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乱世皇太子 > 第三百四十二章 国家命脉

第三百四十二章 国家命脉

作者:朱慈烺骆养性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txt.co,最快更新乱世皇太子 !

    每一项罪名,都足够范永斗万劫不复了。虱子多了不痒痒,范永斗自知难逃一死。他耷拉着脑袋,认命了。

    而地窖内,叶青和刘弘等人还在盘点。如果说前三扇门他们是惊喜,这第四扇门则是惊恐了。这里的兵器,足够装备整个辽东了。

    一旦这些军器流到建奴那边,后果不堪设想。实际上,在他们没有抓到这个奸商之前,范永斗已经在此地经营数十年了。从天启年间开始,从未间断。

    这么想来,怕是从努尔哈赤起家开始,范永斗就成了满清的一条狗。一条夹着尾巴,摇尾乞怜的狗子。

    很可能,黄台吉之前,努尔哈赤他们的军器,就是范永斗走私过去的。第四扇门是沉重的,正如叶青和刘弘的心情。

    很可能,栖凤山阵亡的三百戚家军将士,他们就是死于大明制造的兵器之下。这是多么令人悲哀又令人愤怒的一件事,难怪满清如此的厉害。什么满人过万不可敌,他们的战斗力一方面,装备也丝毫不差。

    就是这些狗官勾结的奸商,大肆在边关进行走私活动,还不用交税。和满清进行一些生活物品的交易也还好说,这军器就不能忍了。

    还有剩下三扇门,叶青和刘弘实在想不出,剩下的三扇门里面会是什么。料想,这第五扇门内,也绝不是什么好东西。

    不会是一些火药吧,如果是火药,那可真是要了命了。黄台吉能造出大炮不假。,可他们的火药哪里来的。除了自己制作,不会也是范永斗这个奸商给供货吧。

    所以,第五扇门打开的时候,叶青和刘弘都极为谨慎。他们不敢举着火把,这玩意儿一个火星落下去,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何不把范永斗拽过来,让他拿着钥匙打开门呢。一来,叶青和刘弘对着奸商恨之入骨,见他怕忍不住一刀劈了。二来,此时的范永斗早就吓得成了一滩烂泥,动弹不得了。

    想动手还是得自己来,这次叶青亲自动手,他没用斧头。而是用撬棍将第五扇门撬开,然后小心翼翼的打开了这扇门。

    果然,地上一麻袋一麻袋的密密麻麻摞在一起。这让叶青吓了一大跳:“退后,都退后!”

    后面举着火把的兄弟纷纷后退,火药最怕火源。虽然里面黑漆漆的依旧是看不清,可是一个火星掉下去,整个范宅就会夷为平地。看这扇门里面储存的量,怕是直接赶上当年的天启大爆炸了。

    这地窖炸下去。范宅立刻灰飞烟灭,外面的人也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搞不好就会是史书上留下个崇祯大爆炸。

    天启大爆炸又称王恭厂大爆炸,是天启六年明朝首都北京发生的一场神秘的大爆炸事件。

    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巳时,位于北京城西南隅的王恭厂火药库附近区域,发生了一场离奇的大爆炸。这次爆炸范围半径大约七百五十米,面积达到二点二三平方公里,共造成约两万余人死伤。这次爆炸原因不明、现象奇特、灾祸巨大,是“古今未有之变”。

    天启大爆炸其成因至今仍然困扰着历史学家和科学家,与三千六百多年前发生在古印度的“死丘事件”、1908年6月30日发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通古斯大爆炸”并称为世界三大自然之谜。

    天启大爆炸直接改变了大明的历史走向,因为这直接导致了不满周岁的皇太子朱慈炅因大爆炸受惊而死。

    看这一麻袋一麻袋的东西,细密的摞在一起。很可能这里面,储存的就是黑火药。

    叶青小心翼翼,用短刀在麻袋上划开一道口子。然而,里面并不是火药,而是比火药更可怕的东西。

    范永斗没有这么傻,会在自家地窖底下埋上一颗炸弹。这麻袋内的,竟然是食盐-上好的食盐!

    为什么说食盐可怕,食盐在古代甚至可以左右一个国家的命脉。

    人体最不可或缺的东西就是食盐,没有食盐人就会没有力气。没有盐的话,我们根本无法生存。不仅仅是人类,植物和动物也一样需要盐分。

    盐有超过一千四百多种的用途,但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认知中,它只可能带来高血压等疾病。但是在古代,盐可是直接可以代替金银用来支付俸禄的。还可以保存食物不变质,帮助病人愈合伤口。

    没有食盐,人类最开始会失去味觉。接着感到非常疲劳,甚至累到无法进食,这时候就会得低钠血症。食盐中有一成分是钠,而钠是人体内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必备物质,肌肉收缩还有心脏跳动都和钠离子息息相关。

    而明代一直都缺盐,对盐的需求量很大,盐业更是国家的聚宝盆。

    在没有冰箱的时代,盐是最好的腌制品。山西运城的解池。这是一个盐湖,又称“河东盐池”,以生产“潞盐”为主,一直开采了几千年,是历朝历代的“金库”。

    明朝万历皇帝为了捞钱,就偷偷批些“盐引”给宗室子弟,让他们去解池那边买盐,一转手就能赚大钱,然后大部分上缴万历。

    盐引只是相当于购盐的资格,还不是盐,但本身就已经很值钱,可以高价转让,而且还非常抢手,由此可见解池的价值有多高。

    明代尚未大量采用后世的晒盐技术,而是采用煮盐、煎盐的方式来进行生产,产量有限,质量也较粗糙,价格却并不便宜。而且,海盐需要大量人力,称为“盐丁”,其生活非常悲惨。

    堂堂大明王朝都处于缺盐的境况,一穷二白的满清更是不必多说。蒙古的吉兰泰盐池虽然也不小,可蒙古人也不是傻子,满清来买盐也得花钱的。

    于是,范永斗又光荣的挑起了给满清买盐的担子。这个地窖的第五扇门内,全是食盐。而这些食盐,竟然不是粗糙的粗盐,而是上好的精盐。

    大明的百姓,吃的只能是含有杂质的粗盐。而范永斗贩卖给黄台吉的,却是洁白的上等精盐。可见,此人有多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