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狼行民国 > 第二十三章:上青天

第二十三章:上青天

作者:香烟煨石头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txt.co,最快更新狼行民国 !

    南京工部局最近报备了一个‘上青天技术服务公司’,这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在当时就连正宗工业企业都十分稀缺的年代,出现一个为纺织企业提供技改服务的企业,无疑就像羊圈里的驴粪蛋让人感到十分的突兀。

    企业注册的法人代表是甘鑑民,担任南京中央军官学校的军械教官,国家公职人员创办企业在当时并不违法,反而大力提倡。当看到‘上青天技术服务公司’合作单位的时候,大伙才觉得了然,因为它是赫赫有名的南大工学院。

    南大为此专门出了公函,希望能得到政府税收的优惠和减免,陈述理由为——

    其一,全面振兴民族纺织业,这是一次校企联合的大胆尝试;

    其二,为在校教授、学子提供学以致用的实践平台;

    其三,适当收取技改费用,用于购买教学仪器提高办学质量。

    牵扯到税收这一块,自然要财政部门说了算。民国政府刚刚成立,基本还在沿用北洋政府的税收制度。

    中央税务机构:分别掌管划属中央的各个税种的征收管理,包括关税、盐税、统税、印花税、烟酒税、矿产税和所得税。

    地方税务机构:对划为地方税种的田赋、契税、营业税、娱乐税等,除在财政部内设赋税司统一管辖田赋及督导各税外,实际征收管理业务均由各省财政厅负责,授权各县财政局(科)进行征收。

    尽信书不如无书,别把民国政府想象的那么黑暗,任何一个国家的执政党在建立之初都会十分重视民生,北洋政府和民国政府也不例外,那时候就有税收优惠政策。

    关税政策是影响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工业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抗战前关税自主运动中,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关税政策对于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工业门类之一——棉纺织业是具有显著保护性的。通过税率的调整,曾经占据中国主要市场份额的外国成品机制棉布进口量迅速下降,近代中国棉纺织工业基本完成了由初级、中间产品市场到高级产品市场的进口替代,其生产呈现出由中间产品向高级产品的升级趋势。

    棉织业作为中国的一项传统工业,近代以来遭遇了西方资本主义前所未有的冲击,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为救济和推动棉织业发展,民国政府采取了系列措施,减免税收即为其一。对于旧式土布,北洋政府按照土布常关税则办理海关出口税,并免征复进口半税,还免除了五十里内常关税和内地税厘。南京国民政府的税收减免政策更为彻底,将土布出口税、五十里内外常关税及其附征内地税和其他内地征收之税厘完全免除,此外还免除了土布制造业和贩卖业的营业税。对于洋式棉布,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均规定洋式棉布运销外洋,免纳一切税厘;运销国内,由第一关征收正税一道,沿途概免重征。税收减免政策有利于棉织业的发展,这一政策的背后折射出政商两界关于国计与民生统筹兼顾的考量。

    于是,财政部门召开会议专题讨论,最后形成决议,免除‘上青天’三年内的一切赋税,三年后减半征收,开创了民国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保护与鼓励之先河,功莫大焉。

    ‘上青天’专门建立了人才储备库,经过南大工学院牵头审核,原来混迹军械修理厂的发烧友和南大工学院的许多自愿参与的教授们都进行了考核登记,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进入人才库,在参与项目时作为发放薪水的依据。

    同样,‘上青天’与南大工学院也签署了协议,每个技改项目,除了成本以及旅差费等开支,所产生的利润四六分成,‘上青天’占六成,南大工学院取四成。表面上看似乎是南大对甘光复同学的变相奖励,有些吃亏,其实不然,因为人才库里的大多数技术人才是南大的教授,每天五元钱的薪水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为没有先例可循,双方商议随着合作的加深随时进行完善补充。

    周院长率队的技改工作队到达上海以后,直接与上海纺织行业协会进行了接洽,事情进展的相当顺利,最后与六合纺织厂达成协议,先期对那台已经拆卸的故障纺织机进行试点改造,根据技改升级后的效果,另行商谈技改价格。

    六合纺织厂的创始人是龙文章先生,占股百分之四十,其余五个股东各占股百分之十。

    几个工作队进驻六合纺织厂,遭到了一个名叫柳志庸股东的质疑,对突然冒出来的技改持强烈的怀疑态度,根本不相信一帮国内眼高手低的教授能玩出什么新花样,纯粹是白白浪费时间。

    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多数股东的心声,毕竟在技改没有成功以前,红口白牙说几句很难令人信服。

    周院长与工作队的成员临时商议以后做了如下答复——

    第一,压缩时间,保证在1928年元宵节前完成技改;

    第二,如技改失败或者达不到要求,恢复纺织机原貌;

