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狼行民国 > 第五十三章:南京石库门

第五十三章:南京石库门

作者:香烟煨石头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txt.co,最快更新狼行民国 !

    空守一夜的甘爸爸带着两个孩子,火急火燎回到修理厂的时候,在董长寿的办公室门外见到了上青天的小轿车,专门伺候的技术员悄悄指着里面说道:“四点多就回来了,现在睡得正香。”

    虽然不知道详情,但甘爸爸却宽心不少,回家问问董长寿一切不就明白了吗。

    此刻,董叔已经缓过神来。

    昨晚回来,惊动董妈妈起身,看到他惶惶不可终日的样子,吓得不轻,赶忙问出了啥事,豹子咋没回来说着话已经泪眼婆娑,乱了绳索。

    董叔急忙出声喝止:“豹子与舅爷小九在一块,没事,天还没亮,你可不要鬼哭狼嚎闹出动静来好不好!”

    “那你一脸哭丧相,吓死老娘了。咋滴,挨揍了,我看也不像啊!”

    “少特么逼道,快去做饭,别耽搁孩子们上学。”

    董妈妈狐疑的看着丈夫:“别打岔,你那里是不是受伤了,快让我看看!”

    说着话急吼吼就要扒男人的裤子,董长寿霎时觉得头如斗大:“滚远点,老子的宝贝好着呢,不着调的臭娘们,想啥呢!”

    “反正你今天不对劲,你不说明白我啥也不干!”

    “我今晚遇到鬼了,吊死鬼拍肩,想听就靠近点,免得一会炸刺。”

    “我滴妈哎,那还是算了,不想听,你自己慢慢消化吧,老娘去做饭。”

    臭娘们,董叔心情大好,对付胆小鬼,他有的是办法。

    “死鬼,把院里的灯都打开,坐到院子里面老娘能看见你的地方!”

    董长寿苦笑着依言而为,顺便拆卸擦起了没有使用的莫辛纳干步枪……

    看到甘爸爸带着两个活蹦乱跳的兔崽子回家,整个小院都鲜活起来。

    “舅爷,你们回来了,赶快和孩子们洗脸吃饭,果果已经等不及了,怕上学迟到。”

    甘妈妈这几天‘生病’了,董妈妈承担起了两家做饭的重任。

    “他婶,辛苦你了!”

    “客气啥,都是顺带手的事情!”

    “哥,你们加工啥东西,咋才回来!你今天是不是又要逃学,小心我给你们的老校长告状,我看你是皮又痒痒了,想上天。”

    虽然哥哥是她心中的偶像,但‘望哥成龙’的心思更加的强烈,看到小九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小丫头极为不满,为此天天在他耳边教导。

    “哥今天不逃学,一会我们一起走。”

    “上课千万别打瞌睡哟!”

    果果妹子有点小担心。

    …………

    董叔没有把昨晚令人惊悚的过程详细讲给孩子们听,他只是若无其事的说道事情已经完美解决,大伙该干嘛干嘛。

    汇文中学的大门口,甘光复同学没有看到何老三的身影,他明白再也不会有一个叫何老三的家伙出现在他的眼前,但李老三王老三们肯定会不期而至,带来一串更精彩的故事。

    爱德华在英文课结束的时候,告诉甘光复同学,他已经约好了四合院的卖家,中午一起过去看房。

    在新街口,爱德华带着甘光复见到了他的一个朋友和卖主。

    卖主姓胡,是一个年近花甲的商贾,在来的路上爱德华已经告诉甘光复,他的一双儿女已经移民英国,事业有成,春节期间回国准备举家迁移,其他手续早已办妥,只等处理房产之后,就可以动身。

    卖主胡老头很健谈,言语中无不流露出他对故居的无限眷恋,这座老建筑虽然也是石库门,但不像徽派建筑,石库门墙和两边的墙在一个平面上,它向内退出一个屋檐的宽度,这显出了南京人的低调和智慧,门藏在屋檐下,没有那么显眼,而且下雨时门口可以躲雨。

    一行人穿堂过厅缓步而行,这是一座南京城典型的三进穿堂庭院式民居,其规划齐整、地域宽广,占地大约两亩地左右,整个建筑的砖雕、门额、花厅、绣楼等都保存完好。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黛瓦粉墙、清淡高雅;封火山墙、错落穿插。而用以表达人物故事及福乐寿喜寓意的砖雕、木雕细腻精巧,或人物山水,或花鸟鱼虫,雕工精细,形态传神,无处不在表明它的江南“身份”。

    胡老头还带他们看了房间内的家私,都是红木黄花梨等老料制作,保养的光亮如新,甘光复甚为满意。

    在客厅落座,接下来便是真刀真枪的议价阶段。

    “这位小哥,赵先生已经给我说了你的情况,老汉知道你能做主,但我还要再核实一遍,此事干系甚大,真的不需要你的令尊出面吗?”

