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狼行民国 > 第八十章:济南城杀出的抗日名将

第八十章:济南城杀出的抗日名将

作者:香烟煨石头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txt.co,最快更新狼行民国 !

    有时候,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强盗的利刃都已经架到了脖颈,而脖颈的主人却瑟瑟发抖失去了呐喊的勇气,闭着眼任人宰割;可怕的是他的同胞还在麻木不仁地围观,等待人头落地的那一刻去沾人血馒头拿给痨病的患者治病……

    甘光复同学给孙教官盛满酒杯,自己又倒了一杯。

    两人默契的端起酒杯碰触了一下之后,慢慢品尝它的酸甜苦辣。

    “想吃点什么?”

    “吃个锤子毛,老子早就气饱了。”

    孙教官起身说道:“小甘,我做主给国家篮球队捐献了一万大洋,穷家富路,资助他们换一身好点的装备,别特么太寒碜让洋鬼子笑话;其他的账目都做好了,包括支票都在那个文件袋里面装着,你拿回去把账算好,到时候言传一声就好。”

    甘光复带上文件袋,出门给孙教官叫了一辆黄包车,嘱咐拉车师傅安全把他送到地方。

    家属院今晚不安稳,汇文中学得了冠军,啦啦队的那些精力充沛的骚年们不闹腾到天亮肯定不会罢休,还是回家安稳睡一觉再说。

    …………

    惨案发生后,日军恶人先告状,反咬北伐军一口,说北伐军先杀害RB侨民,然后日军才派兵保护侨民引发双方交战!日军向北伐军发出六项屈辱性的最后通牒,强令北伐军退出济南城,并且要把城里的北伐军缴械,连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黄郛的卫队也被日军蛮横的缴械。

    北伐军将领看到这个屈辱性的通牒,纷纷请战,但是蒋校长坚持先北伐统一中国,不能让RB出兵阻挡中国统一的阴谋得逞;所以蒋派出使者去日军司令部,除了北伐军缴械一事不答应外,其余的条件都屈辱的接受了。

    日军第六师团师团长根据RB军部指示,以和谈时间已过为由,蛮横的拒不接见北伐军派来的使者,并且立即派兵对济南做出攻击以图拖住北伐军北上的步伐。

    但是北伐军大计已定,主力部队绕道北上继续北伐,然后蒋介石任命济南卫戍副司令苏宗徹率领第一军的李延年团和第四十一军的邓殷藩团留在济南城抵抗日军,此时城里的北伐军面对的是数倍于己的敌人,但是这必死之战,山东人李延年和邓殷藩为保卫家乡爆发出了惊人的勇气,在济南城顽强阻击了日军三天,另一个后来的抗日名将也是山东人王耀武,此时还仅仅是第一军的一个连长,但是王耀武也是血性男儿,他没有随大部队北上反而主动要求留在济南与小鬼子大战了三天三夜。

    李延年接受任务后,面对日军的嚣张气焰和步步紧逼,他来到前沿阵地,向坚守阵地的全团官兵们说,我李延年誓与济南城共存亡,谁退后一步就枪毙谁。官兵们面对长官的铁血誓言,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瞬间点燃。面对日军的猖狂进攻,李延年和全团官兵和日军浴血奋战,宁死不退,硬是坚守了三个昼夜。尤其是城墙工事被日军凶猛的炮火摧毁,完全暴露在日军的炮火之下,但都视死如归,阵地仍然牢牢的掌握在他们手中。

    主动留守的王耀武连长暂时归李延年节制,成了他手中的一支机动灵活的救火队。

    面对日寇猛烈地炮火,王耀武建议李延年团长,派出侦查员,摸清敌人守卫的兵力部署,组织敢死队,夜袭破敌。

    派出熟悉地形的侦查员,掌握第一手情报以后,王耀武亲自率领八十四人的敢死队,每人带六枚手榴弹,胳膊上绑扎白毛巾,在第二天午夜,绕道出城,摸向济南郊外麦田里的炮兵阵地。

    狂妄的日寇根本没想到北伐军敢出城夜袭,偌大的炮兵阵地只有一个中队的兵力四面守卫,防守极为松散。

    午夜两点,正是敌人最麻痹的时候,王耀武,一声令下,敢死队就像猛虎一样卷进了日寇的炮兵阵地,,把大多数还在做梦的炮兵堵在了行军帐篷里,一顿手榴弹狂轰乱炸,送他们去见天照大婶。