    第三,如技改成功,作为第一家试点企业,技改费用优惠。

    龙文章董事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了各位股东,并保证做好服务配合工作,当天技改工作队就入驻六合纺织厂。为了防止上海滩的RB人和英国人制造不必要的麻烦,技改工作采取了一定的保密和防范措施。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小心一点总会没错。

    距离元宵节只剩下二十四天时间,看来这个春节是没法安心过了。

    通过行业总会,技改工作队临时高薪聘请了两位口风严谨技术过硬的八级钳工老师傅参与技改,拉开战场,很快把旧纺织机拆卸的只剩下骨架。

    从重新装配开始,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都要做详细的工艺流程记录,大到装配件的前后顺序,小到那颗螺丝拧了几圈,最后还要归纳出工艺流程图。

    技改工作队细分为技术组、装配组、工艺流程记录组、配件制作采购组、后勤组,总共有三十多人参与。

    甘光复同学作为人才库收录的初级工被分配在技术组,在周院长的带领下,干劲十足,日夜鏖战在纺织车间。

    六合纺织厂已经停产,工作队借用了几间员工宿舍,工作吃住都在这里。纺织厂的餐厅被改为会议室,大大小小的问题都会集中到这里,拿出解决方案,然后再返回到技改现场实施。

    很快,第一道难题摆到了桌面上,纺织机上原来的三根万向联轴器,无法匹配技改要求。

    采购组跑遍上海的个大洋行都没有找到相匹配的轴承,据业内人士说国内用不到这种联轴器,根本没货。最快的途径是到RB专门订货,最快也需要一个月才能拿到手。

    这是纺织机技改的关键部件,无可替代,一时间技改陷入了停顿状态。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的时候,一边默不作声的老师傅发话了:“上海有这东西,一种英式纺织机就用这种联轴器,不过现在早已淘汰了,不知还能不能找到。”

    热心的龙文章先生打了无数电话,终于从苏州的一家纺织厂的仓库里找到了几台旧机器,上面的联轴器依旧能用,工作队决定暂时拿它顶替,先渡过眼前的难关,到时候再另行替换。

    高价买来拆卸的联轴器,为了保证精度,董长寿陪老师傅带着它赶回南京加工相匹配的接头。

    甘光复同学在设计中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铰接角45°六球固定式万向节,美国人在上海的洋行就有现货供应,极大地提升升了速度和纺织机可利用空间……

    传统的春节到了,年味越来越浓,大街上有实力店铺的喇叭不停的滚动播放【黄土高坡】和【信天游】的唱片招揽客人,就连三五成群的小赤佬都要哼哼两句,不然就会显得落伍丢份。

    大年三十的中午,上海纺织业总会的几个会长和龙文章先生,宴请了技改工作队的全体队员,感谢他们舍弃与家人团聚的宝贵时间,依然拼搏在技改一线。

    工作队破例放假一日,下午便结伴上街,找一家澡堂美美的洗个澡,理个发,清清爽爽过大年。

    六合纺织厂地处西区边缘,这不是租界里整齐规划的新式里弄,而是旧式民居组成的街坊,大多是躲避战乱从外省迁移而来的人们。弄口梧桐树影,弄内小巷纵横,集中了天南海北的100多户人家,煤球炉、洋泾浜和老虎灶,八方杂处,唇齿相依。一年中,数这时候最为闹猛,是孩子们的世界,翻墙上屋顶玩捉迷藏、抢弄堂里的公共竹竿晒年货、把马路边剪裁下的树枝拖回家当柴烧,把小鞭炮扔进邻居家煤球炉恶作剧。在那个自由王国里,住弄堂胜过住公寓,感觉天生都是君王。

    大年初一,大伙选定的游玩地是南翔镇最热闹的‘古漪园’庙会,甘光复同学一身干净的学徒装,与两个军械修理厂的年轻技工说说笑笑结伴而行。

    古猗园位于SH市西北郊JD区南翔镇,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名“猗园”,取自《诗经》中“绿竹猗猗”一句。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更名“古猗园”。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每年春节,庙会也是不能错过的。

    今天古猗园新春游园会压轴大戏——“百子闹新春”精彩上演,为市民游客送上年味浓厚的新春祝愿。民间艺人的糖画和拉洋片表演,灯谜竞猜;当地人做点小生意,都是本地的小吃,猪蹄、猪肘、卤肉、年糕、炸豆腐、小青豆、木雕刻、手工艺品,真可谓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无论时局怎样艰难,年还是要过的安逸,把一切烦心事抛在脑后,先乐呵两天再说,乐观向上是这个古老农耕民族能延续至今的客观因素之一。

    有钱没钱剃个光头过年,辛酸无奈中依然透露出超然豁达,谁说老百姓朴质的话语解析不出深厚的哲理,六零后七零后最懂得其中的艰辛。

    谁知他们一踏进古漪园庙会就惹上了一场天大的麻烦,一场足矣玩完的杀身大祸。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