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 第五十一章 邯郸之战(8)

第五十一章 邯郸之战(8)

作者:蚂蚱不吃鱼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txt.co,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

    韩国,洛阳。

    燕国在兵败之后,并没有听天由命、坐以待毙,而是立即派出使者向韩国请罪。无论燕国有没有勾结赵国背叛韩国,都已经不重要了。现在的事实就是韩国是胜利者,一切由韩国说了算。成王败寇的准则在这个乱世尤其适用。

    燕国如果不认罪,韩国有充足的理由派出大军征伐燕国,虽然现在的理由已经足够,但毕竟韩国并没有铁了心要和燕国为难。燕国更愿意相信,韩国在伐赵这件事上,更希望自己保持中立的,而不是同时与燕、赵两国为敌。

    荣蚠成了替罪羔羊,回到蓟城后,荣蚠与燕王单独相处了半个时辰,然后自杀谢罪。没过两天,燕王便派出使者,携带荣蚠的首级,前往洛阳。燕国想要用这种手段来重新取得韩国的信任与谅解。

    将罪责推给荣蚠,总好过燕王主动站出来表态,说自己对韩国有不臣之心,不轨之念。这也是给韩、燕双方一个台阶下。

    为了表示燕国的诚意,燕王派出的使者是将渠。这些天来,燕国丞相将渠拜访了洛阳所有两千石以上的官员,送出了无数的珍宝,当然,将渠也没有忘记一位足以左右时局的关键人物——韩王后。

    只是,韩王后很是抱歉地告诉将渠,这些天韩王忙于处理政事,很少来后宫。即使她心忧燕国,主动求见韩王,韩王也似乎知道了她的来意,一句轻飘飘的“后宫不得干政”算是表明了韩王的态度。所以,韩王后也是有心无力。

    倒是丞相张平、御史大夫范睢一个唱起了红脸,一个唱起了白脸,似乎表明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

    将渠自然不知道。这些天,韩国对灭燕还是灭赵的争论十分大。已经过去一个月了,韩军付出了四万多人的伤亡,可邯郸却迟迟没有被攻破。倒是邯郸西面的武安方面,韩军取得了突破。一个驻扎着万余人的赵军营寨被韩军突破,本想着引诱武安的赵军出城增援。可武安守军视若罔闻,不得已,韩军只能歼灭了这支赵军。这也是韩军在击败燕军主力后,对赵国的最大收获。

    鉴于赵国的抵抗实在太过顽强,李牧、蒙骜、白起、王翦、韩腾联合上书,请求改攻为围,为了进一步瓦解赵国的抵抗意志,建议分兵十万,北上经略巨鹿郡。韩王在沉默了三天之后。准奏。

    韩国还有另外一件烦心事,那就是来自南方的楚国。在知道韩国派出数十万大军北上与赵国大战后,楚国再也坐不住了。

    六月,楚国召集举国之兵,合计二十万大军,再次攻打越国。在句章苟延残喘的越国根本没有料到楚国会这么快再次用兵,毫无防备之下,大败。越王只携带数千精锐侥幸从句章城中逃脱。可楚国似乎不杀越王绝不死心。一路追杀越王,越王也一路败逃。由于楚军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楚军的行动又极其迅速,越国根本组织不起来有效的抵抗。

    等韩国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东越已经完全成为楚国的地盘,越王逃入闽越,他的身后,依然有十万楚军在紧追不舍。

    韩国立即从南阳出兵南下。攻打郢都,想要迫使楚国回师救援。可直到兵临郢都城下,韩国才发现,楚国已经舍弃了飞地郢都。兵不血刃地拿下郢都后,韩军渡过江水。直奔兹方、零阳、房陵、临沅,可也惊讶地发现,这些地方只有少数老弱把守,原本驻扎在此地的精锐据百姓称,早在两个月前便已经南下,不知所踪。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韩国才得到九江郡的回报。九江郡郡守称,大概有一支四万人的大军突破了韩军防守最为薄弱的茶陵,消失在东面。

    韩国这个时候也才清楚地意识到,为了灭掉越国,楚国甘愿舍弃方圆五百里、地广人稀的飞地。

    七月中旬,越国为楚国所灭。越王不愿委曲求全,成为楚国的阶下囚,在东冶(今福州)杀生成仁,**而死。越国大臣,近半数追随越王自杀,成全了忠义之名。

    在灭掉越国后,楚国的自信心暴涨,大有挥师北上,渡过江水的架势。这也正是韩国除了用兵燕国还是赵国之外,最为烦恼的事情之一。

    对于楚国,韩国朝臣大部分持一种态度,那就是楚国不过是在虚张声势,不足为虑。徐州的确是楚国觊觎的地方,但刚刚灭掉越国,楚国实在对徐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楚国大军陈兵江水南岸,放出消息称要渡河前往寿春,更多的是想让韩国知难而退。越国灭了也就灭了,楚国希望韩国不要找自己的麻烦。作为回报,楚国对韩国攻打赵国一事,作壁上观。如果楚国真的不自量力,敢渡过淮水攻打徐州,徐州不过付出百十里土地,就能坚持到援军抵达。楚国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

