免费教育,如今吕宋的年轻人识字率高达九成。”

    说到这里,他轻笑道:“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再则是吏治清明,南洋两省试行的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监督,保证了地方官吏的清廉,在下忝为南洋总督,不过是垂拱而治。”

    易知足听的颇为心动,道:“君湖兄不妨在上海多逗留几日,或是回广州看看,过几日咱们一道前往马尼拉,实地考察一下。”

    听的这话,马仪清欣喜的道:“大掌柜可有两年没去马尼拉了。”

    赵烈文在旁听的却是暗笑,他很清楚,易知足去马尼拉,是担心京广铁路的事情,朝廷害怕修建京广铁路,得知消息必然要派人前来上海劝阻游说,去马尼拉明摆着是想避一避。

    易知足瞥了他一眼,转而问道:“这次降价风潮,似乎没看见君湖诉苦的电报,吕宋没遭受多大的波及?”

    马仪清听的一笑,“吕宋私人开办的实业很少,元奇开办的厂子都有补贴,能受什么波及,寻常百姓对这一波降价都是拍手称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