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狼行民国 > 第一章:长街问道

第一章:长街问道

作者:香烟煨石头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txt.co,最快更新狼行民国 !

    时光上溯到上世纪初的中国,那是个多灾多难的年代,也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乱世出枭雄,一个个灿若星辰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纷纷粉墨登场,站立于时代潮头,努力支撑这艘摇摇欲坠的东方巨舟冲破飓风恶浪,平安着陆,全面大修,再次开启复兴的航程。

    本文只是采撷其中的一束浪花,以便提醒身处和平年代的人们,别忘记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那些永记史册的故事,那些高山仰止的人物。

    1927年4月12日上海政变后宁汉合流,18日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为便于直接领导黄埔军校,遂决定在南京另行筹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习惯上仍称黄埔军校,又称南京本校。南京黄埔军校的教育方针是把黄埔学生培养成能为今后对各地军阀割据势力进行削藩战争,实现国家统一的得力军事人材。

    1927年5月,经保定系大佬推荐,远在北平的原保定军校军械教官甘鑑民,带着教工董长寿一家,一路风尘仆仆赶赴金陵黄埔军校任教。

    老甘家和董长寿在军校教职员工家属区分到了两座三间砖房的小院,两个小院间的隔墙开通了一道月牙门相连。

    小院都是坐北朝南,老甘家入驻东边,董长寿入驻西边。里面相同的‘凹’字型布局,中间为客厅,左右的两间一分为二,三个卧室,一间书房,甘鑑民夫妇居东,小女儿果果和儿子小九哥占据了西边的两个卧室。一条鹅卵石铺成的小道联通主屋和院门,右手一个小菜园,左手两间小厨房,和谐紧凑,居家标配。刚刚搬走的住户也是个细心人家,小菜园里精心呵护的各类蔬菜翠绿欲滴,豆角待摘白菜欲收,几株繁茂的葡萄已经铺满了葡萄架爬上了房檐,给小院撑起一片清凉悠然的梦苑。

    “秦淮烟雨,石城人家,好地方!”

    正值知天命之年的甘鑑民慨然而叹。

    一家人欢天喜地的收拾安置装扮新居,可一转眼,皮猴子似的小九哥早已和董豹溜出了院门不见踪影。

    虚岁十三的小九哥大名甘光复,已经窜过了一米五的身高,小麦色,圆脸阔额,体格壮实,看着就像十五六的大小伙,喜兴的两腮红如同天水的花牛苹果,懂行的人一眼就会瞧出这小子就是从西北来的洋芋蛋。

    黑色的回力鞋、大裤衩、半截袖,简洁利索,这是甘妈妈给他赶制的夏季装备。

    小九哥和董豹很快就找到了组织,一帮同样是刚刚搬来教官的孩子。

    …………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小屁孩也不例外。

    逐渐,军校家属区的孩子们分为三大帮派,分别是江浙派、湖广派、以北平帮为首的联合派。

    小九哥甘光复就是联合派的孩子王,与生俱来的天赋使他很快就把联合派的孩子收拢到麾下,而他的目光不仅仅局限于此。

    在几次与玄武qu本地帮野孩子的冲突中,单打独斗的军校帮吃了不少亏。小九哥挺身而出,与江浙帮湖广派谈判,合兵一处结为统一战线,亲自挂帅冲锋陷阵,带领他们秋风扫落叶,打的本地帮的熊孩子们屁滚尿流竖起了白旗,由此小九哥奠定了自封黄埔军总-司令的江湖地位。

    这一天,小九哥带着他的一帮虾兵蟹将,每人骑一辆自行车,准备到南京最繁华的太平路、朱雀路上嘚瑟一番。

    要知道那时候的一辆自行车堪比现在的百万豪车!