    所以,许多人提出安抚楚国,让楚国在南方老老实实笑话吞并越国的果实。韩国的精力还是要放在燕国、赵国身上,尤其在秦国北上雁门,想要趁着赵国混乱,分一杯羹的情况下,韩国必须速下决定。

    当然,也有少部分人认为,越国毕竟之前依附韩国,就这么不声不响地被灭掉,韩国如果没有什么表示,会助长楚国的嚣张气焰。虽然韩国不必派出数十万大军南下,为越国报仇,但也应该小施惩戒,占据淮水南岸楚国的几座城池。

    韩王几经思量,最终同意了大多数人的观点。韩国实力虽强,但也无法做到同时与赵、楚两大强国同时开战,韩国的精锐如今大都在邯郸,名将李牧、蒙骜、白起、王翦、韩腾也皆在那里,仓促间对楚国出兵,胜少败多!何况,楚国已经对韩国示弱,主动放弃了湘水以西的大片地区。按照得失来算的话,楚国得到的土地和失去的土地大致相当,得到的人口与失去的人口相当。楚国只得到两个好处,一是将四万楚军精锐从飞地中抽调回来,二是剪除了心腹大患越国。从此,楚国可以安心发展,不用担心越国的掣肘。

    楚国的问题,韩国朝堂之上分歧虽有,但却好解决,燕赵的问题才是争议最大的存在,尤其是在邯郸久攻不下,秦国浑水摸鱼的情形下。

    坚持以灭赵为第一目标的人理由很充分,赵国是国力仅次于韩国的强国,对韩国的威胁也最大。但如今,赵国被一分为二,赵王的政令出不了邯郸城,虽然邯郸、武安两地依然有二十多万赵军,但却不敢出城与韩军一较高下。只要攻克了邯郸,赵国就算是灭亡了。而秦国也好,燕国、齐国也好,国力远不及韩国。地大物博的楚国则是外强中干。韩国一统天下的进度无疑会加快许多。

    如果和赵国议和,给了赵国喘息的机会,即使韩国灭掉了燕国,又能如何?!燕国地广人稀,不易治理。而且,由于赵国的阻隔,得到的燕土孤悬于韩国本土之外,有被赵、齐两国切断联系的危险!

    要想震慑天下,令天下各国不敢妄动,灭掉燕国显然不如灭掉赵国的影响深远!要灭就要灭掉最强的国家!这样的震动才大!也许最佳的效果就是当韩国集结大军,对各国各个击破的时候,其余国家只能自求多福,不敢援救!

    坚持以灭燕为第一目标的人理由也很多。燕国精锐之师已经不足十万,其中,近半数已经丧胆。此时出兵伐燕,燕国必然节节败退。至少浴水以西的燕土,韩国唾手可得。

    至于赵国,不如权且留下。秦国如今攻入了云中郡,大有席卷云中、雁门两郡之势,虽然这两郡地广人稀,但却是少有的养马之地。骑兵的作用在战争中越发明显,虽然骑兵消耗的资源也多,但巨大的作用让各国舍得投入紧缺的资源。从这个角度说,韩国坚决不能让秦国轻易得到雁门、云中两郡。这个时候,给赵国一口气,让赵国大军北上与秦军一较高下,不失为一条良策。

    毕竟,赵国的二十多万精锐短时间内无法被消灭,旷日持久的战事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等灭掉赵国,韩国也许会突然发现,秦国、楚国已然在这段时间悄悄坐大。

    当然,坐大是坐大,要说威胁到韩国的地位是不可能的。毕竟,楚国也好,秦国也好,想要在短时间内增强实力,最重要的是获取足够的人口。楚国好歹有南方的蛮族可以打招揽,秦国呢,估计只能打匈奴人的主意。虽然秦、楚两国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多出多少人口,但积水成河,汇土成山,秦、楚两国各增加十万大军,韩国就有得周旋了。

    另外一点就是燕国和韩国的特殊关系,韩王后是燕国公主出身,难免心念故国,所生的公子也被打上燕国的烙印。与其等他对燕国生出好感,不如灭了燕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