    专门对付大炮的工兵迅速炸毁了无数日寇的九二式步兵炮,可惜一个敢死队员不小心引爆了堆放的炮弹,引起殉爆,就连不少自己人都炸的尸骨无存。

    清醒过来日军从四面八方围堵上来,王耀武收拢敢死队剩下的队员杀出一条血路冲出重围,最后带回来不到三十名队员。

    这次夜袭死伤RB鬼子近三百人,他们的炮兵大队也几乎失去了战斗力。

    敢死队夜袭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北伐军的士气,第三天,连续数次击退了日寇的疯狂反扑。

    直到第4天早上,李延年接到奉命突围的消息,才带领官兵们边打边撤,哪怕途中遭遇到日军的伏击,伤亡惨重,都没有一人跪地投降,更没有当逃兵,较好的完成了北伐军主力撤到安全位置的任务。对此,蒋校长大为赞赏,曾当众夸奖李延年“见危受命,临难不惧,令人钦佩。”

    李延年更因此战给蒋介石留下的深刻印象,虽然国民党军自诩北伐成功实现国家统一,随即实施全国范围内的大裁军,李延年不仅没在裁撤之内,相反的却是因为坚守济南城的战功,擢升为第二十六旅旅长。

    在北伐军与日军血战三天三夜,消耗殆尽之际,蒋校长命令北伐军从济南城撤退,李延年,王耀武这俩山东老乡含泪撤离了济南,没想到日军兽性大发,进城之后居然再次开始对JN市民开始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国军民前后被日军残杀了将近两万人,日军兽行罄竹难书!

    李延年和王耀武二人直到日军屠城的消息后,痛彻肺腑,直到晚年还一直后悔撤出了济南,给老家人民带来了如此大的灾难。

    所以李延年和王耀武二人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作战非常拼命,尤其是王耀武率领的七十四军打满了整个抗日战争全场,淞沪会战,南京会战,上高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湘西会战等多次重创日军,而李延年率领的第二军也在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昆仑关大战,潼关大战等多次大战中也表现不俗,当时军中盛传一句话叫做“三李一王”之说,说的就是王耀武,李延年,李玉堂,李仙洲这四个山东籍抗日名将

    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李延年和王耀武先后以山东受降区主官和SD省政府主席的身份返回济南接受日军投降,此时距当年李、王二人逃离济南已经整整十七年了,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顺,匹夫无不报之仇,李延年和王耀武也算是狠狠的出了一口恶气

    济南惨案对中国局势的意义,难以轻忽。迎接RB的挑战,已成南京国民政府往后的施政重点。1928年5月10日,蒋校长自记:“余自定日课,以后每日六时起床,必作国耻纪念一次,勿间断,以至国耻洗雪净后为止。”数日后,复向参谋长何应钦指示裁军、整军方针,除军队编制、经理外,特别重视完备航空、海军以及骑炮工辎等特种兵科。蒋氏的国军编遣构想,已在酝酿。在教育方面,蒋另电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亟称“国家危亡,至此已极。挽救之道,非从兴学养廉,激浊扬清入手,别无他法”。

    然而,国民党人在强调“国耻”的同时,日益与广州时期、北伐初期的激进宣传渐行渐远。“济案”爆发之际,国府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代主任何思源适在城内,急向各民众团体及各军劝告“不要宣传、张贴标语及开露天大会,以免引起重大交涉”。7日,党人成立“济南各界五三惨案后援会”,然只注重调查、抚恤及国际宣传工作,并不积极攻击RB,“以免激动感情,惹起大祸”。和北伐初期的汉口、九江租界事件相比,处置办法确有差异。

    国民党高层在全国各地群情激昂、函电纷飞的情势下,事实上是竭力克制“群众大会游行之表示”。5月10日,中央常会通过《五三惨案宣传方略》、《五三惨案宣传大纲》,严禁刊载于报纸,要旨即为“说明本党对日政策在以和平的手段”,“宜极力保护列国的侨民财产之安全,于日侨亦当同样保护”,“各种集会宜多重代表合议之形式,由各代表负责的各团体分别执行”,又特别强调“一切封闭商店、检查及烧毁存货、罢工罢市之无益行动,皆徒损国家元气,而伤国民之富力,宜极力避免”,“切不可召集大会,作游行之宣传,以免引起意外之事”。

    至于中日两国就“济案”的直接交涉,直到1929年3月28日,始由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正廷,与RB驻华公使芳泽谦吉签署相关协议,如下:一,于互换签字之日起,两个月内,RB撤退山东全部驻军;二,撤军后的接收办法,双方各派委员就地办理;三,济南不幸事件认为既往不咎,相互不课军事行动的责任;四,组织共同调查委员会重新调查双方损失。4月2日起,中日双方委员在济南商议交接程序;4月15日移交青岛,5月4日移交济南,同月20日,山东日军全部撤离。济南事变终告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