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txt.co,最快更新重生修道者 !
骊山老母看着忽然出现在眼前的安逸,见他除一身道袍之外,实在看不出什么特异之处。: 3w.23wx.但以如此方式出现,怎能毫无修为?当下便知对方与自己修为仿佛,亦或者有特殊的隐匿法术。
这两者不论哪一样,都不是能够轻易得罪的。若是前者,两人法力相当,自然是最好为友;若是后者,那恐怕对方背后师父不可小觑,自然也不好得罪。
那骊山老母心下想过这些,已经扯着满是褶子的老脸笑了起来:“安道友这是去哪里?路过?还是专为此事而来?”
“不算路过,但也不算专为此事……”安逸说话的同时也在打量着骊山老母,先不提她的相貌,此时打扮的与普通农家老妇无异,但最引人注意的还是那特殊的气质。不过安逸此时在想的的还是这骊山老母的真正来历。
在道教传说中,黎山老母又成为黎山老母,但姓氏与来历却不详。大体是为天地正气智慧的化身,常在天地善恶转化的时候以神秘身份化现示相,为人指点迷津、传授秘籍法要、救苦救难,因而才被世人崇奉。
在《封神演义》里,骊山老母是通天的徒弟,但在《西游记》里,却没有细说。只是在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中出现一次,是由观音菩萨请下山,与文殊、普贤一道,化为一母三女,试验唐僧一行人的道心。
在那一回中,骊山老母为母,观音等人为女。可见骊山老母的身份、地位、修为。皆在观音菩萨之上。
不要以为神仙不在乎这些。《西游记》严格来说并不是单单的神话小说,硬要说来,称其为官场小说也不为过。
单看太上老君以三清之尊,还要给玉皇大帝鞠躬礼拜,就可以看出这本书有多么奇葩。
要知道道教以三清为尊,那玉皇大帝算个毛?太上老君给他鞠躬他也配?
但在西游记中就是这样!
不仅仅太上老君,就连如来佛祖受玉帝所邀去降服悟空都得说是去“救驾”,而且降服悟空之后。又称“瞻仰”玉帝天容、“拜见”玉帝大天尊,并且说话时处处恭维,说什么自己降服妖猴不是自己法力高强,是天尊(玉帝)与众神洪福齐天之类,总之是跟古代诸侯参见天子一般,处处矮玉帝一头,如此,足可见《西游记》这个世界不能以常理度之。
吴承恩之所以这么写或许有他的用意在内,但不管怎么说,都失了佛道应有的气度。可这是《西游记》的世界。一切都得以西游记里的规则为准,如此一来。这里面的神仙争名夺利都不是不可能,更何况阴谋诡计之类。
在在如此的大体环境之下,若是观音菩萨比骊山老母的修为还要高,那自然不会“屈尊”做她的“女儿”。
可这骊山老母究竟什么来历?怎会有如此修为?
西游世界也是有三清之说的,只不过这三清之中,太清道德天尊也就是太上老君,已经匍匐在玉皇大帝的石榴裙之下了,不管太上老君是否只是道德天尊的一个分身,反正已经够丢分了。而玉清元始天尊,则只是在五庄观的时候当做背景人物出现了一下,连跑龙套的都算不上。至于上清灵宝天尊更是连提都没有提。
那灵宝天尊在《封神演义》里就是通天教主,是骊山老母的师父,那在西游记里会不会也一样?
如果骊山老母是灵宝天尊的徒弟,西游记与封神演义之间是否真的会有什么关系?
安逸一瞬间在脑海里面想了许多,但却并不影响他继续说话,声音依旧平淡:“贫道此次来,其实还是为了刘邦……”
“如此说来,你我的目的并不冲突。”骊山老母等安逸把目的说完,点点头道。
安逸笑道:“确实如此,只是没想到道友为了一个徒弟竟然亲身至此,这位白道友倒是好福气。”
“小蛇不敢。”白素贞在旁边扫着尾巴小声道。
骊山老母笑了笑,忽然道:“安道友可愿合作?”
安逸讶然:“道友的意思是?”
