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txt.co,最快更新天外魔星 !
小泥鳅依言每天将她带在身边寸步不离,每日夜间那小面人便化成人形与他相会,并让他吃自己精血滴入的花心,两人感情迅速升温······想到这里,小泥鳅心中涌起一阵暖意,在那面人的额头上轻轻吻了一下,小心地放入怀中。
爬行过了一个长长的甬道后,前方豁然开朗,也亮堂了许多不知是何处的光亮透了进来,忽明忽暗,阴森森的寒风时不时钻入尽进来,令人起鸡皮疙瘩,一个黑乎乎的东西踩在脚下,小泥鳅全身湿透,感到彻骨的寒冷,他定睛一看,那东西竟然是个骷髅头,阴森森的眼孔窟窿发着寒气和磷光,小泥鳅倒吸了一口冷气,一下跳了开去差点撞到顶上的石钟乳。这里象是一个大厅,大厅顶上是各种倒悬的千姿百态的石钟乳,石钟乳上不断渗出豆大的水珠·······
大厅中间有摆有一个巨大的明亮如镜的大理石板,石板边的岩缝里插有不少精致的糖画、面人,糖画有有龙、凤、鼠、兔、貔貅等,面人有如来、观世音、哪吒、托塔天王、魔家四将、关羽、张飞等······最让人惊讶的是那石板边竟然有一只无比硕大的红色老鼠,它左边摆有一个绣有蓝色花纹的瓷盆,那瓷盆接着上方石钟乳上一滴接一滴滴下的清水它右边摆放一个底部正在生火的铜锅。硕鼠背向着他们,用一个水瓢从瓷盆中舀了几瓢清水倒入铜锅中。它手中还抓了一个刷子似乎在石板上忙着什么
那老鼠拖着一截断尾,以断尾为凳坐在地上,专心致志地忙着什么,似乎浑不知道身后的情况。这硕鼠竟然比最大的猫还大,几乎有袋鼠那么大,全身圆滚滚的,肥得流油。这怕是只成了精的老鼠吧?小泥鳅再仔细看了一下它做的事情,不由吓了一跳,那硕鼠抱起几块大的似乎是黄色糖块的东西放入铜锅中,好像在熬糖还有,那硕鼠似乎在大理石板上面还刷上了一层油,油刷得很薄。再在锅子中放入白色的东西,像是白砂糖糖块。水与糖的比例似乎是2比1。也就是说放两份水,放一份白砂糖。白砂糖放入以后它又用水瓢在锅子中轻轻搅动一下。水温似乎逐渐升高,铜锅中的水开始冒出蟹眼水泡水开之后,那水蒸汽渐渐排到空气中。这时,糖液的温度逐渐变高,糖液中的水分逐渐减少。可以看到,糖液开始起大泡了。这是因为糖液中的水份少了,糖液的张力就大了。空气在排放的过程中,会在糖面上起一些大泡。
硕鼠梳理了一下下巴的三根胡须愣了一下,可能这时候温度还不够。熬糖的合适温度是色泽稍微变黄,大泡变为小泡就差不多了。待颜色变黄,泡也变小了,待火候就差不多了,它趁热把糖水倒在大理石板上。原来它熬糖的目的是把糖液摊成糖片,以便在糖画绘制中使用。糖液倒在大理石板上之后很快冷却、凝固。待糖液完全凝固后,它又把糖片切碎,收入盘中。接着它又把刚刚准备好的糖块放在糖锅内用小火溶化。用温火将糖慢慢溶解了。那硕鼠接着是在用勺子舀出融化的带黄色液体,然后细细洒在石板上,精细地勾勒出一个图形,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然后印上一根竹签,稍会那黄色液体干了,就把竹签竖起来插在岩石的细缝中,小泥鳅仔细一看,那竹签上竖立的图形竟然就是一只黄色的凤凰。那凤凰栩栩如生,除了个体比真龙小了许多,形态竟然与凤凰一般无异。随后又取过一个面团,用一把小竹刀仔细刻画,再经过捏、剪、割、搓、拼、挤、夹、压、盘、叠、镶嵌、组合、压纹、压花各种手法,以繁复的手法精心做了几个面人。
(注:民间艺术糖画很有讲究,绘制糖画之前,首先要熬塘,再是化糖。熬塘水与糖的比例似乎是2比1。也就是说放两份水,放一份白砂糖或红糖。化糖就是把准备好的糖块放在糖锅内溶化。溶化糖要用小火,火大了糖就会焦。用温火将糖慢慢溶解,当糖完全溶解后就可以绘画了。质量好的糖块在常温下,半个月都不会溶化。这样熬制出的糖透明度较高,非常脆,不粘手,不滴油,不流液,才能作为绘制糖画的材料。)
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的。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以用来浇铸造型了。在绘制造型时,由艺人用小汤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民间艺人的手上功夫便是造型的关键。当造型完成后,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工序就完成了。
糖画的题材有小说、戏曲人物、吉祥花果、飞禽、走兽、文字等的内容,以人物和动物的造型最为有趣,若是侧面的形象,便以线造型;若是正面的形象,则用糖料将其头部堆成浮雕状。由于糖料的流动性,即使相同的形象,亦不会出现雷同的造型。民间艺人在长期实践掌握了糖料的特性,同时根据操作的特点,在造型上多施以饱满、匀称的线条,从而形成了独有的风格样式,给人以美的享受。做糖画的人是没有底稿的,画稿全在他的头脑里。做糖画必须胸有成竹,要趁热一气呵成,他们汲取了传统皮影制作的特征及雕刻技法,十二生肖喊来就来,历史人物、花鸟鱼虫、飞禽走兽,随着缕缕糖丝的飘洒,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你面前,再趁热粘上一根竹签,便大功告成。
捏面人也称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传统民间工艺品。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它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中国的面人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源远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科。就捏制风格来说,黄河流域古朴、粗扩、豪放、深厚;长江流域却是细致、优美、精巧。
面人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用于收藏的面人,另一类是可以食用的面人。用于收藏的面人通常用精面粉、糯米粉、盐、防腐剂及香油等制成,而用于食用的面人则用澄粉、生粉等制成。一团面在手随意搓揉,用小竹刀灵巧地刻画,短短几分钟,动物、花草、人物、吉祥物等等各式面人作品就跃然指尖,它们有的龙腾虎跃,有的婷婷玉立、栩栩如生,见者无不为之叫绝,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各式用蔬菜汁调配捏制成的面人作品,不但色彩艳丽而且营养丰富。活面制作发展为活面与死面相结合、生面与熟面相结合,使面人造型色彩等方面都有了新突破。捏、剪、割、搓、拼、挤、夹、压、盘、叠、镶嵌、组合、压纹、压花,根据不同的题材内容,再作适当调整与取舍,件件精美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