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狼行民国 > 第八十五章:借东风

第八十五章:借东风

作者:香烟煨石头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txt.co,最快更新狼行民国 !

    小白宫门口合影结束,当即有媒体记者提出要对主办方、带队老师、参赛队员进行全面采访。蒋部长当即决定半小时后召开记者招待会,接受各大媒体的采访。

    甘光复同学肯定是被采访的重点对象之一,如何应对成了顾大使的首要任务之一。

    顾大使对眼前这个要执意给他捡皮鞋的记名弟子格外的上心,把重点要应对的各个方面都做了详尽的辅导指点,试着问答了几次,几乎没什么大的纰漏,但顾大使还是强调他一定要小心谨慎,灵活应对,决不能搞出乱子。

    陈元初老师也找到他这个心爱的弟子,师徒俩嘀嘀咕咕聊了许久。

    记者招待会上甘光复同学站到了主席台独立的问答席上。

    “各位记者先生你们好,你们都是我的大哥哥,小姐姐,叔叔阿姨,我是来自南京汇文中学八年级的参赛选手甘光复,现在就可以回答你们的问题,我一定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来自外国媒体的记者朋友,如果汉语不太流利,也可以用你的母语提问,范围限定在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之内,我都可以作答,我想现场不乏翻译的先生;但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毕竟我只是一个见识不广从未踏出国门的八年级学生,请到时候各位记者xs手下留情,如果遇到我不熟悉或者难以准确回答的问题,我可以拒绝回答,请各位理解。现在可以举手提问。”

    开篇有惊喜,顾大使没料到这个小家伙还打了伏笔,谁知道他竟然会英法德俄日五国外语,这可是外交界难得一见的好苗子,还有……

    “那位第二排穿碎花旗袍的美女姐姐,请你提问。”

    甘光复一眼就瞅到了他唯一打过交道的记者朋友薛敏,自然要优先照顾。

    “甘光复同学,你好!我是【大公报】文体版的记者薛敏,我有两个问题请教,第一,请你如实告诉我们你的真实年龄以及你现在在汇文中学读书的班级,最好能告诉大家你的班主任是谁,不妨提供几个同学的姓名,以便我们开展更进一步的深度采访;第二个问题,请你告诉大家你简要的成长经历,谢谢!”

    “美女姐姐,我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我属虎,生于民国三年,即1914年5月29日,我的生日非常好记从来都不会忘记,因为那一天恰巧是我们中华民族纪念屈原先生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我在南京汇文中学八年级一班读书,并且担任班长的职务,我的班主任陈元初先生就坐在这里,因为他负责带队。美女姐姐,至于同学的姓名我就不说了吧,我想汇文中学的学生都知道我的大名,并不是因为我学习成绩好,而是我调皮捣蛋出了名,哈哈!

    我六岁以前在西北老家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后来便跟随父亲到保定北京上学,我的外语就是在这个阶段打下的基础,去年夏天随父亲来南京求学至今。我认为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习掌握的语言,至于其它语种相对来说就简单多了。

    忘了告诉大家,虽然我是一名八年级学生,但我想参加今年的五省联考,如果能考上,我心中最想进的学校是‘国立中央大学’。”

    甘光复同学的答复一出口,立刻引起了一片嗡嗡声,反响的确不小,他的嘴角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前排中间那个戴眼镜的叔叔,请你提问。”

    “我是《中央日报》的记者郭世勋,请问甘光复同学,据我所知,这次奥林匹克竞赛全部由外籍教授出题,难度可不小,为什么你在数学和物理上就能取得满分的成绩呢?其中肯定有不为人知的秘密,你能给我们透露一二吗?”

    “郭先生,在学生看来这次竞赛的试题都在数理化高中阶段的基础知识范畴,只要在学校先生教得好,学生吃得透,考高分也不是什么难事;至于你说的满分的事情,我是这样理解的,这次竞赛,数学物理学生都考取了一百分的成绩,是因为卷面只有一百分,我想再考高一点,判卷子的先生也没有办法,你说是不是!”

    “甘光复同学,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一百分是其他参赛选手的终点,而一百分只是你的起点对吗?”

    “完全正确,郭先生你总结的十分到位。这样一来大家心中肯定还有疑问,为什么我的化学成绩只有96分,这就牵扯到我们汇文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设备的落后和实验所需原材料的不足,古人云知行合一,仅仅知晓原理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化学实验更是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和马虎,实践出真知,这是我和我的母校以后急需补强的地方。”

    看到眼前这个乳臭未干的毛小子钻进了他设的圈套,郭大记者不免有些洋洋得意:“真是后生可畏啊!甘光复同学,你取得如此令人仰慕的成绩无疑是我们国人的骄傲。你刚才也说了试验器材方面是贵校亟需加强的短板,也就是说其他方面贵校已经做得非常不错了是嘛!”

