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狼行民国 > 第三十九章:鬼子传说

第三十九章:鬼子传说

作者:香烟煨石头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txt.co,最快更新狼行民国 !

    第三十九章:鬼子传说

    有道是:好事多磨,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突然,上海【申报】发表了一条某同盟会元老的署名文章,直言痛斥国民政府目光短浅,庸才误国。倡议举国上下齐心协力,勒紧腰带过日子,效仿岛国的明治维新,将这来之不易的新技术成果留给海内外有志于实业兴国的华人华侨,在国内沿海地区兴建实体,扩大就业,培养技术人才……;大力呼吁有识之士团结起来,全力阻止这次拍卖会的举办云云,言辞犀利,大义凛然。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公报】、【商报】、【新民晚报】、【青年报】等各大媒体纷纷在头版头条转载这篇火药味十足的重磅文章,【大公报】还发表了著名学者的另一篇檄文——

    从中日两国君王的日常生活论兴亡

    …………

    晚清的中国,朝政腐败、民不聊生。最高统治者慈禧不顾清室衰微,依然作威作福安于享乐。而此时RB明治天皇正在励精图治,改革变法,引进西学,政治、文化、军事全面照法西方,力图重新振作摆脱外患。

    这两位同一时代的东亚实际掌权者,在对待帝国的命运,出现了完全背道而驰的局面,国家的未来命运走向也在他们手上决定了谁是胜者。

    RB是国土面积狭小的岛国,矿产资源贫乏,天照大婶当然没有慈禧太后有钱,而天皇作为国家的统治者,却主动节衣缩食,减少开支,每天只吃一顿饭,只有稀粥,咸鱼干、野菜饭团,不敢有丝毫奢侈,节衣缩食的开支都用作购买英国军舰的经费,一国之君尚且如此,上行下效,整个RB都在为扩军备战做准备。

    而反观清廷,依然铺张浪费,老佛爷每顿饭依然是精致的菜肴,数量必须达到120道菜,虽然有的菜她根本就不吃,“是看景”,也就是菜都长毛了,也得在那摆着,可以不吃,但是必须得有这个牌面,也不是慈禧亲自去夹菜,都是太监来做。而遇到味道不错的,慈禧会随手赏给自己宠爱的狗,但慈禧吃的哪里是凡品,顿顿都是山珍海味,燕窝鱼翅,熊掌鹿茸应有尽有。

    慈禧穷奢极欲,就连吃西瓜,也只吃中间那一块,每天宫中供应慈禧一人西瓜的消耗量,就达到惊人的200多个。就连吃臭豆腐也只吃“王致和南酱园”现做的,错时辰都不行。而更加难得的‘虎骨汤’,也必须是现抓的野生东北虎,每喝一次,一只东北虎就只能到地底下向黄太吉诉苦喊冤。

    这样奢侈的生活,宠物都比RB天皇吃得好,不知道明治得知后会作何感想。

    而宫廷里给皇室做饭的“西膳房”,在慈禧时期宫里的厨子们,能做4000多种菜肴、400多种点心,种类繁多、五花八门,可以说是天天出新品、天天不够吃,大多数都被浪费了。慈禧为了凸显自己宠物和普通狗的区别,也是极尽奢华之能事。它有专用的狗舍,特质的衣服,御膳房会专门为其定制食物,有专门的太监照顾,待遇好到极致,如果狗对食物和照顾稍微不满,那些专职人员就会受到连累,照顾狗都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而此时的北洋水师,大量的军用经费被挪用,军舰得不到维护,新式军舰订购的订单无钱付账,水兵们拿不到军饷,武器得不到更新开始发霉,就连普通的炮弹也开始生锈。宫里宫外天壤之别,大相径庭,怎能不寒了将士们的心。

    中日差别可想而知,一个极度奢侈浮华令人瞠目结舌,一个极端省吃俭用让人肝脑涂地;一个贪污腐败、不思进取,一个励精图治、虚心学习;一个人心尽丧、盲目排外。一个西学东进、改革变法。中日对比此时高判立下,甲午战争的结果可想而知,焉能不败!大清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焉能不亡!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一时间,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撰文声援,舆论风向大变,外交部财政部联合发布通告,说时机尚未成熟,需多方征求意见研讨,原定于三月二十日举行的拍卖会将延期举办。

    洋大人不干了,好你个兔子,逗我玩呢!纷纷发函质询,言辞激烈,把外交部骂了个狗血喷头,还威胁说国民政府的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已经严重伤害了本国商人的利益,如果不按原来的流程举办拍卖会,各国将采取相应的制裁措施,勿谓言之不预也。

    勿谓言之不预也,这是一句耐人寻味的外交辞令;弱国无外交,这在那个年代中国外交官的眼里就是赤-裸裸的威胁!