    在今天,自行车在大街上随处可见。可是在百年前的民-国时期,自行车比今天的汽车还稀缺得多。

    它稀缺到什么地步呢?即便是跟北平挨着的河北,很多人都没见过。曾经一位在北平做保姆的女士回到老家河北,跟她的老姐妹介绍在京城见到的自行车,不得了了:“两脚一动,轱辘就会转,好像是画儿上的那个哪吒。”,老姐妹认知的世界中何曾见过此等物件,听后不住地念阿弥陀佛。

    光绪年间后期,在京城街头已偶有自行车出现。当时有一首《竹枝词》唱道:“臂高肩耸目无斜,大似鞠躬敬有加。嘎叭一声人急避,后边来了自行车。”

    那时国内还没有完全国产的自行车,国内只能生产车架、车把、链条、鞍座、脚踏、辐条,像自行车上的齿轮、牙盘等关键零件都要靠进口,然后配上国产的零件组装,其售价也是高得离谱。

    一辆单车在南京要卖一百五十块大洋,一个工人两年的工资、一个技师一年的工资。那时候可没有分期付款这个说法,全款买一辆自行车,真得咬碎了牙才行啊。

    所以,这群骑自行车乱窜的熊孩子就如同后世的‘官二代’、‘富二代’飙车党,街面上的巡警一般都避而远之懒得招惹。

    太平路、朱雀路两侧建筑外墙色彩主打“民-国灰”,其间点缀“民-国红”,这两种颜色的搭配,使整体风格既庄重又不失活力,承载着金陵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与这条街的繁华相呼应。

    …………

    “九哥,我们要不要进‘唯一、美货总汇’逛一圈?”

    “小龙,你念错了,应该是‘唯一、美货、总汇’。”

    “你说的也不对小虎,准确读法是‘唯一美货、总汇’。”

    “哈哈!你们都错了,应该叫做‘唯一美、货总汇’。”

    路过大明宫口‘唯一美货总汇’的门店的时候,这帮骚年停在路边,对店名的读法产生了歧义,各持己见纷纷发表自己认为正确的主张。

    吵吵闹闹始终没个结果,骚年们最终把目光投向了总司令甘光复同志等待他最后的裁决。

    “你们看我干吗,我说了你们心底里还是不服气不是。我看这样,我们找个上街的老师问问不就清楚了吗,输的家伙请大家吃冰棍咋样?”

    那时候的冰棍比肉包子还贵,一文钱五个肉包子,一文钱两根冰棍,丝毫不亚于后世的哈根达斯。

    “好!”

    时近中午,朱雀街上游客熙攘,人流中鹤立鸡群走来一位西装革履身形高大挺拔戴眼镜的中年人,腋下夹两本书,手提一包牛皮纸捆扎的包裹,上面豁然显示着‘椿记大明斋文具纸号’的标识。

    小九哥支好自行车,上前给来人恭恭敬敬鞠躬说道:“老师,您好,打扰您了,有个小问题向您请教一下,耽搁不了您多少时间。”

    来人停下了脚步:“同学,说来听听,不过提前说好,猪八戒背媳妇、哪吒闹海之类稀奇古怪的问题就免了,你们还得去请教别人。”

    这就是经验,小破孩提出的问题有时候是世界上最难回答的问题,诸如‘公鸡踩-蛋为啥人不踩’之类令人尴尬的问题,成年人就很难在大庭广众之下堂而皇之给出详细的解答,提前找好退路最好不过了。

    “哈哈哈哈!”

    老师幽默诙谐的回复一下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小家伙们笑成一片,喜欢吃瓜的群众很快围成一圈。

    “老师,我的小伙伴们对‘唯一美货总汇’店名的四种读法产生了歧义,请您指点一下,哪一种读法最正确。”

    小九哥指着唯一美货总汇的门头说道。

    “哪四种读法?”

    “唯一、美货总汇;唯一、美货、总汇;唯一美货、总汇;唯一美、货总汇。”

    老师听闻,便饶有兴趣的望着小九哥说道:“小同学,那你的看法是什么?”

    “老师,我认为最接近店家本意的读法应该是‘唯一、美货、总汇’。”

    “为什么?”

    “老师,学生以为店家敢打出这个招牌,肯定有他雄厚的实力作支撑,它突出给大众展示该店的三个特点:其一,显示它在金陵的唯一性,除本店之外金陵再无其它门店可与之相提并论;其二,美货说明该门店它走的是高端销售路线,销售的货物以奢侈品为主,针对的是中高端收入人群,这一点从出入该门店游客的衣着穿戴可以做出判断;其三,总汇二字说明该门店供货渠道畅通,种类齐全,起码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选我没错,这里是南京城最好的高端百货销售门店。

    粗视浅见信口雌黄,还请老师不吝指教。”

    “呱唧呱唧!”