    “郭先生,本来我不想透露这个天大的秘密,因为每个学校都有各自通过无数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就像老中医的独家秘方,轻易不肯外泄;但学生认为站在教书育人为国为民培养人才的高度,我们不应该敝帚自珍,最正确的做法是广而告之,普惠天下莘莘学子。我们汇文中学的先生们在扎实开展正常教学的同时,组织人力,收集国内外中学阶段的各科习题,精选编纂成册。

    例如,世界上苏联是出产数学家最多的地方,圣彼得堡大学数学系是世界上最好的数学系,该数学系的教授们编撰了一套习题集,囊括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题型,难度堪称奥林匹克竞赛,只要能在相应的阶段把这本习题集上的习题熟练地做一遍,数学上你在学校阶段就可以纵横驰骋所向披靡。

    经过数年艰辛的努力,汇文中学终于编辑出了一套中学阶段各学科全覆盖的辅导教材,让同学们人手一份与国内外最前沿的教学成果接轨,及时跟进;根据教学进度,对全校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课外辅导,同时加大考试密度,随时掌握不足,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成果异常显著。在今年全市联考中,汇文中学一骑绝尘,平均分差与其他中学拉开差不多二十分之多,这都得益于辅导教材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实行。这次奥林匹克竞赛数理化的题型,90%都在我校的辅导教材之内,如果再考不出好成绩,实在无颜见汇文中学付出无数心血的先生。所以这次竞赛,我和我汇文中学的同学取得两金一银一铜的佳绩,从中就可窥见一斑。”

    这可是一枚重磅炸弹,别说记者们乱成一团,就连蒋梦麟部长都有些不淡定了……

    “甘光复同学,辅导教材你带来了吗,能让我们看看吗?”

    “甘同学,这可是汇文中学的武功秘籍,你怎么可以轻易泄露出来呢!”

    “……”

    看着甘光复同学一副人畜无害可怜兮兮的样子,陈元初老师会心的笑了。

    …………

    中华民国也有国歌,不仅有,还有四首。

    1912年年初,中华民国第一首国歌诞生第一首国歌用了三年。1912年年初,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该曲由沈恩孕作词,沈彭年作曲。

    孙中山《中华民国国歌》歌词——

    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袁世凯称帝,启用《中华雄踞天地间》为国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还不到100天,袁世凯夺取了革命成果。袁世凯当上总统没几年,野心膨胀的他迎来了他人生最大的败笔——称帝(1915年12月12日)。称帝后,当年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国歌》随即被废止,《中华雄踞天地间》被启用。袁世凯袁世凯复辟,遭到各方反对,最终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在过了83天皇帝瘾之后无奈宣布取消帝制。几个月后,袁世凯被自己打倒,在6月6日(1916年)这个吉利的日子因尿毒症不治而亡。

    《中华雄踞天地间》歌词

    中华雄立宇宙间,廓八埏华胄,来从昆仑巅,江湖浩荡山锦连,勋华揖让开尧天亿万年。

    祺瑞政府确定《卿云歌》为国歌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成为了中华民国(北洋政府)的实际控制人。1920年段祺瑞政府教育部征集国歌,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的作曲家肖友梅将《尚书》中的《卿云歌》选作歌词并作曲提交教育部。第二年,教育部确定《卿云歌》为国歌,并下令全国传唱。

    《卿云歌》全歌仅四句16字,歌词是:

    卿云灿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1943年,《三民主义歌》正式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歌

    1930年3月24日,许多国民党党员提议使用《三民主义歌》作为国歌,为此政府设立了国歌编制研究委员会,支持国民党党歌。1937年6月3日,中央常务委员会批准了提案,1943年,《三民主义歌》正式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歌。

    《三民主义歌》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

    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三民主义歌》是最广泛意义上的中华民国国歌,也是民国历史上和近代史是影响深远的国歌,在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被选择为世界最佳国歌。

    《三民主义歌》原为广州黄埔军校的校歌,由中国国民党党员胡汉民、戴季陶、廖仲恺、邵元冲合作作词。北伐成功后,中国国民党选择《三民主义歌》歌词为党歌并公开征求伴随音乐。程懋筠的作曲在139名参赛者获胜,得到500银元奖金。

    宁汉合流,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所以此次奥林匹克竞赛经过蒋梦麟部长和顾维钧大使商议以后,决定演奏【三民主义歌】。

    美酒与鲜花是应该属于胜利者享受,心情大好的蒋梦麟部长批准所有参赛人员可以在上海留下来学习游玩一周,期间的一切费用全部由教育部承担。

    最近,顾大使被复旦大学邀请作为期一周的国内国际形势报告,蒋部长打算让这些参赛的孩子上午参加学习,下午自由活动。

    坐在蒋部长在小白宫的临时办公室,他和顾大使相视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一开始,太平真嗣为了极力促成此事,还特地赞助中方举办经费十万日元,相当于6667银圆,而现在得到这样一个灰头土脸的结果,正应了一句老话:偷鸡不成蚀把米。

    (1920-1925年上海大米平均为每市石9.5银圆,1市石=160市斤,也就是每斤大米5分多钱,1银圆可以买18斤大米;同一时期,100日元可以购买120斤大米。

    由此可以换算出日元与银圆的大概汇率为100日元:6.67银圆。)

    一招诸葛孔明的借东风,正式拉开了汇文中学辅导教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