“你我双方合作,等刘邦路过此处之时,你助他‘斩妖除魔’,而我则在之后现身,宣扬白帝赤帝之事。”骊山老母笑的跟个菊花一样。
安逸沉吟片刻,他本来就有插手的意思,如此合则两利,故点点头道:“道友此言大善,贫道应下了。”
“如此甚好!”骊山老母大笑一声,商量片刻,然后拉着安逸躲避起来,静候刘邦。
这时候刘邦距离此处已经不远矣,约摸再转两个弯,就能看到横在道路上的白蛇。
安逸之前就注意到,刘邦的腰上挎着一柄锈迹斑斑的“宝剑”,想来那就应该是斩白蛇所用的赤霄,传说中的帝道之剑。
刘邦仅是一介凡夫,从何得此宝剑暂且不论,但安逸与骊山老母都是神仙中人,法力高强,却算计一个凡人,说起来也够没脸的。
不过这也是不得已为之,更何况又对刘邦无害,所以两人也都没有什么心理障碍。
试想两人一个是早就成名的大仙,一个是熟知历史并且巫术通玄的穿越者,两人都毫无心里障碍的算计一个凡人,那凡人能够看出破绽才有鬼了。
春雨沥沥,点点滴滴,汇聚成丝。
不一会儿的功夫,刘邦带领着几十个愿随他一起逃跑民夫就已经来到跟前。
这时候刘邦等都喝了酒,浑浑噩噩,再加上安逸两人在旁边“帮忙”,事情进展的不可为不顺利。
之后就是安逸扮高人,获得刘邦的信任,由此鼓舞刘邦造反称王。而骊山老母则是去奔波白蛇的事去了。
如此数年过后。刘邦势力渐起。拜安逸为尊。
※※※
七年。
安逸离去后的七年。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孙悟空自安逸离去之后,喜他拜得名师,可恼却无得授仙法。只闲时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再不济就到烂桃山吃桃。如此七年矣。
一日,菩提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悟空在旁听讲,时而抓耳挠腮,眉花眼笑,手舞足蹈,忽被祖师看见,当即出声训斥。
训毕,祖师问悟空来此地几番时节。
悟空以饱食七次仙桃答之。
菩提祖师颔首。后终欲传悟空大道,言道教术门、流门、动门、静门之差别。叫悟空从中择其一。
术门者,是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
流门者,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
静门者,多是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
动门者,是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
悟空心求长生,问祖师此四者可得长生否?祖师以“壁里安柱”、“窑头土坯”、“水中捞月”答之,言其非长生久视之道。
悟空再三拒之,祖师甚恼,手持戒尺,击悟空头颅三下,挥退听道众人。
众人皆怪悟空无礼。悟空却心生九窍,解祖师之盘中暗谜,于午时三刻至祖师卧房,终得祖师授于长生妙道!
口诀曰: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性命无他说。
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
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
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
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此般口诀,若被安逸听闻,定会心生惊疑,引之为疾。然则安逸此时正助刘邦起义,于沛县招兵买马,屯物积粮,纳贤引士,欲推翻秦皇暴政。
如此数年。
刘邦大势已成。
方寸山中,菩提祖师再次于瑶台讲道,此次开讲,所言者为“三灾利害”。
三灾利害者,一曰雷灾,一曰火灾,一曰雷灾。
因悟空所修者为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功成之后,鬼神难容。是以,悟空虽驻颜益寿,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须他见性明心,预先躲避。再五百年,天降火灾,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唤做阴火。自本身涌泉穴下烧起,直透泥垣宫,五脏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为虚幻。再五百年,又降风灾。这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和熏金朔风,亦不是花柳松竹风,唤做鸹风。自囟门中吹入六腑,过丹田,穿九窍,骨肉消疏,其身自知解。
此三灾者皆需躲避,悟空闻说,毛骨悚然,祈求躲避之法。
祖师曰:“此事不难,吾有两般变化之法,一为天罡数,该有三十六般变化;一为地煞数,该有七十二般变化。汝且思之,想要哪一般变化?”
悟空眼珠一转,答曰:“回师父,弟子不敢贪多,就学那天罡变化罢!”
祖师愕然。
这与预料中的不符啊!(未完待续。。)
ps: 我也不知道后边这段怎么会这样,我就是想简短的概括一下,看来我真的容易受影响……就说只有把世界玩坏了才能写的痛快嘛!嗯(⊙_⊙)下章绝对不会这么半文不白,更不会复制原文了,至于主角变逗比的原因……完全是看小说看嗨了受影响……咳咳,马上改正!