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狼行民国 > 第二十九章:初战告捷

第二十九章:初战告捷

作者:香烟煨石头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txt.co,最快更新狼行民国 !

    初三日的下午,老甘家迎来了几位客人,杜老大和他的妹妹杜芳芳,还有他的父亲,大包小包提着腊肉香肠火腿等土特产来拜年,顺便答谢甘光复同学对他们一家的提携和照顾。

    杜爸爸名叫杜展堂,年近四十,是一个高大威猛的汉子,初到老甘家这个充满书香味的客厅有些拘谨,但他依旧委婉的表达了自己一家对甘光复同学的至诚谢意。

    甘妈妈热情接待了他们一家,说同学之间相互帮衬是应该的,不必如此客气,她让果果请来孙爷爷作陪,与杜爸爸喝了几杯,看到孩子们相互聊得开心,杜爸爸便安顿了几句告辞先一步回家了。

    甘光复拽着杜老大找豹子一伙上街去疯了,果果和杜芳芳两人在她的闺房嘀嘀咕咕说悄悄话聊得十分开心,没一会小贾玲胖妞也来串门参与了进来,三个丫头同样是一台戏,抓天子解连环闹得不亦乐乎。

    就在这浓郁的年味中,上海的技改工作队同样忙的热火朝天,根据进展情况,他们决定在正月初六进行第一次试车,以便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表面上不动声色,可周院长每天都要打发伙计买来街面上当天的报纸浏览,时时关注古漪园事件的后续进展。甘光复同学离开的原因说是南京城有事,需要他回去处理,可架不住有心人联系到庙会事件的关键节点玩消失,多少有点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好在技改工作队的成员都是知根知底的学究,差不多都是对洋鬼子恨之入骨的民族主义者,周院长瞅机会云里雾里的敲打了一番,反倒惹得这帮家伙不高兴,周院长才哈哈一笑安下心来。

    为了安抚民心,周院长请大伙吃了一回下午茶,听了一场沪上有名的评书大师赛敬亭新编最火热的传奇故事——

    古漪园庙会浪人撒野,上海滩佳节学徒呈威

    听得人血脉膨胀大呼过瘾,拍麻了手掌喊破了喉咙,用赛先生的话说就如同大西北数九严寒抱着火炉吃西瓜的感觉,叫人酣畅淋漓如饮佳酿。

    六合纺织厂的试车在早上九点钟开始,当合上电闸的一瞬间,这台倾注了无数心血的钢铁巨兽发出了令人悦耳的轰响,上百个雪白的纱锭欢快的跳起了舞蹈。

    在始终参与技改六合纺织厂技正的指导下,一个熟练地女工紧张而又忙绿的伺候着这头巨兽。

    “唰!唰!唰!”

    伴随着般的音乐,从出口白练般的流出最终的产品,最后被卷为一个个定量的成品布料卷。

    “快拿去化验检测!”

    龙文章先生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兴奋的喊叫到。

    一截一尺长的布料在观摩者的手中流转,都是业内的行家,一上手就可以掂量到这次技改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如果纺织机运行稳定,就可以大规模推广。

    纺织机运行两小时后停车,最终的检测结果让参加观摩的上海纺织业总会和六合纺织厂董事会成员们瞠目结舌,虽然其中存在不少细节上的问题,但技改的效果显而易见,利用相同的人力和电力,合格产能却最少提高了三倍有余。

    接下来,上青天正式与六合纺织厂谈判,一开始上青天给出了四千八百大洋的技改费用,几经磨合,六合纺织厂最终以每台四千一百大洋的优惠技改费用签下了二十台纺织机的技改订单。

    谁都心中有数,每台纺织机技改的材料费用就已经接近两千大洋,再加上人工和技术提成,这个价位相比洋鬼子一万三千多大洋的费用还不到三分之一,而且产能比洋鬼子承诺的的提高了一倍。

    消息一传开,立马在沪上掀起了滔天巨浪。

    六合纺织厂的门口被沪上的商家围的水泄不通,上青天技改工作队的商务谈判队伍移师租界的三洋大酒店,开展下一步的技改扩展事宜。

    这是一块巨大的蛋糕,洋大人岂有放过之理。

    RB人、英-国人、美-国人、德-国人、苏联人……,一个个闻风而动通过上海驻华领事馆正式向国民政府提出要进行纺织技术方面的合作,一时间搞得国府还忙着北伐的大佬们不明觉厉,一头雾水。

    RB人、英、国人已经通过沪市纺织业总会给上青天递话,愿意出高价收购他们手中的技术。

    很快南京国府财政部、工商部派出联合工作队抵达沪市,详细调查了解事情的真相,形成报告,上报南京国民政府。

    1928年2月5号,农历戊辰年正月十四,由工商部部长孔-祥-熙主持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国民政府破天荒的对外技术输出事宜。

