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一品江山 > 第一八零章 应试之王

第一八零章 应试之王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txt.co,最快更新一品江山 !

    -    因为宋代没有府县试,取解试就是第一级考试,任何人只要符合条件、审查合格就能报考,所以考生人数十分恐怖。国子监的考场中,涌入了六千多名考生,据说开封府的考场中,考生人数能超过一万。

    所以尽管四个澡堂、一百六十名考生同时洗澡,等到所有人都检查完毕,在广场前列队时,已经是过午了。

    放过了炮,至公堂上摆出香案来,此次国子监秋闱主考官谢学士,戴着折脚幞头,穿着绯色官袍,出现在考生面前。

    先给至圣先师上过了香,谢学士立起身来,把两把遮阳遮着脸。书办跪请三界伏魔大帝关圣帝君进场来镇压,请周将军进场来巡场。放开遮阳,谢学士又行过了礼。书办再请七曲文昌开化梓潼帝君进场来主试,请魁星老爷进场来放光。把这些神神鬼鬼的都请来,谢学士便对考生训话,无非就是珍惜机会、用心考试,切勿心存侥幸作弊云云。

    好容易捱到谢学士讲演完了,便当众开封试题,把那用黄绫裹着,贴满封条的卷筒打开,嘉佑元年国子监发解试的进士及诸科试题,终于大白天下了。

    考生们踮着脚,希望看看那决定自己命运的考题,但是离着这么远,白搭。不过也不用着急,因为考官们正在誊抄,然后张贴在各个考场中。他们现在的任务,是从二门进入真正的考场。

    一进二门,便是长长的一粉墙,上面张贴布告,密密麻麻上百张纸,注明了每个考生的考场和座次。陈恪他们在标着‘秋’字号的那张告示上,找到了各自的去处,便互道好运,各奔前程去了。

    陈恪顺着路标的引导下,前往自己所在的考场……锁厅试是在国子监官员办公的院子里,门口贴着‘严禁喧哗’的告示,四处有禁军把守。进去后,一共有十间考场,每个考场中,有四十名考生。

    陈恪被分到了东厢的考场,在门口领了考卷,装在卷袋中。进去考场一看,他不禁乐了,这跟明清时期蜂窝似的号房不同,反倒像是上辈子的考场。四十副桌椅整齐摆放,每张桌子右上角,贴着张纸片,上面写着考生的姓名、籍贯、年甲。任何人不得乱坐。

    陈恪的位子在最后一排,他把考箱搁下,把卷袋挂在桌边,从中拿出笔墨砚台,又找出水杯,到门口贴着饮水处的地方,斟了一杯温开水。一来润润喉咙,二来,待会儿也好磨墨。

    坐下之后,陈恪有些感慨,他上辈子是当过经理的,知道筹备这样一场大型活动,是多么的艰巨。宋代官员却能组织的如此周密,其行政能力确实过人。

    不过这不是感慨的时候,趁着考生还没就位,他赶紧拿出些吃食填饱肚子。等他吃了半只酱鸭、六块点心,把五脏庙填饱后,发现屋里已经坐满了考生,也都在吃着东西,大家确实都饿了。

    这时负责监考的官员进来,他身后还跟着两名穿青袍的低级官员,还有三名穿直裰的军汉……四十个考生,六名监考,还有流动巡视的,完全是防贼的架势。

    考生们赶紧把桌面收拾干净,正襟危坐。

    考官又宣布一遍考场纪律,诸如不得交头接耳、不得左顾右盼、不得擅自离座,任何行动都必须先达报告等等,然后才把考题贴在了迎面墙上。

    宋代科举分进士、九经、学究、明经、明法等诸科。但参加锁厅试的,自然都是考进士的。因此张贴出来的,也就是今次进士科的考题——试诗赋论各一首、策五道、帖《论语》十帖、对《春秋》、《礼记》墨义十条。不管是不是锁厅试,考题都是一样的。题量之大,相当惊人。

    这么多题目,自然无法一天答完,所以要连考三天,三天内,考生除了方便、不得离开考场。

    陈恪本以为,三天时间很宽裕,谁知还没开始答题,就已经是黄昏了。而且在唐朝时,还给考生提供蜡烛。到了本朝,为避免考生趁黑作弊,是不许点蜡烛的,即是说,天黑了就得停笔。等到天亮再作答。