    那个年代的洋大人就是这样飞扬跋扈肆无忌惮,这是明目张胆的‘阳谋’,你又能奈他何!

    “过瘾啊,这戏越来越有看头了!”

    顾楷文校长拿着报纸与俞昊教育长评头论足,谈笑风生。

    新年新气象,老校长更是精神矍铄意气焕发。这两天甘光复同学皮猴子变成了小白兔,低眉顺眼,整日价窝在小考场与大部头书籍较劲,头悬梁锥刺股成了一个标准的小宅男,这才像个样子嘛!

    期间,并不引人瞩目的林耀宗以谈生意的借口到了南京城,求见甘光复,征得老校长同意后两人整整密谈了一个晚上,至于谈些什么,老人家才懒得理会,反正别出去惹祸就行。

    1928年3月20日,迫于重重压力,上海的拍卖会如期举行,出席拍卖会的国民政府代表是外交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武泽军。

    “尊敬的各位来宾,先生们,女士们,大家下午好!”

    在市政府三楼的会议室里,武司长西装革履光彩照人,但依旧掩饰不住眉宇间的一丝无奈与彷徨:

    “众所周知,纺织机械技改技术是多年来我国高校牵头取得的一项耀眼的的科技成果,它在上海六合纺织厂试点成功,想必在座的来宾都已经了解这一事实;同样处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国民政府不得不对外转让这项成果。虽然历经风波,但国民政府依然本着诚信公平的原则,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如期举行这次拍卖会。

    虽然这次拍卖会面向全世界,但国府仍然希望爱国实业家、海外华人华侨,共同发力,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得到这项科技成果,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当然,如果海外友邦摘桂,我们同样欣喜,因为它将为全人类创造财富,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这次拍卖会,我们特邀上海‘佳士得’拍卖行的资深拍卖师主持这次盛会,现在我宣布拍卖会正式开始。”

    拍卖会会场里泾渭分明,中外两个方阵摩拳擦掌虎视眈眈,期待已久的好戏终于开锣了。

    洋鬼子们各个喜形于色志在必得,嚣张嘚瑟溢于言表。

    鬼子,鬼子,细细探究起来还特么是个尊贵的的称呼。

    鬼

    汉语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人身大头的怪物,认为‘鬼’就是人死后的灵魂。

    古人认为“鬼,归也”,人死为鬼,指人回到原来的地方。屈原《九歌·国殇》“魂魄毅兮为鬼雄”,为赞美之辞。

    传统排序为神灵(仙)、鬼魂、百姓之人。

    子

    《易·序卦传》: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

    《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

    子,又是古代男子之通称,颜回曰:“子者,人之嘉称,故凡成德,谓之君子。”

    有大德行者方可称‘子’,如庄子、孔子、孟子、老子。

    鬼子

    据不完全考证,“鬼子”一词,到了近代才逐渐演化为贬义词,泛指RB人,或指在侵华时期的RB士兵;或指外国人,称其洋鬼子。例如,英国鬼子、美国鬼子、德国鬼子等等。

    华人骂外族人一般都用“鬼子”这个词,而华人骂华人一般都用“匪”一词。

    抗日战争时期,“RB鬼子”横行中华大地,“鬼子”就成为“RB鬼子”的简称。

    明清以来,我国沿海一带都受到RB海盗的侵袭,当时就出了抗倭英雄戚继光,那时我国人民称RB海盗为“倭寇”,可是到了近代,我国人统称RB侵略者为“鬼子”。

    何时开始,“倭寇”变“鬼子”呢?据说出于一副对联。

    甲午海战前,清庭大臣李鸿章出使RB,谈判结束,双方举行联合记者会,RB人不但要在世人面前炫耀武力,还想在文化上玷污清国。记者云集后,日方突然提了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我们RB有上联对不出下联,只好求于汉字发源地的人了。”这真是新鲜事,RB人亮出白绢上书写的上联。

    联曰:“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

    RB人的上联意思是说:我大RB兵强马壮,驾驭的是奇异的千里马,张的是长弓:文的也不简单,光“大王”就有八个,他们都有雄才大略。示之以文德,陈之于武功,RB“单戈独战”可踏平中国。谁知,李鸿章也不示弱,先要日方准备砚台磨好墨,再铺好白绢,然后大笔一挥写下联:

    联曰:“倭人委,袭龙衣,魑(chī)魅(mèi)魍(wǎng)魉(liǎng),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

    众多记者看了,个个叫好。下联的意思是:倭就是倭寇,来偷大清龙衣,“八大王”变成“四小鬼”,“琴瑟琵琶”变成“魑魅魍魉”,“并肩居头上”变成“屈膝跪身旁”,“单戈独战”变成“合手擒拿”。从此大家不再称RB侵略者为“倭寇”,改而称为“鬼子”了。

    现在西洋鬼子、东洋鬼子欢聚一堂,他们能得偿所愿吗,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