    参加会议的大佬有——

    外交部长王-正廷

    财政部长宋-子-文

    教育部长蒋梦麟

    外交部驻英国大使顾-维钧、商务司司长武泽军、南大校长张乃燕,工学院院长周仁、理学院院长顾毓琇、商学院院长胡雪峰、法学院院长周小光、上青天董事长甘鑑民、汇文中学校长顾楷文都应邀参会。

    天才少年甘光复作为始作俑者也得到了一张邀请函,列席这次会议。

    顾校长最初坚决反对甘光复参与这样级别的会议,无奈在张乃燕和周院长的劝说下才勉强答应,他语重心长的告诫甘光复,要多听少说,把主要功劳都推给他的老师和父亲,低调做人。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顾校长担心的不无道理。

    当甘光复随着这些专家学者踏进总统府,走在这象征民国最高权力机关恢弘大气建筑群的时候,心情显得有些莫名的激动,一路听经常出入这里的张乃燕校长给大家一一导游简介。

    这时候总统府的门楼还未修建,走的依旧是太平天国天朝宫殿的真神荣光门,就是后来清两江总督署以及督军署的大门,门前雄踞两尊威武的石狮。

    门楼与大堂间的广场由水泥条石铺成,有些柱础规律地掩于条石下。东、西朝房是传统的清代建筑风格,东朝房曾为督署的吏户礼三科,西朝房曾为兵刑工三科,现在是卫士室。

    红柱灰瓦、方砖铺地的大堂正中悬挂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横匾。大堂后有东、西厢房各一,其后由封闭的西式通体方格毛玻璃封闭穿堂与二堂相连。穿堂东面是一清代四合院,西面是大礼堂。

    二堂位置是洪秀全处理军国大事的真神天父殿,内有4根粗壮红柱,拱形的北门上部是空格窗,天棚、四壁、屋顶、门窗皆为木结构,加上重檐青瓦,粗看是标准中式建筑,其北面外部却又是典型的西式风格,硕大的拱形门上嵌有拱心石,并饰以西式花纹。

    二堂北面的拱门外廊与东、西建筑相连,正北的敞开式穿堂与一座西式平房相连,平房造型与西花厅相似,门前的彩色石子台阶呈“八”字状展开,故称“八字厅”,是送别宾客时经常合影留念的地方。

    八字厅通入的平房建于1917年,是冯国璋任副总统时期在一次大火后的废墟上所建,后来作为内、外宾会客室。后面又是一条中西合璧的开放式长廊,地面上的彩色磨石至今花纹鲜亮如新。

    东、西所通平房都有拱门外廊,走廊中却是一樘极具中国传统的红色双扉木门,仍用门臼开启,名曰“麒麟门”。

    长廊后的两层西式楼房建于1925年,是目前总统府内最好的办公楼,曾作为文官处办公楼,后来是政务局办公楼。

    联席会议就在政务楼的三楼会议室举行,四位部长和顾大使武司长在会议室门口恭恭敬敬迎接这些大牛的到来,可见那时候学者教授的地位有多高。

    显然他们早早就做好了功课,当张乃燕校长介绍道顾楷文校长和甘光复的时候,引起了几位大佬格外的关注。

    参会者中顾楷文校长最年长,今年五十四岁;甘鑑民与顾校长同龄,只是小月份而已。

    “启农先生,您老的高足可给我们出了个天大的难题啊,今日请您老大驾光临,可要多多指教指教。”

    王部长笑呵呵的上前握手与顾校长打招呼。

    “王部长言重了,劣徒岂敢贪天之功,都怪君谋和子竞他们二人吹捧,老夫还没与他俩算账呢!光复,这是你王伯伯,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

    “王伯伯好!”

    甘光复同学行鞠躬礼。

    “哈哈,果然是丰神俊朗少年英才,最近有没有‘红酥手,黄藤酒’的大作啊,说给伯伯听听。启农先生,这就要怪您了,生生扼杀了咱们金陵的一段文坛佳话呀。您知道吗,有一天我与少川谈起您的这位高足的时候,一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英译文差点没让人笑出内伤,‘You嘀嗒嘀嗒Me.I哗啦哗啦You!’”

    “哈哈哈哈!”

    政务楼传出爽朗舒心的笑声,整栋楼都鲜活的亮堂起来。

    “王伯伯,小子愚昧,让您见笑了!”

    “好小子,不错,伯伯看好你,来,我给你介绍一下我的几位同仁,也让他们见见你的真容。”

    “孔伯伯好!”

    “蒋伯伯好!”

    “宋叔叔好!”

    …………

    当王部长领着他来到一个西装革履大气沉稳目光锐利,如青松一样站立中年男子面前时,甘光复同学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是被后世誉为‘他的一生是每一个男人的梦想’的民国第一奇男子?

    一瞬间,甘光复同学的脑海里闪耀着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的伟岸与雄奇,能与民族灵魂般的人物相识,不管咋样,今天都不虚此行!

    甘光复到底遇见了哪个民国时期的传奇人物呢,请看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