    “胡老伯尽管放心,学生能担的下来,到时候家父只需要出面办理房契就可。”

    “那我就放心了。”

    老头叹了一口气:“后生可畏啊!既然这样,那老朽就直言不讳了,一万一千大洋是底线,如果不是急于离开,你就是高出这个价格我也不会出手;此事了结,还要找门路兑换英镑或者美元,因为赴英伦的船票已经预定无法更改期限。说实话,还有好几个买家原意接手,只是老朽觉得只有小哥你与赵先生才是最合适的人选,其他都是粗俗之人,他们配不上这座宅子。”

    这就是赤果果的现实,同样是大洋,阶层不同,他的价值就不一样;门当户对不仅体现在做儿女亲家上,其他商业领域也同样适合,这就是等级社会的威力,它的影响力也许会在人类社会永不消亡。

    “老伯,我也不善于砍价,您看学生提个方案咋样——价格下浮到一万零六百大洋,相当于老伯您给我出让的围墙、屋檐、花池、家私等不足之处的修缮费用;作为回报,学生将一万零六百大洋房款按1:3.8的汇率给您支付美元。想必您也打听了,现在的官方汇率是1:3.5,可是有价无市;黑市的汇率已经上涨到1:4,其中风险极大,没有可靠之人,很难成交这样大笔的交易。一万一千大洋按1:4的汇率,可兑换2750美元,一万零六百大洋按1:3.8的汇率可兑换2790美元,算下来同样不吃亏。胡伯伯,学生也不占你的便宜,一口价2800美元,您看如果可以的话,今天下午我们就可以办理交割手续。”

    胡老头与他的儿子对视了一眼:“小哥仗义,成交!”

    甘光复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件大事——置业,在南京城有了一套真正属于老甘家的住宅。

    …………

    鲁迅先生19l2年5月到北京任职,开始了他十余年的“北漂”生涯。1919年,为了全家团聚,鲁迅和弟弟周作人花了3675元买下八道湾11号一座“三进的大院子”。1924年,由于家长里短的问题,鲁迅不得不又花了不到1000元买下阜成门内西三条的一套四合院(今BJ市阜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19号鲁迅博物馆)。光看这数字,感觉当时的房价简直就是白送啊,比今天的鹤岗“白菜价”房价还便宜。不过不谈实际购买力就坐地起价显然是耍流氓的事儿,下面在来看看当年鲁迅所生活的时代1元钱的实际购买力。

    1919年、1924年北京的米价每百斤平均价格分别为5.35元和7.94元。这就是说,八道湾房产约值7万斤米,以现在米价2元一斤来算(略低于实际米价),大概值14万元钱。同理,西三条四合院房价约值12500斤米,相当于现在的25000元。鲁迅的收入,包括教育部月薪300元及稿费、讲课费。这样看来,八道湾房产约需鲁迅一年的工资,而西三条四合院只要他两三个月的工资。

    从1912年鲁迅到北京教育部任职,一直到1936年去世,24年中,日记的主要内容就是记录收入情况,鲁迅总共收入12万多银元,约合今天人民币480万元。这些收入充分保障了他在北京四合院和上海石库门楼房的写作环境。在残酷无情的文化围剿之中,鲁迅能够自食其力、自行其是、自得其乐,坚持他的自由思考和独立人格,这得益于他殷实的收入。

    此外,要看房价是贵还是便宜,大众是否买得起,还要看看同时期其他社会阶层的收入如何呢?民国时期,小学和中学教员为30~100元及70~160元;大学教师,助教100~160元,讲师160~260元,教授400~600元。在外国企业服务的高级职员为200~400元,中低级职员为50~100元;传统旧式商店中的店员或职员则仅有10~30元(工厂女工相同),北大的某图书管理员助理才8元(太祖曾就任此职位)。可见,就月入300元以上的鲁迅而言,其收入绝对在社会高收入之列。

    但从前面的陈列的数据可以看出,和今天一样,像鲁迅这种高收入的民国“金领族”(如今月薪在3万元以上的三资企业高级管理等)毕竟是少数,根本不具备社会代表性。从鲁迅的例子可以看出在民国时期,在当时没有开发商的情况下,房价的确比现在便宜,但普通人要攒近百年时间才能买到一套房。

    20世纪头30年以银圆为本币(1银圆大约等于0.7两白银)从1912年到1936年24年间,中国的物价是基本稳定的,升降平缓、浮动不算大,还没出现货币急剧贬值的状况。

    当时鲁迅先生买的这座四合院前后三进有正房和厢房,有耳房有花园,还有一个小跨院,将近30间房,面积大概是两亩地,也就是1333平方米。折合成平方米计算,每平米的房价大概不到三块大洋,也就是现在的300多元人民币。这么看起来鲁迅先生当年买房可以说是抄到底了,试想今天北京城里怎么可能找到这么便宜的房子,而且是临近新街口这样的地带,鲁迅先生真的捡了大便宜了。

    军校120平的家属院,与这座三进石库门相比较,简直就是天壤云泥之别。

    房子有了,车子有了,前凸后翘的大长腿还会远吗?走在南京城绿意盎然的林荫道上,小色狼甘光复满脑子都是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