    既然时间宝贵,那就抓紧时间吧。把所有题目都看了一遍,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陈恪先把《论语》十帖作完……所谓‘帖’,全称为‘帖经’,即默写经典中的段落。这算是最基础的考题,也是考官判卷时,首先要审查的,如果考生连《论语》都背不过,平日下过多少功夫,也就可想而知。后面连看都不需要看……对过目不忘的陈三郎来说,这自然是小意思,提起笔来,不打草稿,直接在考卷上作答。等他写完六条之后,发现已经要看不清了,怕写坏了字,影响卷面,陈恪只好搁笔。不是他多虑,而是交卷之后、誊卷之前,会有人专门挑出卷面污损、字迹潦草、或者有特殊记号的卷子,这些卷子会被登记、用蓝笔写在一张榜单上,连见到阅卷官的资格都没有。

    其它考生也陆续放下笔,监考官在门口点起一盏油灯,灯光昏暗,只能让人看清个轮廓,不至于摔跤、或者碰倒了砚之类,但谁也看不清自己的卷子,更别说考试了。

    凭着这个光,考官说,吃饭睡觉请自便,要上厕所的可以排队去。

    陈恪等着出去上了个茅房,回来后便把铺盖卷往桌子底下一铺,倒头便睡。他是个聪明的……这么多男人睡在一个屋里,那呼噜能奏出交响乐,要不抢先睡着了,这贡院头一宿,保准得报销了。明日还有什么精神考试?

    ~~~~~~~~~~~~~~~~~~~~~~~~~~陈恪睡着的早,是少数几个没受影响的之一。等他醒过来,揉揉眼,看到外面已是天光大亮,再看考场中,已经有一半人起来答卷了,还有一半终于睡着了的,此刻好梦正香呢。

    出去上了个茅房,打水洗了把脸,又吃了几块小郡主亲手做得点心,陈恪才神清气爽的回到考场,开始了一天的答题。等他把‘帖经题’做完,考官才把那些睡死过去的家伙叫起来……接着做墨义题。所谓‘墨义’,即笔答经义,共十条。这个也不难,只需要牢记《十三经注疏》即可……尽管近些年来,《十三经注疏》被学者们批得体无完肤,但科举考试中,还是将其作为标准答案,不然这卷子就没法批了。

    对于背诵超人,墨义也没有难度,不到上午,陈恪就完成了。但大头还在后面呢——诗赋论各一首、策五道。一般来说,诗赋论是真正的重点,至于策论……一帮子书生妄论国政,只能贻笑大方。

    但秋闱主考官的裁量权很大,万一脑子抽筋,要以策论为主,不好好写的可就坐了蜡,所以也马虎不得。

    好在陈恪已经接受了十年的正规学校教育,哪种类型都能驾轻就熟。

    趁着状态正佳,他决定先把三道‘诗赋论’作完。所谓‘论’,就是考官给出一段经典,你来阐发一番议论。这个因为见仁见智,不好评价高低,因此在阅卷过程中,不太受重视,只消观点别太偏激就好。

    重点是诗和赋,为了便于评判,诗是格律诗、赋是律赋,而且要求十分苛刻。比如赋,自唐代开始,科举考试就用律赋。但宋代的律赋又与唐不同,它不仅限韵,而且要限用韵的次序;不仅要讲究起承转合,而且要八韵贯通体贴,十分严格。一字不慎,便入黜格。故有人将它比作填词,实际上比填词还难。

    应试的格律诗也是一样,十分考验考生的文学素养和基本功。

    而且,诗赋也不是自由命题,而是从《十三经》中寻找题目出处,不能随意自拟。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不能把《十三经》烂熟于胸的考生,可能连题目出自何书都不知道,就更别说破题了。考场又不许发问,只能瞎答一气……这还算好的,在庆历改革之前,主考官为了显示学问,多取别书、小说、古人文集、或移合经注为题目,要得就是让考生傻眼。好在庆历新政中,规定诗赋论只能从《十三经》中出题,不然陈恪也只能祈求老天保佑了……这此应试诗的题目是《天德清明诗》,有人说,应试诗就是用来歌功颂德的,否则两宋三百年,几十万首应试诗,怎么几乎没有流传下来的名篇呢?这次也不例外。

    应试诗不是一般的诗词,它是淘汰考试的科目之一,越是思想内容缺乏,就越是要在艺术形式上较真。作出来的诗必须要合乎规矩,贴题、用韵、对仗,一点错误不能犯,还得写得美轮美奂,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比如这首诗,要求以‘题中平声字为韵,限五言六韵咸’。如果你用错了韵,则万事休矣,直接就黜落。

    好在,对经过严格训练的陈恪来说,他欠缺的是艺术的灵感,而长于声韵格律。在这种死板的应试中,正可以扬长避短,就像为他专门设立的考试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