    吃瓜群众及时给别人家的小孩送上免费的掌声。

    “小同学,你叫什么名字?”

    “老师,我叫甘光复,来自北平,开学就要到汇文中学八年级读书。”

    老师欣慰的颔首说道:“这位小同学说的没错,知行合一,观察事物细致入微,这才是我们做学问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之一。你小小年纪,能做到这一点已经非常优异,老师希望你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的态度,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将来一定会大有可为。

    我们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远不是西洋的字母文可以替代,这个‘唯一美货总汇’的店名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甘光复同学说的‘唯一、美货、总汇’就是它最正确的读法,它准确的诠释了‘唯一美货总汇’这个店名的所有含义,如果把它看作是一个大圆圈,那么,其它三种读法就是这个大圆圈里面包含的小圆圈,只是它们展现了该店名的部分含义而已,也不能算错。

    同学们,在这里老师有不同的看法,按照传统文化,我认为读作‘唯一美、货总汇’更加朗朗上,只要理解了他所包含的内在含义,这样读来又有何妨,岂不更加悦耳动听,加深记忆,这就是国学与西洋文的根本差异,后者压根就无法企及。

    同学们,老师这样解答,你们满意吗?”

    好为人师是天下读书人和成功人士的天性,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大家从头条抖音小马哥的演讲就可以找到答案。

    “呱唧呱唧!”

    …………

    “谢谢老师,打扰您了。”

    “老师,讲得太好了,请问尊姓大名,您在那里教书?”

    人群中有吃瓜客高声问道。

    “在下翁-文灏,宁波人氏,现在北平大学、清-华大学两校地质系任教。”

    “厉害呀,原来人家是在两所大任教,难怪这么有学问。”

    …………

    人群中挤出一位身着唐装的八面玲珑的中年人,春风满面拱手言道:“翁教授好,甘光复同学好!鄙人就是‘唯一美货总汇’总经理汤品臣。非常感谢二位今天的讲解,说实话,鄙人身在其中都没有二位对这个店名的理解透彻,着实令人汗颜。为表达对二位的至诚谢意,本店有小小礼品相赠,不成敬意,请二位一定要收下。”

    早有店员端着方盘恭候一旁,上面放着两个制作精美的礼盒,豁然显示一行醒目的英文:ParkerPen(派克金笔)。

    “嗬,果然是百年老店,就是出手不凡,这可是限量版金笔,每支九点九块大洋!”

    看客中有人惊呼道。

    翁文灏饶有兴趣的看着小九哥:“甘光复同学,这礼品太贵重了,你说我们收还是不收?”

    小九哥一把拿过礼盒:“收啊,怎么不收!金笔它也是一支笔,是我们读书人的事情,应该不算贪财。万一一会掌柜伯伯反悔了咋办,我妈可舍不得花十块大洋给我买它……”

    “哈哈哈哈。”

    大伙被小九哥的卖萌搞得捧腹大笑前仰后合。

    “汤经理,多谢你的美意,礼品我就却之不恭收下了,不然这个小家伙也不好意思独占鳌头。顺便送你一句话,甘光复同学刚才说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选我没错’字字珠玑,非常适合贵店制作横幅悬挂,定会有广而告之的奇效,后生可畏啊!”

    “翁教授所言极是,在下一定照办,这是我的名片子,请二位收下,以后二位就是本店的贵客,购物一律打八折优惠。”

    “哈哈,汤经理生意做到如此地步,生意兴隆日进斗金不是没有道理,行行出状元啊!”

    “感谢翁先生厚爱,顺祝先生学问大成桃李天下,甘小哥学业有成名唱东华。”

    …………

    “甘光复同学你父亲在哪里高就啊?”

    “翁教授,我们都是黄埔军校的教官子弟,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

    围观的吃瓜客都意兴姗烂的散去,小九哥指着围在他身边小伙伴们说道。

    “孩子们,好好学习,国家需要你们,再见!”

    “翁老师再见!”

    ……

    看着翁教授走远,小伙伴们一拥而上,闹作一团。

    “九哥威武!”

    “九哥牛逼!”

    “九哥快让我们看看你的战利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